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华盛顿州创新伙伴区建设对江苏的启示

2020-05-20王利军

唯实 2020年3期
关键词:华盛顿州伙伴江苏

王利军

在坚实的企业型文化氛围下,美國华盛顿州拥有多元化并且持续增长的科技产业和大量活跃的研发机构。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华盛顿州州长和州立法机构共同提出启动建设创新伙伴区计划,由经济发展委员会、港口、劳工委员会、城市或者地方政府进行监管。创新伙伴区建设计划对华盛顿州的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盛顿州实施创新伙伴区建设的动因

从历史上看,创新伙伴区是一种在地理分布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战略,其目标是加速自下而上,有机驱动的创新合作,以推进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这一战略是通过在区域内外的产业集群、创意创造者、企业家、资本提供者、教育组织、基础设施拥有者等建立集体战略和伙伴关系来创建创新型公司,促进新技术发展,更快地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刺激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并最终刺激区域经济增长。创新伙伴区一般着眼于发展长期关系和项目。美国的创新伙伴区通常在州和联邦之间进行项目合作,可能需要用数年时间才能形成对于地方及区域的重大支持。但在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它也能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用社会经济需求来“牵引”科技成果,有效地把创新成果从实验室拉到生产线上,从而在较短时间就能刺激该区域经济发展。从华盛顿州的实际情况看,之所以十分重视创新伙伴区建设,根本的动因是将创新伙伴区建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在美国2007年爆发金融危机时,华盛顿州考虑到创新伙伴区的突出作用,提出通过创新伙伴区建设助力本州摆脱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将华盛顿州打造成为全球最具创造力、最肥沃和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创新热点地区。为此,华盛顿州政府从增加就业、实现经济转型、整合创新资源及引领区域发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精心制定了建设创新伙伴区计划。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动因。

通过创新伙伴区建设解决周期性失业问题。金融危机发生后,与美国其他地区一样,华盛顿州的经济也于2007年至2009年陷入衰退,而且其复苏过程缓慢而乏力。经济衰退必然使得就业远低于以前的水平,2010年第一季度,华盛顿州失业率超过19%,就业形势极其严峻。2007年至2011年间,华盛顿州中产阶级家庭的收入下降了9.8%。为此,华盛顿州以创新伙伴区建设作为驱动力,积极整合决策、合作、创造和领导力等多方面资源,建立全新的创新系统,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来加速经济复苏,创造就业岗位。

通过创新伙伴区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华盛顿州制造业实际产出降低了4.0%,其中传统交通装备产业降幅最大。同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在金融危机中不降反增。这使得华盛顿州政府充分体会到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华盛顿州的区域经济要想摆脱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摆脱传统经济的周期性影响,必须实现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传统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推动区域范围的大规模创新,促使各行业都通过创新转向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此,华盛顿州围绕创新伙伴区建设,努力打破封闭单一的创新系统,构建开放的协同创新系统,引导各地区高端产业集聚。在执行层面上,华盛顿州经济发展局督促地方政府重点关注创新发展,使创新理念植根基层,深入遍及每一个地区、行业和阶层,提供高附加值工作岗位,提高工作质量,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提升地区核心竞争力。

通过创新伙伴区建设助力区域创新资源开发。华盛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高等院校、中介机构等都可以为区域创新做出突出的贡献。从高等院校看,著名的华盛顿大学、惠特曼学院等34所大学以及雪兰社区学院等38所社区学院都在该州境内,这些创新能力很强的高校能够为当地的科技创新提供众多前瞻性高端人才。从中介机构看,华盛顿州拥有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亚太商会等13个协会及商会组织,这些机构都能够为区域创新提供中介服务。但是要推动其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必须使机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相互协调与配合,只有让这些要素在相互协调配合中充分活跃起来,才能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因此,亟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充分放大本州创新资源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通过创新伙伴区建设发挥华盛顿州在西北太平洋经济区域的创新引领作用。华盛顿州在西北太平洋经济区域所处的地位,也是其提出创新伙伴区建设计划的重要原因。华盛顿州所处的西北太平洋经济区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该州西雅图是西北太平洋区域最大的城市。2015年,华盛顿州的GDP达到4460.96亿美元,位居区域内五个州之首,占美国西北太平洋区域GDP总量的53%。同时,该州还拥有微软、亚马逊、帕卡、星巴克等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2014年9家企业入围全美财富500强。华盛顿州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地位,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肩负着领导西北太平洋区域向最具创新活力经济区转变的重任。创新伙伴区建设计划的提出和实施,能够使华盛顿州更好地提升自身实力,成功扮演西北太平洋区域创新发展领军者的角色。

华盛顿州创新伙伴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华盛顿州创新伙伴区建设致力于创新方面的合作研究、工作培训以及私人部门集聚发展,使新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每个创新伙伴区项目都被视为一个地区性增值品牌战略,旨在促进新兴技术发展、产品市场化、创建新型公司、增加投资、扩大出口以及创造就业。创新伙伴区建设启动以后,建成的18个创新伙伴区已经在自身高质量运行和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就业增加、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等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创新伙伴区建设以严格的审核机制和合理的资金投入模式保证了自身的运行质量。从审核机制看,华盛顿州经济发展委员会负责制定、修正创新伙伴区的审核评估标准,对创新伙伴区活动情况每4年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如果审核不通过,则取消其创新伙伴区资格。创新伙伴区审核的核心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创新伙伴区建设的区域必须覆盖创新资源,如高校、研究机构、经济发展公共组织、商会、公司或者工人培训组织等;二是创新伙伴区建设必须有产业导向,所在区域必须拥有在本州举足轻重的新兴产业;三是创新伙伴区建设需要制定地区集群发展战略规划,以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和利用要素禀赋。如果达不到以上三条基本要求,创新伙伴区建设就不准推进。这样的严格审核,真正促进了创新伙伴区建设的优胜劣汰,较好地保证了创新伙伴区建设质量。从资金投入模式看,创新伙伴区建设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但华盛顿州整个创新伙伴区建设的资金投入模式在各个创新伙伴区之间大不相同,并不是每个创新伙伴区都能得到当地政府、州政府或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资金投入始终坚持“择优”和“择要”投入的原则,从而使政府投入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好的效果。华盛顿商务部在2007年,2009年,2012年分别为创新伙伴区拨款500万美元,150万美元和1350万美元,在全部创新伙伴区中仅有不到一半的创新伙伴区建设组织得到了政府资金的支持。其余的大部分建设组织主要依靠其他机构或合作伙伴提供的实物和服务支持,所需流动资金一般来自当地的经济发展基金会或者合作管理组织。这种较合理的资金投入模式,既体现了政府对于创新伙伴区建设的恰当支持,又保证了创新伙伴区建设组织不在资金运用方面套取政府资金。华盛顿州政府最新评估报告显示,确保运行资金的灵活性是创新伙伴区成功的关键因素。

创新伙伴区以更加合理的运行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域创新。在华盛顿州的创新伙伴区建设中,创新伙伴都是在由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等机构联合成立的非营利组织中运行,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组织并连接联邦、州和地方。每个创新伙伴区都是一个经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它突破了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有效汇聚了创新资源和要素,进行协同合作,构建资源集群,为合作伙伴提供聚集平台,同时也鼓励区域创新竞争。其发展密切依赖于科研教育机构、公共部门组织、当地政府、商会组织、公司以及工人技能培训机构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持。同时,创新伙伴区还积极地与高校研究者合作,充当企业“孵化器”角色,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持等资源上的便利,从而降低创新创业者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先进、高效的运行模式,使创新伙伴区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据美国专利商标局统计,建有创新伙伴区的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都市圈的专利无论是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比其他区域更胜一筹,2008年该都市圈的发明专利申请数为255项,2009年和2010年分别是342项和447项,2010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比2008年提升了75%以上。虽然与都市圈相比,郊区创新伙伴区的创新水平有较大差距,发明专利申请数相应较低,但是从总体来看,发明专利申请率也明显呈现增长态势。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华盛顿州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率达50%以上,2014年奥本创新区提交的报告中提及有超过半数的专利申请是得益于创新伙伴区的经济活动。

创新伙伴区建设大力推动了就业增加。创造就业是华盛顿州衡量创新伙伴区建设成效的重要关注点,州商务部要求每个创新伙伴区组织中设立失业保险项目的公司每月必须报告雇员数和薪资水平,并对每个季度的数据进行汇总后编制为6位码的NAICS,再通过美国劳工统计局在就业安全部数据库刊登。另外,各个创新伙伴区每年需要向华盛顿商务部报告各自的私营部门投资信息和创造就业的情况。尽管创新伙伴区对就业的推动净效应很难量化,但创新伙伴区的建设的确有助于解决经济萧条带来的周期性失业问题。华盛顿商务部运用ESD普查就业数据大致分析了创新伙伴区建设对该州就业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就业模式因创新伙伴区成熟度不同、创新伙伴区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中级成熟度创新伙伴区与乡镇创新伙伴区就业模式相似,自成立后其创造的工作岗位持续增长;低级、高级创新伙伴区与城市创新伙伴区就业模式相似,从2011年后就业率开始持续增长。具有代表性的5个创新伙伴区自成立后的就业情况显示,各个创新伙伴区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地方就业带来了增长。总体而言,2014年,创新伙伴区给华盛顿州带来新增工作岗位率高达12%以上。其中,华盛顿金融服务创新合作区为华盛顿州经济的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该区聚集了8500个大小不等的公司,为本州陆续提供了大约13万个工作岗位,为全美间接提供约31万个工作岗位。

创新伙伴区建设有力提升了产业竞争优势。华盛顿州的创新伙伴区建设特别鼓励和促进产业共生,这就导致在不同的资源、地理环境下,创新伙伴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大相径庭,同一区域中的不同产业共生互促,不同的产业合作伙伴共享服务、公用事业、物流基础设施和副产品资源,创新伙伴区的工作创造了合作和协同效应。华盛顿州18个创新伙伴区涉及多个行业部门,有生物医疗工程、全球卫生、生物研发、绿色科技、清洁交通运输、可替代能源、葡萄栽培、用水管理、城市净水、互动媒体和数码技术、金融服务及航空航天等产业,有力提升了华盛顿州的产业竞争优势,使该区域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

华盛顿州创新伙伴区建设对江苏的启示

华盛顿州的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以及产业创新情况等与江苏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华盛顿州创新伙伴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等对于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

江苏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以高等院校科教优势为代表的区域优势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在创新伙伴区建设中,华盛顿州凭借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优势,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支撑。其中尤其是依靠所拥有的华盛顿大学、惠特曼学院等34所大学院校以及雪兰社区学院等38所社区学院,充分地为创新伙伴区运行以及全州的科技创新构建起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体系。与华盛顿州类似,江苏也拥有众多的优势创新资源,尤其是全省拥有77所本科院校、90所专科院校,还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和其他科教资源。所以,江苏应该加速推进企业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想方设法留住已有的优秀人才,吸引新的优秀人才,充分利用以高校人才资源为代表的各种创新资源推动全省的科技创新建设。

江苏应该优化创新资金的投入模式。在华盛顿州创新伙伴区建设的资金投入模式中,当地政府、州政府或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相结合,既较好地解决了创新资金的来源问题,也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这种确保运营资金投入灵活性的做法是创新伙伴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对于江苏科技创新资本支持的机制构建及完善有很大的启示。在江苏创新型园區的建设过程中,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给予园区一定资金支持的同时,应该不断优化资金投入模式,根据江苏科技金融发展基础较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扶持体系和服务体系,以科技金融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尤其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比如,可以适当增加科技小贷公司,专门助力创新企业和园区发展;相关政策性银行可以适当放宽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贷款期限以及提供利率优惠等。

江苏应该优化创新运作模式。在华盛顿州创新伙伴区建设中,每个创新伙伴区都是一个经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创新伙伴区突破了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各创新主体进行协同合作,为合作伙伴提供聚集平台,有效汇聚了创新资源和要素,同时也鼓励了区域创新竞争。江苏在创新园区建设过程中,也应该突破以往的竞争模式,将其转化为合作共赢的模式,使各创新主体之间互相分享彼此经验,共同发展。同时,可以引进和并购一批海外研究机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构建产业创新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网络,使江苏的区域创新深度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全面提升江苏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

江苏的创新应该特别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在华盛顿州创新伙伴区建设中,创新伙伴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在不同的资源优势、地理环境下有着极大的不同,18个创新伙伴区都聚焦自己的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创新优势,这有力地提升了华盛顿州的创新竞争优势。在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中,也应该根据全省各地的地理环境与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使各地区重点发展其具有优势的产业,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全省的优秀企业推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同时结合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总体布局,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级的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

江苏创新发展应该加快创新体系设计和建设。在创新伙伴区建设中,华盛顿州努力建设开放的协同创新系统,打破封闭单一的创新系统,引导各地区高端产业集聚。在执行层面上,华盛顿州经济发展局督促地方政府重点关注创新发展,使创新精神遍及每一个地区、行业和阶层,鼓励创新型企业提供高附加值工作岗位、提升工作质量,使创新理念植根基层,以创新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以创新提升地区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对于江苏创新省份建设也有很大启发意义。江苏应该围绕“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互联网+”等战略部署,加快创新体系的设计和建设,督促地方政府关注创新发展,结合江苏制造业基础和创新优势,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培育一批全球有影响、附加值高的产业创新集群。

(作者单位: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华盛顿州伙伴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首架737MAX10完成首次滑行测试
我的“好伙伴”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