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自有真情在

2020-05-19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席勒弘一法师歌德

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真情是什么?真情是友情,是感恩,是善待自然,是互助,是……以善以真对待人生对待自然,不求回报,只求无愧于心。

一字凝真情

◎段慧群

画家吴作人与季羡林私交甚好。1996年,吴作人88岁,患了重度中风,他的夫人萧淑芳女士说,他对以前的事记得清楚,对眼前的事却过目皆忘。一天,一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应约到他家为他拍照。拍完后,因出版需要,需要吴作人的签名。工作人员把签名册送到吴作人手中,一页一页翻过,当见到季羡林签的那页时,吴作人十分激动,用手指着签字双唇颤抖,眼含泪花,执意要将自己的名字签在季羡林的签名旁。他夫人怕他弄损了季羡林的签字不好制版,让他在另一页上签,他固执不签,十分生气。最后,吴作人还是在另一页上签了。令人悲伤的是,尽管吴作人的夫人一再提醒,但是一代大师竟然连自己的名字也记不得了,反倒写了一堆介乎美术线条的草字,但从中清晰可辨的是一个“林”字,吴老写着写着,流泪了……

素材解读

重度中风的吴作人连自己的名字也记不得了,但是对友人季羡林的情感却是清醒的,看到季羡林的签字,便忆起和季羡林交往的点点滴滴,一个“林”字流露出吴作人老先生内心真挚的情意。这“一字凝真情”的深厚友情感人肺腑。试想,有这么一位知己,真的一生无憾啊!

适用话题

友情 真情 感动

黄舸的感恩之旅

黄舸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医学专家介绍,这种病只能活到18岁。黄舸16岁那年,也就是离医学界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差两年的时候,决定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于是不顾自己的身体已经进入倒计时的状况,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疾病早已剥夺了黄舸自己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亲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轮椅,用绳子仔细地“固定”好,以保证他不致滑落。父子俩从2003年开始走遍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因为没有钱,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儿子黄舸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汇款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黄舸说:“坐着父亲开的三轮车,到好心人的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四肢无力的长沙伢子黄舸,在生命的倒计时里,跋山涉水,万里迢迢,3年走遍大半个中国,一路上感恩谢恩。

素材解读

报恩,让人性绽放光彩。黄舸父子“感恩之旅”的感人之处,在于知恩思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是应该遵从的古训。患不治之症的黄舸曾得到社会许多捐助,自觉无以为报,于是采取当面言谢的方式,这种感恩图报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适用话题

不遠千里 感恩 感动

万事善为先

一天,弘一法师在诵经时,丰子恺前来拜访恩师。两人漫步山中丛林。丰子恺见山上枯树新发嫩芽,带着吃惊且敬佩的神情说道:“想必有您这样品德兼修的师傅至此,是故枯树为您灵气所感,一样样都苏醒了。”弘一法师莞尔轻笑:“不是,缘于我天天为它们浇水施肥,所以它们得了回应,终于慢慢活了过来。”

两人边走边谈,好不畅快。丰子恺忽见一凶猛的豺狗迎面而至,吓得魂不附体,倒退数步。只见豺狗却在恩师跟前欢蹦乱跳地打招呼,非常友善亲昵,如同家人。丰子恺异常震惊,感慨连连,说恩师真是世外高人,连猛兽都被教化成人。弘一法师浅笑道:“非也,豺狗早先为猎人设套所伤,我见它可怜,便将其救下,并日夜为它疗伤喂食,因此它才喜欢与我亲近。”

大师继续说道:“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素材解读

枯木逢春,不是因为弘一法师的道行,而是因为他天天浇水施肥的善行;凶猛的豺狗与弘一法师友善亲昵,不是因为他才学非凡,而是因为他有怜悯之心。心存善念,善待动物,连禽兽都懂得感恩;心存善念,就有可能是无数奇妙相遇的开始;心存善念,生活便处处美好。

适用话题

心存善念 知恩图报 舐犊之情

长眠在一起的文学家

歌德和席勒是十八世纪末德国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歌德二十几岁出名,三十岁出头就当了国务大臣,而且出身名门,一生都过着贵族生活。比他小十岁的席勒则出身贫寒,一生坎坷,虽然二十多岁已蜚声文坛,但穷困与疾病一直伴随着他。尽管如此,歌德与席勒却保持着真诚的友谊。

席勒的友谊和勤奋使歌德从享乐中猛醒,又拿起笔来写作,包括《浮士德》在内的歌德的许多名作的问世,都与席勒的影响分不开。歌德满怀深情地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我早已不再是诗人。”席勒也在朋友的鼓励下,抱病完成了最后一部伟大作品《威廉·退尔》。这部作品的素材,都是歌德提供的。

他们一起出版过《女神》杂志,合办过文艺刊物《霍伦》,共同出版过诗集《克塞尼恩》。他们常常一个人构思、起草,另一个人修改、润色,然后共同发表。互助的力量使他们的文艺作品迸发出了夺目的光辉。

当听到席勒早逝的消息时,歌德沉痛地说:“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二十七年后,歌德也逝世了,亲人按歌德生前的遗愿,把他和席勒葬在了一起。

素材解读

歌德虽然出身名门,生活富足,但是能够虚心接受出身和生活都不如他的席勒的鼓励,努力创作,同样,席勒也没有因为与歌德出身和社会地位悬殊而自卑,而是靠着自己的魅力影响着歌德。他们互相鼓励,相互影响,他们的友谊令人感动。真正的友谊与家境、贫富无关,志同道合、相互扶持才是关键。歌德与席勒之间真诚的友谊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人生。

适用话题

互助 真诚 友情长存

患难方见真情

袁世凯当政时期,号称京师“四大才子”之一的沈宗畸因不愿依附袁世凯而晚年生活困顿,他的许多好友也渐渐与他疏远,但有一个人例外。

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家中断粮的沈宗畸寄居在租来的房子里,望着冰冷的锅灶不禁悲从中来。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沈宗畸开门一看是自己的徒弟兼友人陈昭常。陈昭常肩上还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进屋后,陈昭常放下布袋,轻声说道:“这是一袋大米,希望能帮你度过寒冬。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说完,他转身离去。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三年之后,陈昭常被人陷害,卷进一场官司。这时,沈宗畸拖着病体,为陈昭常洗冤。一位朋友提醒沈宗畸:“陈昭常的案子是袁世凯亲自过问的,你与袁世凯的关系本就不好,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我担心你非但救不了陈昭常,还会连累自己。”沈宗畸毅然决然地说:“在我最困顿的时候,有人问我粥可温,这个人就是昭常。一饭之恩,当舍身相报,即使救不出他,我也要尽力。”后来,在沈宗畸等人的相助下,陈昭常得以安然脱险。

素材解读

别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头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陈昭常救济生活困顿的沈宗畸,沈宗畸帮助含冤的陈昭常,二人朋友落难时的真诚相助,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适用话题

友情 感恩 互助

猜你喜欢

席勒弘一法师歌德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晚年的歌德
席勒的烂苹果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弘一法师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