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 诊断肺部结节患者的临床分析

2020-05-19盛宝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结节病低剂量螺旋

盛宝华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近年来,多层螺旋CT 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加普遍,临床检出肺部结节的几率也随之提高。一般情况下,肺部结节是长径不超过3 厘米的肺部类圆形与结节样病变。诱发肺部结节病因很多,主要涵括结核、炎性结节、良恶性肿瘤、碳末结节,以恶性肿瘤比重最大[1]。所以,尽早检出并诊断肺部结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肺部组织结构在X 线衰减方面差异性显著,为胸部接受低剂量扫描检查提供了必要帮助。基于此,文章将肺部结节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螺旋CT 的诊断价值,希望有所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影像学资料100 例,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55.93±5.54)岁;实验组患者男30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55.75±5.62)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显示P>0.05,视为可比。

1.2 方法

选择使用64 排螺旋扫描仪器,在常规剂量扫描中,需将电压设置成120 千伏,管电流设置成150 毫安,同时层距设置成5 毫米,螺距是1.0。对于重建层厚,可将其设置为1.25 毫米,重建的矩阵是。在低剂量扫描中,管电流可设置成30 毫安,具体的扫描范围是肺尖部位到肺底部位,并且叮嘱患者在吸气后进行屏气扫描检查[2]。

1.3 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对照组图像质量、肺内结节影像学特征等一系列指标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数资料而言,主要使用(%)以及卡方的形式进行表达,在数据比较呈现差异性时,通过P<0.05 的形式表示。

2 结果

临床检出肺部结节的数量:实验组(57个)、对照组(54个)。实验组、对照组图像的优良率分别为98%(优:32例,良:17 例,差:1 例)和100%(优:30 例,良:20 例,差:0 例)。对两组肺内结节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组间数据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内结节影像学特征分析[n(%)]

3 讨论

肺结节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且结节病会对患者全身各器官与系统造成侵犯。而肺部则是结节病最常侵犯的器官。根据临床实践发现,结节疾病对肺部造成累积的占比超过90%。在患病以后,患者不仅会出现气短与咳嗽等临床症状,而有部分患者并不存在显著性的临床症状,在病情进展的过程中,其他的器官也会发生显著变化,对患者预后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尽早诊断与治疗的现实意义突出[3]。

肺结节属于肺部病变,由结节病、肺部炎性结节、结核、碳末结节、良恶性肿瘤等诸多疾病诱发,尤其是恶性肿瘤,以肺癌占比为主,特别是直径超过1 厘米的结节。针对肺癌患者,要想使其生存几率不断提高,就必须尽早检出并且做出诊断。与X 线平片相比,多层螺旋CT 扫描的密度分辨率较高,且空间分辨率较高,在临床检出与诊断肺部结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临床统计学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采用常规剂量方式进行胸部CT 扫描使用的剂量远远超过平片检查使用剂量。

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是当前临床研究工作的研究重点。于1990 年低剂量CT 概念被首次提出,在绝大多数参数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使管电流明显下降,且患者使用的检查剂量也随之降低。在胸部低剂量CT 检查的基础上,使患者受辐射的程度也得以缓解。大部分学者在经临床研究后发现,低剂量胸部CT 扫描方式并不会对肺部病变检出率与影像分析产生不利影响[4]。在以上研究中,常规剂量扫描和低剂量扫描方式,两组患者肺部结节影像学的特征差异不明显,均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 的无差异性。

在临床扫描并诊断肺部结节方面,选择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方式,所获得的图像,其优良率与常规剂量条件下的胸部扫描大致相同,而且在肺结节影像形态学的显示方面和常规剂量条件下的扫描结果也未见差异性,一定程度上使接受检查患者辐射剂量显著下降。要想对肺部结节患者病情的进展加以抑制,可将螺旋CT 检查应用于肺部结节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5]。

猜你喜欢

结节病低剂量螺旋
18F-FDG PET/CT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难治性结节病的诊治
观察家属同步认知对肺部小结节病人心理的影响及对病人进行随访管理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