APP下载

川渝地区汉画像石(砖)中的乐舞图像个例分析与比较

2020-05-22韩坤

祖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原地区巴人西王母

文/ 韩坤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有很多种方式去记录舞蹈这门艺术,研究这门艺术,然而舞蹈这门艺术却在远古时期便已发源,在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无法最真实、最准确的表达和记录这一充满美的艺术。所以现代的我们想要去探究、了解古代舞蹈及其文化只能从大量的文献和画像中去提炼。

(一)带有神话色彩的汉画像山东郭里镇卧虎山《百戏、建鼓、西王母》画像此画像分为三格,最左格描绘的是走索杂技乐舞。中格有上下两层,上层为两人在乐队衬托中围建鼓而舞。下层则是出行的车马。最右格是西王母端坐中央,两旁侍女各二,座下各个珍奇异兽,有九尾狐、三足鸟、凤凰、玉兔捣药等。

图1

《百戏、建鼓、西王母》表现了汉代舞蹈的顺应与对称,在图中的舞蹈人像显示身体没有丝毫对抗,同时每个舞蹈造型——不管是舞袖还是建鼓舞都是两两相对,好不和谐。展现了汉代舞蹈的星象意识,并且表达了顺应天道、宇宙顺相共生的生命理念。同时这一舞蹈认知在山东微山汉画砖《西王母主伏羲、女娲婚图》中和四川成都《伏羲女娲图》中也有所表现,但虽都是伏羲女娲图,两地所出土的图像展现的却有所不同。

图2

图3

《西王母主伏羲、女娲婚图》所描绘的是:伏羲、女娲皆是人面蛇身,手中都执有灵芝,立于西王母身侧,伏羲、女娲身体相互缠绕。西王母双手抱蛇的躯干。整个画面给人以神秘、严肃。

《伏羲女娲图》中有所不同:虽都是人首蛇尾,但画面中明显看出有类似中国龙形象的爪。伏羲左手持规,右手托日轮。女娲右手持矩,左手托月轮。伏羲女娲皆是身着长袖袍,束腰。女娲还梳两个高髻,惟妙惟肖、生动形象。二神相对而舞,下身倾斜,一腿支撑,一腿高抬。舞姿成“出”字型。

摒弃掉神话色彩,从乐舞看汉代文化,这两幅汉画像也在某些方面彰显了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差异。在中原地区乐舞的展现形式较之巴蜀地区稍显严肃,但中原地区的恢弘、大气却是巴蜀地区所不能企及的。这一点在下面两个例图中更能显现。

(二)汉代乐舞在生活中的展现山东安丘《车骑、拜谒、乐舞戏画像》(局部)中最为显眼的便是图中一人于庭中踏鼓而舞,右脚踏鼓左脚凌空,双袖在空中展开,借蹬鼓之力挥袖舞巾,一纵一横高抛平甩,如长虹贯日,气势恢弘。庭下两人手拿乐器正襟危坐为之伴奏。俨然一副古朴、正气的景象。而在四川成都出土的《观乐》中就与之大相径庭:图中共有三人执巾而舞,短衫束腿、束腰,人物面带笑容,气氛愉悦、活泼,但于图中描绘环境看来同样是在庭宴或是较为正式场合。同样在四川成都郊区出土的《宴乐》:宴席之上一个抚琴,自鸣得意,旁边同坐三人同样略有陶醉于中之感。表演区一人作鞠躬状,手拿鼓槌击鼓,身体前倾,一手五指张开全神贯注。另一人舞袖,回头望月,舞袖高低有致,其神态安然自若,拂衣而喜。

图4

图5

图6

三幅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原地区对礼待与思想上十分正统,生活、宴请等各个方面都循规蹈矩,对于乐舞也多是恢宏、大气。而在巴蜀地区,从图中也可看出该地区虽远离中原,但也生活富足,思想上和生活状态上也显得轻松,在重礼的同时却又诙谐俏皮。

(三)巴蜀地区独有的舞蹈。因为地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巴蜀地区有一些独有的舞蹈,或与中原地区形式相同但表现方式不同的舞蹈,如:巴俞舞、踏蹄舞、巴人舞等。巴渝舞在上文中的“四夷舞”中有所介绍。而“踏蹄舞”是巴人后裔的一种舞蹈的表现形式,又名“踏歌”“踏碛”“踏摇”“跳脚”“打跳”等,是用脚踏地以为节奏,有些类似现代的踢踏舞。踏歌起源于汉代,在中原地区也有很多,但由于巴蜀地区多山川、河流、滩地,便有了其特有的“踏碛”,即在滩地上行走、宴饮。而当地的人则认为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辟邪,可以治病去灾,其相较于中原地区的娱乐性,更兼有祭祀性。“巴人舞”则是川渝地区所特有的舞蹈,在重庆璧山县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巴人舞、杂技”中有所体现,其更有踢踏舞的特征。在“巴人舞、杂技”中有三个人身着形似现代马甲的衣服,但是没有穿好,马甲的肩部穿在下面,向斜下伸张,像是蜜蜂的翅膀。他们连手而舞气氛活跃,但整个画面给人以巫舞的感觉。

(四)以舞相属。以舞相属在汉代也是一种很流行的舞蹈,也是一种以舞作礼的风尚,是一种礼节性的舞蹈,在贵族阶级也是一种交流的手段。它有一定的规矩和习惯,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四川彭县出土的《以舞相属》,画面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身着长袍广袖,头戴冠,图右应是主人,右手向上举起,左手向斜下摊开,作邀请状,左侧客人做应答状。而在主人和客人两侧各有一个侍者,一个拿扇,一个端酒。以此看来在汉代时期川渝地区的经济水平相较于中原地区也不差,在思想认知方面也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在诸多汉画像砖中我们不难看出,汉代民众乃至统治阶层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以及文化发展的多样性。虽然在汉代,舞蹈这一艺术的表现形式还多存在于“百戏”之中,但其内容的丰富性已经达到了在当时空前的高度。其服务的对象也逐渐从政治、祭祀、农乐等封建社会的最主流,延伸到了自娱、精神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去。

而巴蜀乐舞文化也渐渐的走上了大雅之堂,正如汉高祖对“板盾蛮”的喜爱。并且在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巴蜀乐舞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也在不断的吸收中原地区的思想文化,在经济与政治的刺激下,保持着其原有的风味,逐步的变化、发展。从“巴俞舞”到“以舞相属”无不展现了汉代时期,巴蜀乐舞的古老与现代,保持与发展。

并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对中原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巴蜀乐舞文化在中原地区,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刺激了中原文化与在历史遗存的“蛮夷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中国文化历史走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中原地区巴人西王母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中原地区品种齐全的果树苗木大规模繁育基地
英勇善战的巴人
英勇善战的巴人
女娲补天
中原地区储气库建设研究与实践
打造中原地区航空人才培养高端平台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试论土家民族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