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选育报告

2020-05-21李永生王兴荣张彦军李玥苟作旺祁旭升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选育新品种大豆

李永生 王兴荣 张彦军 李玥 苟作旺 祁旭升

摘要: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是以晋大70为母本、中作98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 —2017 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 2 966.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88%。2018 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 3 131.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4.20%。该品种高产、品质优,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含蛋白质(干基)417 g/kg、脂肪(干基)193.1 g/kg。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和陇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选育

Abstract:Longzhonghuang 603 is a new soybean cultivar,obtained from the progeny population of a cross with Jinda 70 as female parent and Zhongzuo 983 as male parent. In 2016 — 2017, the average yield in   2 a was 2 966.55 kg/hm2, 12.88%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Longdou 2 in Gansu Soybean Regional Trial. In 2018,the average yield was 3 131.70 kg/hm2, 14.20%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Longdou 2 in Gansu Soybean Production Trial. The cultivar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yield, excellent quality, drought resistance, disease resista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The grains contained protein(dry group) is 417 g/kg and fat(dry group) is 193.1 g/kg. It is suitable to be grown in Hexi Irrigation Area, Along the Yellow Irrigation Area, Eastern and Southern of Gansu province.

Key words:Soybean;New cultivar;Longzhonghuang 603;Breeding

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生物燃料等领域[1 - 3 ]。近年来,我国大豆的消费需求攀升,对进口依赖度很大,国内产量远远小于进口量[4 ]。为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开发利用大豆优异种质资源、加快引进和培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5 - 6 ],又需建立配套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7 ]。大豆在甘肃主要分布在河西灌区、中部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和陇南地区,主栽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8 ]。选育适应性广、高蛋白、抗倒伏、抗旱,间套作复合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对增加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9 - 10 ]。我们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根据西北地区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特征,经过多年杂交选育,育成了丰产、品质优、抗病、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于2019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甘审豆20190001)。

1   选育经过

陇中黄603(代号GZ11-2957)以晋大70为母本、中作98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南繁北育、异地穿梭选育而成。F0~F3由中国农科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完成。2007 — 2008 年在北京、海南获得F0~F1种子,2009 — 2010年在北京、海南摘荚获得F2~F4种子。F4以后各世代选择及各级试验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完成。2011 — 2012年在会宁县郭城镇选择丰产单株F5和稳定株系F6(系号GZ11-295),2013 — 2015年参加品鉴试验和品比试验,2016 — 2017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并对其抗病性、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测试。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2013年参加优选圃产量鉴定试验,田间表现丰产、抗病、群体结构好。平均折合产量3 443.85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26.36%,居44个参试品种(系)第4位。

2.2   品比试验

2014 — 2015年参加品比试验,在丰产性、抗病性方面表现突出,2 a平均折合产量3 735.30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20.65%。其中,2014年平均折合产量  4 093.50 kg/hm2,較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20.65%,居2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2015年平均折合产量3 377.10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17.2%,居14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

2.3   区域试验

2016 — 2017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2 966.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88%。其中,2016年平均折合产量2 671.3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83%;2017年平均折合产量3 261.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20.44%,居5个参试品种(系)第2位(表1)。

2.4   生产试验

2018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4点平均折合产量3 131.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4.20%,居3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表2)。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陇中黄603幼茎紫色,叶片绿色,白色花,棕色茸毛,椭圆叶,株型紧凑,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5.00 cm左右,分枝3.6~5.3个,单株结荚70个左右,单株粒重30.00 g左右;籽粒椭圆形,黄皮,褐脐,有光泽,百粒重25.00 g左右。

3.2   生物学特性

生育期135~142 d,属中熟品种,田间表现抗倒伏,成熟时落叶性好。

3.3   品质

2018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测定,蛋白质(干基)含量417 g/kg,脂肪(干基)含量193.1 g/kg。籽粒饱满,有光泽,外观品质好,完全粒率高,商品性状好。

3.4   抗病性

2018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灰斑病。

4   适种区域

适宜在甘肃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和陇南地区推广种植。

5   栽培要点

遗传特性决定了作物品种的栽培技术,科学栽培是大豆新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根据陇中黄603株型紧凑、丰产性好、分枝较少等特点,在大田生产中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5.1   适时播种

适宜播期为4月中上旬,选择天气晴好的天气下种,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皆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时可适期早播。播种时要掌握深浅适度,过深或过浅都将影响出苗质量,不利于培育壮苗。

5.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不仅是大豆调节群体与个体矛盾,获得高产的主要因子,而且可以促成以主茎成荚为主,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荚数。陇中黄603株型中等、分枝较少、叶片适中,在肥力较好的土地上种植应适当降低密度,建议栽植密度为20万~22万株/hm2,穴播条播均可。

5.3   科学施肥

肥料是提高产量的保证,肥料过偏、过量、不足或施肥过迟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复合肥(NPK总量为45%)180~225 kg/hm2作基肥,大豆初花期可追施尿素75~120 kg/hm2。花荚期和鼓粒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可增花、保荚、增加百粒重,提高大豆产量。

5.4   防治病虫害

在甘肃的大豆生产中,苗期易受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的为害,常造成缺苗断垄;花期易受蚜虫、红蜘蛛为害,造成叶片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灌浆成熟期易受豆荚螟和食心虫取食叶片、豆粒,为害叶柄、花器、豆荚,造成瘪荚、空荚。以上虫害应适时及早防治。

5.5   清除杂草

杂草在大豆田中滋长对大豆影响较大,它不仅造成大豆减产,品质下降,而且在大豆收获时,杂草与大豆植株混杂在一起,造成大豆晾晒不彻底,导致籽粒发霉。甘肃生态条件下,大豆田间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野黍、野燕麦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藜(灰菜)、苍耳、反枝苋、龙葵(黑星星)、香薷(野苏子)、鸭跖草(兰花菜)、苘麻、菟丝子等。以上杂草应及早观察,适时拔除。

参考文献:

[1] KUMAWAT G,GUPTA S,RATNAPARKHE,et al.  QTLomics in soybean:a way forward for translational genomics and breeding[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6,7:1852.

[2] 戎   洁,王丕武,吴   楠,等.  大豆熱激蛋白基因HSP17.4的耐热功能鉴定[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8,40(5):568-576

[3] 刘婷婷,王丕武,张   卓,等.  大豆TAIL-PCR反应体系的优化[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8,40(2):190-197.

[4] 王雪琴,王   锐.  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7,

42(3):24-28.

[5] 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等.  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1”的选育及栽培[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5):30-35.

[6] 苟升学,肖金平,张   璞.  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8):1183-1188.

[7] 陈喜凤,孙   宁,谷   岩,等.  钾调控对大豆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13,38(5):25-28.

[8] 杨如萍,陈光荣,林汉明,等.  大豆新品种陇黄 2 号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2018(7):1-3.

[9] 南琴霞,陈光荣,樊廷录,等.  兰州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效益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2017(7):31-36.

[10] 杨   国,陈光荣,王立明,等.  甘肃沿黄灌区马铃薯大豆套作效应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2017(7):43-49.

(本文责编:杨    杰)

猜你喜欢

选育新品种大豆
看禾选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