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师范生对新课标教学内容适应度分析

2020-05-17刘博聪罗乐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科知识师范生

刘博聪 罗乐乐

(韩山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新课程改革对生物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进程中,高校生物师范教育应当作出相应的改革,使高等生物教育和中学生物教育更好的接轨,使得生物教育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生物师范生作为未来中学教师的后备军,其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情况直接影响中学生物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和生物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基于新课程理念对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生物课程标准,对师范生学科知识学习与人教版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地方,以便更好地促进高师生物学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一、研究对象

1、大学教材

本文选用的大学教材是本校师生所使用的生物课程教材,主要选择与高中生物教材联系较为紧密的大学生物教材,如《植物学》《普通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

2、中学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

3、课程标准

本文主要分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和《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 年)。

二、生物师范生学科知识与新课标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1、高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及中学生物课程设置比较

专业基础课程是师范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课程,是生物师范生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参照本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以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作分析;对中学生物知识结构课时分配进行统计分析。

表1 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与中学生物教材知识结构比较(%)

从课程设置来看,大学生物专业基础课程基本涵盖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结构。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生物教学中对生物科学新进展也越来越关注,而在大学也设置了相关的限选课,如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生物学经典事例解析等。从学时分配来看,大学课程学时分配比例与中学生物知识分配比例契合并不高。

2、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

通过对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比较研究,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生物教师应掌握生物专业知识划分为五类:基础知识、生物实验相关知识、生物技术、应用知识、科学探究及科学方法知识、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发展前沿知识。

(1)基础知识: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概念和原理,是教师顺利进入教学岗位、实施生物课堂教学的基础。

(2)生物实验相关知识: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中学生物教材中添加了许多新的实验,包括演示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模型建构实验等。

(3)生物技术、应用知识:必修模块中涉及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选修一教材为实验内容,重在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了发酵技术、育种技术、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生物技术的介绍。

(4)科学探究及科学方法知识:人教版生物教材的一大特色便是注重科学史知识的教育。必修1 中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必修2 中孟德尔实验的过程;必修3 中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激素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都是高中阶段的生物科学史教育。

(5)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发展前沿知识:新课标提出学生要了解生物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相关事件,中学生物教材几乎在每章节后面都设有“科学前沿”栏目,在高考大纲中也要求关注生物发展前沿的热点问题。

3、生物师范生学科知识学习

通过对比大学教材与中学生物教学内容,发现大学必修的植物学、动物学内容与初中生物植物、动物分类等知识相联系,但与高中生物联系不大。

大学教材的内容在中学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充师范生知识面,同时加深理解和应用,但也存在一些与中学教学不相适应的地方:

(1)新课标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增加了大量实验,在大学课程中,对应专业基础必修课都开设了对应实验课,但很多实验项目仅仅针对专业课程开设,与中学实验联系不大。

(2)大学对于生物技术类知识,例如发酵技术、微生物培养和分离技术、生物净化技术,在《微生物学教程》中有详细讲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涉及了PCR 技术,是高考选考内容之一。但技术类知识多为生物技术专业主修,师范生必修课程教材中部分有所涉及,但并未进行详细学习。

(3)大学教材对于本课程的科学发展史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但大学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往往会忽略对于科学史的教育。新课标强调老师和学生需要了解生物的科学史知识,因此师范生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也应重视科学史教育。

三、对新课标背景下生物师范学科知识培养的建议

生物师范生只有在在校期间学好本专业学科知识,将来成为一名生物教师才能快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才能做到得心应手。通过对比分析生物师范生学科知识培养是否适应于新课程中学生物教学内容,总结生物师范生学科知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生物专业课程设置

由于生物专业课程多,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改善,在现有专业体系的基础上,精干本专业内容,强化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专业各门课程都很重要,但生物师范生应掌握的学科知识还是应该有所倾向,结合中学生物知识结构,对专业课程学时合理分配,改善专业基础课程与中学教学内容的适应度,促进师范教育与中学教学接轨。

2、加强与中学实验的联系

生物新课程教学重视通过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求新课标背景下的生物教师能较为熟练的演示、探究基本实验。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提供一个平台,使生物师范生学习掌握新课标要求的实验技能。

3、重视科学史和科学前沿知识的教育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应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因而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科的发展及探究过程的教育,关注生物科学的热点问题。大学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科学史的教育,此外高校可以适当的开设有关科学史的讲座,帮助师范生养成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生物学的发展,形成系统的生物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生物学科学素养。

4、注重生物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大学教材专业性强,知识纵向深入,教师在上课时多是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讲解。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新课标下合格的生物教师,因此,对于师范生的生物教学中也应贴近生活,培养他们树立生物科学与生活向联系的意识,从而在将来执教时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生。

5、加强新课标和新课改革内容的学习

师范生是教师队伍中的后备军,为了培养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生物准教师,高师院校应该关注中学生物教学动态。在现有生物教学论学习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对于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研读,以加强对新课改和新课程内容体系的认识。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研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中学生物实验室化学药品的科学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