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着镣铐的舞蹈

2020-05-21吴晓媛

心理与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至亲镣铐依赖症

吴晓媛

摘不下来的镣铐

前几天,我最好的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理解这样一种痛苦,你有一些很不好的回忆,你懂得很多可以帮你释怀的道理,一次次鼓励自己跟过去握手言和,可始终无法成功。偶尔会缓解一些,但一遇到某种场景,就又旧疾复发?”

我点了点头,我当然知道朋友的意思。她是在描述自己父母早年整日争吵打骂,最终分道扬镳而给她留下的童年阴影。后来朋友成为心理学博士,早就已经找出自己的心理症结在哪,也懂得许多针对此症结的专业心理疗法。但直到今天,童年阴影从来没有真的离开过她。这阴影就像是一把冰冷而坚硬的人生镣铐,紧紧地扣锁住她的身体,摘也摘不下来。

我们可以说她是“医者难自医”,但那些不是医者的人呢?

我有不少来访者,已通过多次咨询治疗了解到自己出现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也习得了诸多治愈心灵的理论和方法,然而穷尽了自己与咨询师的所有努力,他们仍旧无法真正解决自己的困扰与障碍。

他们绝望地问我:是不是有些问题,这辈子永远都无法解决?那么对于痊愈,我是不是不该继续抱什么希望了?我的人生还会好吗?

谁人无镣铐

诚然,人是趋利避害,追求幸福的动物。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的幸福是一种普遍情况吗?换句话说,在我们身边,有不被镣铐束缚的人吗?

心理学家罗斯·哈里斯认为,一些心理治疗中,在要求人们控制情绪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套站不住脚的逻辑,那便是——社会默认幸福才是应该的,而不幸是一种缺陷。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认为别人过得很开心,没有童年阴影,没有未解难题,全世界只有自己是这么不幸。这种想法对于他们的生活,无异于雪上加霜。

《法句经》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沙瓦提城的女子苟答弥因独子夭折,而苦苦哀求佛陀开恩,帮忙救活自己可怜的儿子。佛陀最终答应了她,但要求她必须找到城中从未有至亲去世的人家,向他们要一些芥子来。

苟答弥一听兴奋不已,立马跑到了城里,挨家挨户地开始询问,但她没有找到一户从未经历过至亲去世的人家。

此时她也终于明白,绝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经历至亲离世的痛苦。可见在实际生活中,不幸反而是随处可寻的,谁人无镣铐呢?

戴着镣铐的舞蹈

既然被钳制与被束缚是生命正常状态,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与其遮掩和回避,倒不如坦然淡定地包容、接纳,与之和平共处。

生命舞台上的这支舞,我们还是要跳的。

那么,戴着镣铐该怎么跳舞呢?

我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甜食依赖症患者,这种病也叫甜食成瘾。我知道自己的病因根源,我是天生极嗜甜食的,但由于母亲对我的极为严厉的管教和掌控欲,小时候我每年能吃上蛋糕和糖果的日子,两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

有天深夜我发现家里的甜食吃光了,便开始焦躁不安,心跳加速及大冒冷汗。为了缓解和释放这种痛苦,我重重一拳打到身后的玻璃墙上。玻璃碎了,我的手上也渗出了鲜血,把同住的室友吓得大哭。

我也一直在接受成瘾依赖症治疗,但甜食依赖症的戒愈至少需要一到两年时间,而且复发率高达80%。

在迷茫与痛苦了一段时间后,我接受了自己的病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治愈,甚至可能会伴随我终身的残酷事实。我开始继续一边接受专业治疗,一边利用自己尝过极多甜食的优势,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了一个甜品测评专栏,短短几个月间收获了近万名同样热衷于甜品的忠实粉丝,还在线下与当中一些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摆脱身上紧固的镣铐与沉重的压迫,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放弃快乐,放弃在生命的舞台上舞蹈。戴着镣铐的舞蹈,一样可以绽放出最炫目的光芒。

当然,我无意奉劝诸位放弃治疗。有病,我們一定要治。

猜你喜欢

至亲镣铐依赖症
十二星座有哪些依赖症
摆脱依赖症
在渣滓洞看一副副镣铐
我一定是你偷来的
墓志铭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镣铐下的舞蹈
现代人的手机“依赖症”
web2.0时代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