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原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

2020-05-20梁素芳李琳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原传承内涵

梁素芳 李琳

摘要:中原传统文化是在中原地区产生、发展、流传并保存下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称。中原地区孕育了最初的中华文明,使得中原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传统文化逐渐向周边地区及国家传播、扩散,影响并改变着周边地区的文化发展。了解中原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传承,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中原;传统文化;内涵;特点;传承

文化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时间的产物,是连接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思想的人们之间的纽带。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孕育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千年传承依然璀璨夺目。

一、中原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中原传统文化的界定

中原从地理位置上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黄河中游的河南一带,广义上是指黄河的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而中原传统文化也可以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两方面理解。从空间维度来看,中原传统文化是以河南地区为核心,借由黄河水系,向上游及下游地区传播扩散,之后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海外;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原传统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约六千年至公元前约三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几乎贯穿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这也印证了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说法。

(二)中原传统文化的结构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审视中原傳统文化的结构,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例如,从文化资源角度出发,可以将中原传统文化划分为名人文化、古都文化、墓葬文化、寻根文化、佛教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从文化存在形态角度出发,可以将中原传统文化划分为以自然形态存在的物质文化、以文字形态存在的典籍文化和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思想文化三种形态。另外,中原传统文化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从内容的差异性角度出发,还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器物文化,是指可以看得到、摸得着、以物质为载体传承下来的文化,也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第二种是思想文化,是指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也可以称之为思想文化或精神文化;第三种是制度文化,中原传统制度文化的形成来源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治者,在中原地区,先后有200余位帝王定都或迁都至此,经历了20多个朝代,这些统治者为有效管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其中包含了行政管理制度、人才选拔制度、法律制度等;第四种是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积累的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即能够由人的外在行为展示出来的生产方式、生存态度、生活习惯、礼仪风俗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二、中原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根源性

中原地处中国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目前,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很多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与中原地区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其中,创立龙图腾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工作在淮阳,其确立八卦,实施族外婚姻,为中华文明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华夏儿女称为人文始祖。同样来自于中原大地的女娲氏,同伏羲氏一样被中华儿女称为人文始祖,其活动区域在洛阳一带,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女娲文化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史前文明的象征。另外,炎帝、夏商周等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都根植于中原大地,共同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体性

中原传统文化虽然作为一种地域性质的文化,但是其从产生到发展无不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早在新石器时期,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等发掘,说明在中原大地上,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域的人文活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后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华文化体系下,形成了客家文化等,又是中原文化的延伸和传承。当今我们习以为常的民俗、传统技艺以及文化主体思想,无不来自于中原文化,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礼义廉耻、仁爱忠信,也产生于中原传统文化,并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三)系统性

中原传统文化既含有儒家、道家和宗教文化内容,同时也有民俗、建筑、戏剧以及绘画等方面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在中原大地上,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演变成为系统性的文化体系。如,在建筑文化上,中原地区有开封包公祠、相国寺、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等著名古式建筑,这对中国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戏剧文化体系中,豫剧自成体系,根据地域不同,豫剧又化可分为豫西调、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等,而根据名角流派的不同,豫剧又可分为牛派、马派、常派以及李派等。这些不同分类的豫剧组成,既让豫剧文化呈现系统专业化,同时也是中原传统文化系统性的具体体现。

(四)多样性

中原文化可谓多姿多彩,内容十分丰富。中原地区的鹿邑县是道家老子的诞生地,老子在此创立了道家文化;嵩阳书院是中国程朱理学创始人程颐、程颢讲学所在地,亦是程朱理学的传播地,为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嵩山少林寺一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场所,更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最早建筑之一。

(五)包容性

中原地域因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都是华夏民族生活、征战以及祭祀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正是这种地域的重要性,让各个属性的文化在中原大地上相互融合和发展。在黄帝时期,经过炎黄、黄帝与蚩尤之战之后的部落融合,由此确立了炎黄华夏文明;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传人中原,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并与传统道家和儒家文化融合,形成了影响千年的阐教文化;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进程中,传人中原的伊斯兰文化又在中原腹地随处可见,并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由此可见,中原传统文化既有本土文化,也吸收了国外的宗教文化。

三、中原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

中原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延续和传承,在历史传承过程中,中原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传承形式多样。

(一)民俗文化的历史传承

中原传统文化中,民俗文化是其精神文化的载体,在整个中原传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当前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原地区以民俗文化的内容不同,所采取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对于传统节日,民众会以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开展活动,春节守岁放鞭炮、元宵节挂灯笼、“二月二”踩高跷逛庙会、端午节吃粽子等,都是传承千年的风俗礼仪,并根植于民众的生活之中。又如民俗文化中地域小吃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的是商家对美食生产的承袭,同时,地方政府也通过建立民俗文化节的方式把中原地区的小吃进行传承和发展,如,洛阳水席文化节。也正是通过这些多样的形式,让中原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发展。

(二)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

中原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既丰富又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灵宝皮影戏、豫剧、麦秆画、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对于皮影戏而言,在中原地区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皮影戏,而以灵宝皮影戏最具代表性。皮影戏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发展最盛时期为明代,进入灵宝之后,灵宝人加入了当地的戏曲艺术,使之成为大众喜爱的皮影戏曲文化。另外,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代表戏种,被誉为中国五大戏曲之一。而豫剧的传承和发展,跟现代文化传播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豫剧文化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政府文化部门使用媒体文化传播方式,通过《梨园春》节目让豫剧这种传统民居文化艺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艺术。另外,对于麦秆画、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形式的民间艺术,大多都有自己的文化传人,以文化继承人的方式使这些文化艺术得到推广和延续。

(三)精神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中原传统文化中涌现了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等历史名人,这些历史名人所书写的精神文化,共筑了中原传统文化的精神。在中原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人文始祖伏羲氏、女娲氏、轩辕黄帝,建立了中华文化;尧舜禹时代,在王位传承上建立禅让制;到西周时期,又把文明礼仪逐渐完善;进入到春秋战国时期,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原大地上涌现出了道家创始人老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及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鬼谷子等代表性的人物。另外,在文学领域,中原地区出现了诗圣杜甫、白居易;在医学领域出现了医圣张仲景,历史学家司马光。这些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思想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原传统文化的精神。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造就了当今中原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四、中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一)重树中华文明礼仪

在当前一定时期内,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如“扶不扶问题”“公交车让座问题”等,这些小问题产生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造成了社会道德的倒退,人们开始对社会公序良俗产生怀疑。而中原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精神文化,不管是佛教的乐善好施,还是儒家的礼义廉耻等精神价值观,都能在规范人们日常行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社会出现的不良风气,加强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礼仪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传统文化中的礼仪道德约束人们的言行,都对重树中华文明礼仪起着重要的推广作用。

(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的进入与传统文化形成冲撞,在冲撞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大多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系下,西方思想有时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人们的价值观和民族自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中原传统文化具有主体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加强对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方面,可以让人们通过弘扬中原传统文化,依靠坚持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增加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传承中原传统文化还能够让人们以传统文化为主体,借鉴吸收国外优质文化,丰富本土传统文化,有利于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推动社会经济综合发展

当前,我国处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关键时期,而中华民族复兴依靠的已经不再单单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同步发展。而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大的文化支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由此可见,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要建立在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之上,通过宣讲“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把中原地区的优秀传统精神品质传揚出去,让人们认知中原传统文化,通过提升中原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软实力,带动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中原传统文化传承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民间艺术传承出现断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观念发生了改变,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强。一些传统性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缺乏创新性,还停留在原始状态,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艺术中,逐渐被人们摒弃。一方面,社会大众的文化观赏视线转移到互联网、新媒体上的娱乐形式,诸如皮影戏、年画、戏曲等传统文化娱乐形式逐渐消失在年轻一代的视线中,造成了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缺乏市场;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节奏化,让传统民间艺术被置于社会底层,民间艺术所能给人带来的经济收入远不及其他形式的工作门类,这也是当前中原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艺术失去传承发展能力的根源之一。

(二)传统文化发掘和保护不力

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这个区域内出现了上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等文明时代,又出现了夏商周历史变革,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延续至今。在长久的历史时期,中原传统文化内容逐渐得到扩充和丰富,由此形成了政治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历史人物精神文化等内容,也出现了很多历史遗迹和文明古迹以及很多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而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上,依靠发掘出的历史文化和历史遗迹,支撑传统文化的衔接和发展。但是在现阶段,中原地区基于现代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出于快速抢占文化高地的目的,出现了盲目开发和保护失范性问题,造成了中原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不足。

(三)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不足

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是当前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文化走向繁荣和持续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发展当中,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上还有很多不足,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省虽然是文化大省,但是在传统文化建设上还没有走到文化强省的位置。一是中原传统文化形式多,但是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产业欠缺,没有形成文化产业化效应;二是传统文化地域分布广泛,但缺乏产业链式的文化发展区域;三是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而核心传统文化品牌发展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中原传统文化传承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中原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民间艺术形式,走科技融合发展之路

中原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间艺术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想在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冲击下,发展和传承好民间艺术,必须打破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形式,结合现代技术,走融合发展道路。首先,创新民间艺术形式,结合时代特色,制作精品民间艺术产品。其次,依靠现代化技术,提升民间艺术发展能力。如使用新媒体、自媒体等传媒形式作为民间艺术的传播载体,扩大民间艺术的受众群体。最后,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培养,在中原地区,民间艺术形式很多都是代代相传,形成了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发展模式。一旦传承人在传承上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民间艺术传承出现断代,因此,必须加强传承人的培养,打破世袭制的传播模式,提升民间艺术的传承能力。

(二)科学开发传统文化,走文化保護性发掘之路

鉴于当前中原地区在传统文化发掘和保护方面的问题,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必须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科学性开发以及文化的保护。一方面,加强历史文物和文化遗迹的维修和保护,对于存在时期较长且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的历史文物和遗迹,政府和社会要重视其维护和保存,增加资金投入,组建专门的人员对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进行维护。另一方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个具体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既可以是实质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同时也可以是各种非物质性的文化形式。在当前文化大开发的背景下,必须做好各种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维护,采取申遗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保护,让中原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三)发展传统文化产业,走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

在加强中原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上,加强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传承发展路径。一是加强民俗传统节日的商业化发展,如加强对历史人物居住地、活动地遗址的建设和开发,重视具有代表性传统节假日文化活动发掘,通过遗址维护和建设,吸引民众参观,提升人们对中原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二是做好传统文化区域发展布局,中原地区要根据其原有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合理开发传统文化项目。三是打造传统文化核心品牌,依靠传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价值和文化传承力。

猜你喜欢

中原传承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新时代的啊哩哩
绿色农业逐梦中原
校园足球中原行活动掠影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