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竞争格局下相关产业多样化问题研究

2020-05-18刘月恒郭将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多样性合作

刘月恒 郭将

摘 要:以区域合作来提高效率有其现实依据。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区域如果只专注产品生产的某一环节,会因为其可替代性而陷入发展的困境。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就是推进区域产品多样性,而实现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是其很自然的选择。

关键词:合作;多样性;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043-03

引言

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往往需要特定要素的支持。在各种要素的合理组合下,往往会形成某种优势,表现为某一产品生产的较低成本。大卫·李嘉图准确地发现了这一较低的成本优势,并称之为比较优势。于是,不同区域之间,按照各自的成本优势演变出了区域的专业化生产。现实中,确实有充分的例子支持李嘉图的某一地区专注于羊皮的生产,而另一地区专注于葡萄酒生产的假设。而随着产品生产的专业化,为了寻找更低的成本,产品生产打破了区域的壁垒,将产品生产过程在全球各个区域进行合理化的分配。一个地区具有设计的优势,则其专注于研究和设计;另一个地区,具有加工优势,则其专注于制造和生产。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每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打着专业化的烙印。

专业化的分工,之于一个区域则表现为一种产业的分工。我们需要承认,追求效率,追求收益最大化,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

但是,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是区域之间依赖性的增强。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很难独立于其他地区,甚至一个产品的生产都是跨地区、跨国家完成的。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获得了比之于独立设计、生产更大的利益。但是由于相互依存度的增加,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断增强。当一个地区发展不稳定的时候,却因为其与其他地区较强的依存关系,而对另一个地区带来某种影响。

具体来说,当各个国家或地区因为某种专业化分工而依附在一产品价值链上的时候,由于各自地成本优势的不同,使它们处于价值链不同的位置。研发和设计的一方,处于价值链的高端位置,而加工制造的一方则在低端。高与低的位置体现了在价值链中的话语权的不同,也体现了利益分配上巨大的差异。在高端的一方,往往得到了产品价值创造更多的比例,这种平等的贸易地位取决于各自的优势体现。

然而,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地区或国家,存在着不稳定性。因为价值链高端的一方掌握着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而另一方则是被动地利用低廉的价格与对方配合。但是,这是一个开放的价值链,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可以参与其中。

回到中国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依赖的就是低价格优势。缺乏环境保护的压力,我们接纳了跨国公司的进入,连同它带来的环境压力一并吸收进来。缺乏劳动保护的约束,跨国公司得到了更加便宜的劳动力。我们融入了全球价值链,为了保住自己制造和加工的位置,我们强化了这个制造和加工的优势。意即我们唤醒了大批的农民工,让他们变成了产业工人,形成了巨大的中国制造的条件。

但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紧密结合的今天,在贸易战不断升级的今天,我们也发现,对于产业研发和设计一方的依赖,影响了自己未来的发展。尤其是价值链高端找到了更低成本的价值创造者来完成加工制造后,我们的地位更是受到很大的威胁。如何缓解这种相互依赖带来的某种外部冲击和影响,或者说,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后,一个地区是否能够及时地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趋利避害,这就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的柔韧性,我们称之為该地区的经济韧性。

如何理性地看待经济韧性,如何培养出合理的韧性空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之于中国的实际,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区域专业化生产与替代风险

区域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因为单一区域的发展并不能挖掘这个地区最大的经济效率。我们可以利用和培育一个相对发达的地区作为发展中心,这一中心有着较强的联动能力,与周边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共同组成在空间上位置相近,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具有圈层或群状地域结构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地域空间组织。各个地区之间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世界各地都在这种区域的联动上做出了努力。纽约都市圈,五大湖城市群不一而足。中国也是如此,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武汉大城市群。各种区域积极开放合作,其中确实有一些地理位置优越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区域板块在综合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金融、贸易、服务、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在客观上推进了区域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有的地区甚至形成了某种经济能力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形成某种集聚,从而成为产品生产的某一中心环节。区域的经济功能已不再是在一个孤立的区域,而是以某一个或几个中心区域为核心的功能化进化。于是我们看到,某些地区在具备某种综合能力后,会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以及与周边区域的发展定位,在某一功能或某一类产品生产上进行强化,塑造出某种单一性的优势,这个过程体现了某种区域经济能力的进化。

遗憾的是,这种有机的功能划分受到了开放性市场的挑战。当各个地区集结在某一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上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区域在一起依然不能完成最高效率的产品生产。全部的产品最终要面临全国性市场和全球化市场的检验。产品不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制造产品的效率低下会被更为高效的地区替代。换言之,区域面对产品生产有着高度的替代性。这里包含两种替代。第一,高端设计的替代。纵然掌握了某一产品的研发设计,甚至于某一高新技术,只要不能推陈出新,不能迎合需求都会被替代。第二,低端制造的替代。无论一种产品加工制造多久,只要不能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就会被替代。从这一意义上讲,市场是公平的,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和低端都存在替代的可能。但是,很显然,低端制造一方具有更大的替代可能性。因为低端意味着较低的技术含量,只要遇到更低的成本就会被替代掉。

二、相关产业多样化

中国的产品生产就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开放的市场下,我们一直在低端,技术差距和劳动力创新薄弱,让中国制造面临着低端替代的可能。而当某一产品生产在国内已经形成某种生产性优势后,就会集聚力量去优化其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优势的累积会让各种资源向这一优势快速倾斜。但是,一旦面对其他国家的低端替代,就会对这个地区造成巨大的打击。

问题的解决源于中国目前的实际。中国在过去四十多年里,一直受益于低端制造,也因此成就了某种增长奇迹。但是这一奇迹的背后是可怕的低端锁定。所谓锁定,并不是原地踏步,相反,它也面临着低端制造世界的竞争。如何降低各种生产成本,如何形成更为集约的制造规模都是低端制造者思考的问题。过程中,人才积累、资本创造、技术创新、制度设计都在努力和演进,也只由此才能稳定其在低端制造的位置。

于是,我们囤积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成就了巨大的制造规模和规模经济。我们也在低端的制造环节进行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我们的研究开发还是依赖着国外发达国家。因为这是一种更为高效的产品制造,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在低端竞争中赢得中国制造的一席之地。这一过程所隐藏的累积效应,不断得到强化。长此以往,我们赢得的是制造的胜利,而不是研发的成就。但是,这种能力上的成功在全球化市场中表现出足够的脆弱性,因为它很容易被替代。

从这一意义上讲,区域面对外部环境足够巨大的变化,我们更要懂得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多样化的生产,在事实上,会增长区域的稳定性,不至于因为某一产品生产的优势褪去而困顿不前。这种牺牲了效率的区域设计,弱化了竞争力,但是保全了区域整体的活性,反而是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

当然,这里的多样性,并不是纯粹意义的多样,并不是完全不考虑地区比较优势的多样性推进。事实上,任何一个阶段的生产和制造都不能脱离自身的实际资源情况来探讨。但是,符合现实的选择又在于,我们可以推进相关产业多元化。具体来说,根据某一优势产业为中心,发展与其可能有着较强的经济技术联系的产业。这样可以刺激产业上下游乃至于横向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发展,加强区域内部的经济技术联系,从而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稳定性。

很自然的,我们还是强调,在充分利用相关产业多样化的情况下,还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快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技术创新的永续进行,体现的是其背后的能力。过程中,确实需要政府的大力参与,在制度设计和资本投入方面予以倾斜,因为未来区域发展的实力还是源自于区域某一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亦即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第二,地区社会能力的培养。所谓社会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表现为人才结构、技术水平,还表现为一个地区的教育、文化、观念乃至于完备的市场环境。及时地接受新鲜事物,准确地捕捉创新的方向,都是一个地区社会能力的体现。须知,高端区域的研究开发其地位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中,一样可能被替代,关键是其是否具备这种能力。抽象地把其中的替代能力简化为某一技术的先进性,无异于舍本逐末。而能力的构建过程中,有太多的隐忍,甚至会带来某种暂时性的倒退。

因为多样性而牺牲了效率,不过是阶段性的考虑。其实两者并不必然矛盾,我们强调了相关产业的多样性,而相关产业之间的互动,在现实中彼此互补,相互成就,完全可以创造出更高的效率。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和全球市场环境的变化,更加客观而冷静地平衡区域发展,比之于盲目地追求效率,追求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有着更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三、结论与展望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的思想。但是,所谓分工,却暗藏了合作的逻辑。“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要求助于他們的爱他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我们不要向他们说我们必需,只说他们有利。”从这个意义上讲,若想得到更大的利益,就需要在分工中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现代化生产,让任何产品的独立生产都变得很艰难,于是合作是必然的。

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其分工与合作有着某种必然的意义。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品交换而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过程中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团体。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如果单方面地强调了生产效率本身,很容易因为过度在意专业化生产而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这一点,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完全有理由相信,合作之外,要保持适度的独立性。在我们相信合作这一方向顺应了效率意义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某一产业受到外部冲击之后,如何保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即某种经济韧性。

由此,我们还可以有两个简单的推论。第一,适度市场分割。也就是说,某个地区要保持经济系统一定程度的完备性。这样,即使有外部的冲击,还是可以保证其生产的有序进行。第二,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地区各种要素长期演化的结果,而这种产业对于区域经济的支持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资本投入、劳动力培养、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不能单纯地发展这个产业本身,我们可以根据产业发展的情况,发展相关性产业。这样,即使某产业受到外部冲击,它所囤积的技术、劳动、相关基础设施都可以方便地转移到另一相关产业的发展中,还是可以提供就业和创造价值,从而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但是,我们更以为,这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受到外部冲击的一方,从全球价值链来看,往往是技术薄弱的一方。没有技术支持,资本又不充裕,只能是拼命压低价格,靠价格低廉形成优势进行生产。而强势的一方则可以不断地压低其价格,并获得高额利益。所以,想要避免外部冲击的更好的方法,就是要切实进行技术创新,掌握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从根本上提供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这里的技术创新,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定要做自主创新。固然自主创新是我们后期的目标和方向,但是之于中国的实际,我们同样要积极推进模仿创新。一方面学习和利用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改造。因为,技术发展有其特定的生态,只有经过本土化洗礼的技术,才能合理健康的发展。纵然要进行技术引进,干中学也应是其应有之义。

当然,过程中劳动力素质的稳定提高,资本的合理利用,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都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贡献了力量。所以,适度的市场分割,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乃至于产业的多样化,都不是提供经济稳定性的保证。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自己在价值链的地位,才能够带来真正的稳定。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相信其稳定性,对世界经济一样有着巨大的影响。

Research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lated Industries Under the Regional Competition Pattern

LIU Yue-heng1,GUO Jiang2

(1.Acabridge College,Shanghai 200050,China;2.Shangha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Regional cooperation has its realistic basis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However,in the face of global market competition,if the region only focuses on a certain part of product production,it will be in a dilemma of development because of its substitutability.Promoting regional industrial diversity is a realistic choice for China.It is a natural choice to achieve a high-end rise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Key words:cooperative;diversification;industry upgrading

收稿日期:2019-1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产业互联‘智造供需网的结构、演化及其动力学研究”(71871144)

作者简介:劉月恒(2000-),女,上海人,学生,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指导教师:郭将)。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多样性合作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