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三动”浅谈

2020-05-18田卫民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动脑小数算式

田卫民

在素质教育已深入课堂教学的今天,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逐步把学生引入广阔的学习天地呢?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尽力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以此来激发学习兴趣的点滴体验,现在撰写成文与大家共勉,抛砖引玉而已。

一、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动手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就应当有计划地多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和练习等活动,使学生以不同感官接受到不同的信息,再经过智力活动的加工整理,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主动发现数学规律。我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苹果分别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要一样多,有几种方法?可以放几盘?学生完成操作以后,从中选择五种:①每盘放3个,9÷3=3(盘);②每盘放9个,9÷9=1(盘);③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④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⑤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算式,并要求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会很快地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于是我就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算式,我们已经学过;分了以后还有剩余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告诉学生余下的数叫做余数,在横式里余数的表示方法:9÷4=2(盘)……1(个)。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是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过程各阶段的观察和思考,为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了可靠的感性材料。

二、要让学生多动脑

教师要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其方法很多,可以组织提问、设计练习、创设情境、质疑问难等。但不管用什么手段,都必须要具有思考性,富有启发性。而且要使学生都能独立思考,而不是少数人在思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生在解分数应用题时,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①12-12×?;②12×(1-?),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两个式子哪个简便?就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而另一种提法则较有启发性,这样的列式,你是怎样思考的?哪位同学能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①式的思考方法是从条件出发的综合思考方法;②式是从问题出发的分析思考方法。

三、要让学生多动口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要求凡是通过思考能够讲清楚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讲。有些定义、性质和法则叙述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不易讲完整,讲正确,教师要在此基础上,逐个讲解每个名词、术语,让学生透彻理解这些概念、法则、性质的含义。如讲述循环小学的意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坏小数。这里就要让定义逐步出现,使学生透彻理解每句话,每个词的含义。①看小数部分;②1÷3=0.3333……看一个数字,不断地重复出现;③70.7÷33=2.14242……看两个数字(概括为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通過②③比较看出,从第一位起,从第二位起,概括为从某一位起。在此基础上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概念,理解了术语的含义,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要充分注意自身语言的表率作用。语言要精确、简练,合乎逻辑,决不能含糊不清。要做到这些,一是教师本身基础知识要扎实;二是备课要充分,要精确推敲每句话,每个词语。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因势利导,不越俎代庖,才能使教育教学得心应手,学生成绩蒸蒸日上!

猜你喜欢

动脑小数算式
看谁填的快
失踪的小数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动手动脑多快乐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