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以“中国”

2020-05-21

中华瑰宝 2020年5期
关键词:礼乐青铜器中华文明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之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此处的“中国”取中央之国之意。而“中国”真正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名词,要一直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建立。后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正式成为中华儿女所属国家的代名词,为世界人民所知。

而在此之前,中华民族于何时从原始社会迈入文明时代,开始具备古代国家的性质,一直是考古界和学术界持续探讨的话题。记载于历史文献中的中国最早王朝夏王朝是否真实存在?带着这样的疑问,考古界专家学者开始了探索“夏墟”和夏文化的艰难历程。1959年,二里头遗址被发现、发掘。这一距今3000多年的辉煌文明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进行,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最早的宫城、最早依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乐文化、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和绿松石器作坊……种种“中国之最”引起学术界和大众的关注和惊叹,也引发了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关系的激烈争论。从商朝早期都城到夏朝都城,争论一直未曾停歇,但由于始终没有出土可自证朝代的文字材料,关于二里头文化的朝代归属仍是困扰大众的谜题。

然而,无论二里头文化归属夏、商还是我们不曾了解的王朝,二里头遗址作为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华第一王都”的身份却被考古所证实。这座位于伊河、洛河之间洛阳盆地东部高地的遗址,時间跨度约从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是中原文明的权力中心,也是各区域文明交会融合的舞台。北方的黍和粟、南方的水稻、西亚传入的小麦,西北的青铜文化、山东的冶玉技术、江南的印陶工艺……在这里碰撞交融。一方面,二里头王都作为“天下之中”,汲取四方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又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影响畿外的方国和少数民族部落。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陶器、牙璋等以都邑为起点,向燕山以北、长江流域、岭南一带等地辐射。

与此同时,二里头礼器成为贵族宴飨与丧葬的必需品,礼乐制度开始建立,青铜器取代玉器成为礼制的载体。二里头作为政治、文化的集合体,已初步具备了王国的性质—大型城邑的出现、青铜器具的使用、阶级的产生、礼制的初步形成,成为中华民族从原始氏族社会迈向礼乐文明时代的一个关键节点,中华文明开启了从多元到一体的发展进程,早期“中国”正式形成。

由二里头始,众多文化支流渐次汇入中华文明干流,自此奔流不息,翻腾出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滚滚浪花,将“中国”的文明因子一脉传续,成就今日之中国。

猜你喜欢

礼乐青铜器中华文明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情繫桑梓 积极捐赠防疫物资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