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校师生关系之重塑

2020-05-20杨杨胡桂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重塑三全育人

杨杨 胡桂蓉

摘  要: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之一,对高校师生关系重塑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各个高校在积极推进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为主要内容的“三全育人”机制过程中,应敏锐察觉新时代大学生在文化价值、个性发展、制度意识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新要求和新特征。积极以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在文化层面、发展层面、制度层面和生态层面构建符合新时代师生关系发展趋势的命运共同体。将“三全育人”机制的参与、互动、开放、自由、持续和服务等核心要素融入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过程,更好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三全育人”;师生关系;重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20)01-0122-0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应对全球治理转型期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点而提出的“再造”世界秩序的中國方案和中国智慧。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2017年便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决议[1],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和赞许,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上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剖析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其中蕴含着“和合”思想、平等、公平、共赢、相互尊重、开放交流、持续发展、共同利益以及清洁生态等一系列文化基因。

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微化”渗透进高等教育的师生关系中,尤其是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重塑的进程中,是高校治理理念的创新与升华,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3],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极大地推动了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然而,综观当前关于“辅导员和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一微观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对稀少。其中,张倩和蔡术从“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视角出发,提出通过制度建设、合作学习、互助实践和人格关照等办法打造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命运共同体”[4]。陈慧军将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分析视角,认为辅导员与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是涵盖精神、制度、行为和利益四个层次的统一体,并从现实需求和价值追求两个方面指出构建辅导员和大学生新型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上述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如何使辅导员和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具有普遍意义和可操作性,尚显不足。将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高校师生关系相结合开展研究,对于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以及推动师生协同共进具有重要价值。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与学生关系密切,将二者关系作为高校师生关系研究之依托,富有代表性和积极意义。本文以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为目标,将教育部要求高校构建以参与、互动、开放、自由、持续和服务为核心要素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为主要内容,将其融入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塑”过程,以新时代大学生在文化价值、个性发展、制度意识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新要求和新特征为依据,探索在文化层面、发展层面、制度层面和生态层面构建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可行路径。

一、问题“素描”: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困境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的管理工作,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职业群体,也是与青年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之一。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呈现良性发展态势,既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又影响青年学生的发展。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网络信息和多元价值观等对青年大学生产生冲击和影响,致使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偏离了命运共同体应有的运行轨迹,出现一幅幅困境图景。

(一)价值多元影响共识达成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获取更为便捷,尤其是一些为草根大众所操纵的“自媒体”大行其道,各种价值观念萦绕在大学生耳旁,而对网络和信息的治理与监管却未能跟上步伐。各种价值观念,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快餐”文化、虚荣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迅速滋长,对认知和判断能力尚未健全的大学生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这种与高校辅导员所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渐行渐远的观念,成为辅导员与大学生分享共同价值理念和达成价值共识的重大障碍,极大削弱了高校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落实效果。

(二)逐利行为掣肘共同利益

逐利行为并非新鲜事物,可能发生于辅导员和大学生任何一方。功利主义造成了当事人精神价值追求与物质价值需求之间的激烈碰撞,伴随其选择失衡并偏向功利化,部分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呈现狭隘化和庸俗化,严重违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和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这种以各取所需为表象的逐利行为使得师生双方渐行渐远,无法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团结协作,甚至不知“共同利益”为何物。

(三)权威管理干扰民主平等

权威源自对权力的服从或认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在角色、心理、地位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与大学生存在差异,过于借助权威化管理容易使双方产生分歧、摩擦、冲突,甚至彼此的尖锐对立。辅导员的权威化管理,一方面依赖于绝对的专业知识和话语权,另一方面来自其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要服从统一管理和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而采取权威管理方式的辅导员越来越意识到其权威正在不断被挑战。究其根源,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自由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他们敢于打破师生间的“从属”关系、挑战权威和不合理规则,冲突与矛盾由此而生。

(四)情感淡漠弱化德育成效

人类的各种活动体系都包含道德活动。德育本质上是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生命价值、情感态度以及生活观念的教育。高校扩招以来,辅导员与大学生1︰200的配比,加之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繁杂与自身科研工作的需要,使得以往所承担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个性化辅导与接触”等功能逐渐弱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情感逐渐淡漠。缺乏情感基础的德育很难取得成效,因为德育的过程必然要求触动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淡漠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减少,进而影响共同自然观、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的培育和养成。

二、四重维度:辅导员与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建构的逻辑框架

在校园场域中,辅导员与大学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有助于完成高校承担的根本任务。回溯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问题“素描”,其症结集中在两者是否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发展的共同利益、平等和公平的制度安排以及可以“共情”的道德价值。

(一)文化维度:彰显核心价值的文化共同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雖然已经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文化自身渐进性发展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然是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高校及其师生应该培育和内化于心的价值理念。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的核心,其承载的文化要素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然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偏离正轨。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师生都应秉持“底线”思维,对于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的落后、腐朽价值观念,辅导员应该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向青年学生陈其弊病,杜绝其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构筑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文化共同体。

(二)发展维度:维护共同利益的发展共同体

高校是青年大学生度过黄金发展时期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也是其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念逐渐成熟和定型的重要时期。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和密切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极易与认知和判断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摩擦与冲突,而这些矛盾一般可以通过恰当的协调来化解。正如前文所言,通过不正确的义利观、功利主义等方式使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走向庸俗化,不但无益于矛盾的解决,而且会使大学生的成长道路发生扭曲。正确的方式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利益思维,在谋求和维护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化解矛盾与冲突,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利益思维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法措施谋求彼此之间的利益契合点,打造辅导员与大学生维护共同利益的发展共同体。

(三)制度维度:倡导平等公平的制度共同体

高校设立规章制度旨在通过成文规范的形式明确师生的权利与义务,维护这一场域的和谐、稳定与有效运转。伴随着时代发展和情境变换,规章制度惰性显现,辅导员借助专业权威或管理思维使大学生服从和认可制度规范,效果式微。正视时代发展趋势和尊重大学生对民主、平等、自由、参与和信任等要素的需求应提上日程,实现由“权威思维”“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的转换至关重要,这种服务思维要聚合师生双方的需求与智慧,形成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制度共同体。在制度共同体中,大学生与辅导员一道成为规章制度制定与完善的参与者,成为高校多元治理主体的一员,成为规章制度的自觉践行者和维护者,以团结、民主、平等、信任和共赢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生态维度:打造绿色德育的生态共同体

绿色德育,或称生态德育,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它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在德育工作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绿色”[6]理念。绿色德育有效规避了以往灌输型和控制型等压抑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形式,是一种科学、健康、可持续和全方位的德育模式。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应该更加高效利用有限的德育时间。通过生动形象阐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生态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以可持续思维、整体观念、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道德行为对待自然、享受生活,进而感悟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协作、文明交往、相互关爱和持续发展的道德要求。绿色德育突破了课堂教育的局限,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在日常生活、社团活动以及校园环境等场景展开,在拉近辅导员与大学生情感距离的同时,形成二者的生态共同体,增强“联觉”对大学生心理认知和情感态度的提升与完善。

三、价值意蕴:辅导员与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建构目标

时代在不断发展,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使命。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和“三全育人”的教育工作体系,是构建师生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依托,其目的就在于正确对待和处理师生的合理关切。通过“四重维度”的共同体建设框架探索二者在高校场域的契合点和共通之处,求大同存微异,共同以昂扬的精神状态、端正的利益思维、合理的秩序规则以及彼此认同的情感态度铸就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宏伟蓝图。

(一)文化共同体昂扬精神状态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辅导员与大学生文化共同体,要通过创新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真正融入师生内心,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昂扬的精神状态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命运共同体思维所包含的“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共生理念[7],是“治疗”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与混乱的一剂良药,从而将师生的生命过程真正的连接起来,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统一和达成价值共识的行为体,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

(二)发展共同体端正利益思维

辅导员与大学生发展共同体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形成正确的利益思维。存在冲突和矛盾并不可怕,因为时时、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而协调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基于共同利益的驱使[8],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矛盾的走向,最终消除矛盾。发展共同体建设要树立基本的目标靶向:第一,利益交融,即实现辅导员和大学生在校园场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依存,其表现形式为共同物质或共同精神。第二,合作行动,即共同参与达成有效行动结果。第三,利益共享,即双方既是利益的创建者,又是利益的获得者。

(三)制度共同体重塑秩序规则

无论是全球治理、国家治理,还是校园治理,都面临着秩序与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在谋求共同遵循的秩序与规则的过程中,高校校园场域虽小,但是仍然要成为“治理”或“善治”理念的倡导与践行之地,这会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以重塑共同秩序与规则为主线的辅导员与大学生制度共同体建设,要实现“话语权”的平衡。具体表现为:第一,师生平等。以对等的人格进行对话与协商,考虑青年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诉求,使其在制度更新、完善过程中有“获得感”和“成就感”。第二,师生公平履约。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制度、规则的落实情况,让大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成为掌握实际权力的“游戏参与者”。

(四)生态共同体增进情感认同

以绿色德育为核心的辅导员与大学生生态共同体建设,要积极形成课堂教育、生活教育和环境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德育模式。同时结合高校“三全育人”所倡导的全人教育理念,将绿色德育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融合成为序列德育[9]的一部分,有先有后、有主有次地实现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的“网络化”覆盖,全员、全程和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师生皆存在于生态共同体中,要共同加强对绿色德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着重提升德育工作关键一方——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使绿色德育和生态共同体建设渗透大学生生活各个方面,从而有效改善其情感态度和增进情感认同。

四、建构路向:辅导员与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建设路径

文化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制度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四大内容体系共同构成辅导员与大学生命运共同体。为更好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建构目标,需要按照提升文化归属感、设计共同愿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以及升华绿色德育情感的思路,融合高校“三全育人”核心要素,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可行建设路径。

(一)提升文化归属感,夯实共同体凝聚力

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观是文化的价值层面,是文化的最深层次,文化的不同取决于价值观的不同。建设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校校园文化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基础之上[10],提升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的文化归属感。一是将课堂教学作为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内核的主要阵地。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展现方式和注重互动的教学模式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进”工作。二是将文化自信的弘扬融入形式多样和师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让辅导员和大学生亲自参与,切身体会,领悟“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通过对真实社会的了解,增加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涵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共同体的凝聚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参与话题座谈会、知识讲座与竞答、手工作品与绘画展览、影视作品观看与学习、演讲比赛以及纪念馆参观等形式,提升共同的文化归属感,增强文化共同体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二)设计共同愿景,营造平等公平氛围

高校辅导员与青年大学生的发展共同体,就是要将二者的发展和成长轨迹无限拉近,跳出以往狭隘化和庸俗化的“利益怪圈”,寻找共同愿景,营造公平和平等的发展氛围。一方面,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文件精神,引领辅导员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是必由之路,这应该成为共同愿景重要的组成要素。另一方面,围绕当今大学生新的时代特点和发展需求,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相结合,进一步夯实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调动创新创业热情,成为设计共同愿景的又一重要考量。综上,辅导员和大学生共同愿景设计要符合平等、公平和共同利益的要求,实现心理学所倡导的“合伙人效应”[11]。可行之策是将共同愿景融入“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和“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等共同荣誉以及“创青春”和“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的团队合作中去,以二者共同的专业化知识和渐进提升的职业素养实现利益交融、合作行动和利益共享,为发展共同体的构建和存续贡献力量与智慧。

(三)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参与感和安全感

顶层制度设计是否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与大学生制度共同体的建构成效,因为制度设计及其规范程度直接关联着制度共同体治理主体的秩序、規则与安全意识。高校应[j1] 从全局和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当代政府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将治理中心下移为参照,使高校制度设计与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需求相结合,打通高校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从源头上为辅导员和大学生制度共同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持,与前文提及的校园场域应实现由“管理”和“权威”思维向“治理”思维的转换相一致。对于高校而言,顶层制度设计作为高校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规章制度,应积极吸引和支持青年大学生的平等参与,照顾其平等、公平和相互监督等权利的实现和履行,比如可以借鉴部分高校正在实行的“校长请你喝咖啡”“校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晒太阳”等参与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文字规定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现象,规避决策失误。师生共同参与和制定的秩序与规则,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高校治理“话语权”的平衡,为辅导员和大学生制度共同体构建目标的实现提供明晰的预期和安全保障。

(四)倡導绿色清洁校园,升华绿色德育情感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曾引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古语,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彰显了人才培养要以德为先的重要意义。在探索构建辅导员与大学生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以绿色德育为核心的生态共同体建设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崭新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存发展观的关键抓手。其实施策略涵盖:第一,重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将绿色德育理念融入课程,从政治品质、思想品质、法纪品质、心理品质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德性,帮助其实现主体认同和实践遵循。第二,优化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将绿色德育内化于德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其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符合大学生的需求,能够将“绿色”理念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卓越的“共情”能力实现全面的“立德树人”目标。第三,倡导生活的“绿色化”。将绿色德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连接,通过共同参与和创建“绿色教室”“绿色最美寝室”和“绿色校园”等活动,将健康、卫生、文明、团结、协作、友善、参与、自由、责任和自律等关键词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实现健康文明生活、团结互助相处、情感态度积极和心理环境宽松的道德氛围。

在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引领下,探讨以辅导员与大学生为载体的师生命运共同体建设,无论是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拓展角度,还是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视角,抑或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维度,都具有现实且迫切的研究意义。辅导员与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建设以两者的问题“素描”切入,借助文化、发展、制度和生态为分析的逻辑架构,通过对其价值意蕴的挖掘,探讨了现实可行的建设路径,响应了伊始提出的师生关系“重塑”的命题。

参考文献:

[1] 符妹,李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承认逻辑”:意蕴、困境及路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6):13-19.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3] 任江林.三成三育: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4):36-41.

[4] 张倩,蔡术.“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7):251-253.

[5] 陈慧军.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构建考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50-53.

[6] 薛娟.高校绿色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1):114-121.

[7] 李青璇,李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底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27-32.

[8] 李英豪.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三重价值意蕴”[J].宁夏党校学报,2018(3):45-50.

[9] 张巧爱.学校德育的目标精细化与实践序列化[J].教学与管理,2017(31):18-20.

[10] 冯志根,胡小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52-54.

[11] JIANG Y Q.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of Compassion toward Others with Qualities of Marital Relationship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n Chinese Families[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1.

[12] 任江林.运用浸媒体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8(4):15-16.

(责任编辑:张新玲)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 Teacher and Stud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red Future Commun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selors and College Students

YANG Yang1,2  HU Guirong2

(1.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2.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020,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re task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uts forward new task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remodel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selors and college students.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new changes,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valu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system consciousness and life styl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n the process of actively promoting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Guided by Xi Jinpings thought of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counselors and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also be established at the levels of culture,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and ecology.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participation, interactive, open, free, persistent and services should integrate into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hared future community between counselor and college students to better realize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three-wide education”; teacher and student relationship; re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重塑三全育人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新春特辑:我们的“重塑”
重塑未来
撞色拼接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