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怀若谷 荷塘清趣
——从“虚怀壶”上的陶刻谈起

2020-05-2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陶刻宜兴形体

冯 超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六百年意识形态,五百年手艺传承,不只是属于一个地域的文化现象,更是全世界茶器、陶瓷文化艺术的文化现象与艺术个性彰显;它不仅代表宜兴的地方特色,也是中国的陶瓷艺术脉搏,更是世界陶瓷历史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伴随着紫砂壶的出现“削竹”为笔,留下一丁点手艺人的痕;到时大彬时期开始有了“大彬款”,有了工整的陶刻形态;以至于陈曼生“曼生十八式”的成熟,紫砂陶刻才真正拥有了“艺术性”与“文化性”,真正体现了手艺人“捉刀代笔”,作为一名紫砂陶刻艺人将汲取的传统文化艺术精髓行游于紫砂作品的创作之中。

1、文化精髓 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出自《老子》。汉语成语,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这正是传统文化最具内涵的价值,在带给我们启发的同时教化民众,真正代表了最富有智慧的思想延伸。当时在创作这件作品“虚怀壶”(见图1)的时候,首先是读到了《老子》一书,我在想能不能在创作中体现出意识形态的“虚怀”,怎样用紫砂作品表现出来,也就是怎样通过“物质存在”表现“意识形态”。“虚”可以是空间,也可以是虚拟空间,总之紫砂壶的形体上可以表现“空间”,同时在代表“谦虚谨慎”、“大智若愚”的思想高度内涵上,怎样在作品上体现出来。

因此,紫砂作品的创作一方面是通过“意识形态”来设计创作“物质存在”,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创作的作品暨“物质存在”更好地体现表达“意识形态”,或者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虚怀壶”的构思灵感源于《老子》的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形体的设计与装饰表现出来的最终艺术展现。

2、形而上之 道器合一

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充分说明了紫砂壶造型艺术的高超技艺与文化内涵。《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虚怀壶”整件作品造型如“墩”状,形体简洁、朴素、无华,并借鉴了“陶罐”的自然形体,内空且旷,展示出“旷”的意思,圆润饱满,同时又是传统文化“中庸思想”的表达,圆融、不偏不倚的几何形体创作。在壶嘴、壶把、壶钮的创作上,体现出紫砂壶造型设计“合一”的设计。嘴是三弯形体,圆润中通;壶钮是桥型钮,在连接壶盖的基础上与壶嘴、壶把“以一贯之”;壶把,则是半圆状,端拿方便,既是美观,又是实用。因此整体创作设计就是不能单纯地为了创作而创作,更多地要把思想融合进去,也就是“形而上”。

图1

总之,紫砂壶“虚怀”的创作就是在形体上体现,思想的高度是为“形而上”,同时在创作的时候,陶刻装饰了“荷花”、“荷叶”、“鱼”等物象,更好地与整件作品搭配。“荷花”代表了“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与文人、“君子”所追求的思想境界保持一致,与整件作品相呼应。

3、意识形态 物质存在

在个人的紫砂创作中,始终考虑的是作品的“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意识形态是通过创作更好的展示出能看的见的“物象”,同时读懂、读透传统经典文化,感化于人,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作品的“形体”、“设计”、“装饰”等语言,更好地让喜爱它的人们感受到这样的“思想意识”,在赏玩的时候有所得,得到的作品本身的物质存在,作品的材质、作品的造型、作品看得见的方方面面,同时得到的这件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领会创作者的设计语言与造型语言,也会是思想语言。

所以,不管是紫砂壶的制作还是陶刻装饰,一定是两种语言的结合:思想意识与物质存在。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创作出一件属于作品的灵魂,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紫砂壶的创作与装饰过程中,更好地流传于世。

4、结语

综上所述,宜兴紫砂壶的六百年艺术形态与五百年造型艺术,不正是遵循着“思想意识”与“物质存在”的微妙关系吗?因此这件作品是本人的原创作品,也取得了版权保护。毕竟整件作品,是我个人的“思想意识”的体现,也是通过构思、设计、创作、烧制出的“物质存在”,我们追求“形而上”的“道”,也要追求“形而下”的“器”;器之所用,道之传道,没有脱离任何一方面的存在,也没有脱离任何一方面的意识,真正做到道器合一。

猜你喜欢

陶刻宜兴形体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宜兴釉陶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