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 天 短 讯

2020-05-15赵迎龙,赵宏校

航天器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载人飞船火箭

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

据新华社2020年4月24日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们的回信,全文如下:孙家栋、王希季等老同志们,你们好,来信收悉。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祝你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长征五号B火箭

据《中国航天报》2020年5月5日报道,当天,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重约22 t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等载荷的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按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思路研制的一款新型大型运载火箭,也是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的大型运载火箭。火箭长约53.7 m,芯一级直径5 m,捆绑4个直径3.35 m助推器,整流罩长20.5 m、直径5.2 m,起飞质量约849 t,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 t,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主要用于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发射,承担着我国载人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这是我国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 t的航天器,此次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25吨级“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也是我国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面向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载人深空探测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飞船长8.8 m,发射质量21.6 t,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适应多任务和模块化设计特点,主要用于验证气动热防护、再入控制和群伞减速回收等关键技术。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二院抓总研制,本次试验是我国首次实施充气展开式飞行器的轨道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五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座谈会现场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0年4月22日报道,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正式开启了太空时代。4月2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专题座谈会,隆重纪念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院士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航天精神”。他们认为,东方红一号研制攻关的历程,构成了我国“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传统精神的内核。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其凝聚的航天精神丰碑,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献身航天事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表示,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坎坷、挫折,甚至失败,每次失败都是中国航天再次跨上新台阶的基础。当前,中国航天正面临着严峻形势,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意识,更好地传承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和优良传统,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航天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推动航天型号工作向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转变,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中国航天人更大的贡献。

实践二十号卫星完成核心试验

实践二十号卫星

据央视新闻2020年4月22日消息,近日,我国目前体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实践二十号通信卫星成功完成全部核心试验,充分验证了卫星性能及多项最新技术。实践二十号卫星于2019年12月27日搭载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1月5日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后,开始进行在轨测试。据悉,卫星已完成包括超高速激光通信技术、太赫兹技术在内的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首次在轨验证。多个空间技术领域的新产品也通过了在轨测试,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多项关键技术、材料和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后续,卫星将在边试验边提供服务的模式下,进行长期在轨工作。

最后一颗北斗三号卫星运抵发射中心

据航天爱好者网2020年4月5日报道,4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即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在发射中心开展测试、总装、加注等工作,预计5月发射。在新冠疫情下,各系统研制克服困难,狠抓产品研制,如期按质完成卫星各项集成测试工作,确保打赢北斗全球组网收官之战,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亚一号卫星计划明年发射

据三亚发布2020年4月14日报道,13日,三亚一号卫星星座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计划2021年发射。签约仪式上,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赛德雷特(珠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三亚中科遥感产业园签约,将共同打造三亚一号卫星星座,包含研制和发射2颗高光谱遥感卫星。据悉,星座将为海南岛及整个南海区域的农业、林业、渔业、海洋开发等重点行业进行科技提升,提供更加精准、信息更丰富、覆盖能力更强、响应更及时的卫星数据服务。承担项目卫星研制的是赛德雷特(珠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其核心技术力量来自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微小卫星技术团队。

哈工大机器人(岳阳)研究院将发射卫星

据《岳阳晚报》2020年4月13日报道,位于岳阳市湖南城陵矶新港区的哈工大机器人(岳阳)研究院,计划今年9月发射一颗实时成像卫星,目前已完成单机测试,即将进入总装、集成、测试阶段。该卫星是哈工大机器人(岳阳)研究院和湖南航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技术研发项目,并成立了岳阳星河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卫星发射后可以对岳阳市、新港区范围内的重点目标、重要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巡航,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城市日常管理和大数据分析等,通过对城陵矶港口集群的实时成像观测,研究进出口走势,形成行业报告,提供经济分析和决策参考。据悉,卫星成功后,岳阳计划建立地面数据接收站,形成新的城市地标。

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分系统通过电磁兼容试验

风云三号卫星电磁兼容试验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2020年4月10日报道,近日,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分系统顺利完成与数传中继终端分系统的电磁兼容专项试验。疫情期间,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克服人手不足、测试项目繁多、精度要求高等困难,坚持“一人四小时”轮班制,精细策划试验项目,出色完成测试任务。最终,微波成像仪26个通道在96个工况下输出稳定,抗干扰能力满足系统要求,充分验证了微波成像仪的抗干扰能力,为型号正样研制奠定了基础。

PALAPA-N1卫星发射失利

据新华社2020年4月9日报道,当天,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度尼西亚PALAPA-N1卫星,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工作异常,根据测量数据监视判断,火箭三级及卫星残骸已坠落,卫星发射失利。故障排查及有关处理工作已全面展开。

香港航天科技集团将于6月发射首颗卫星

据航天爱好者网2020年4月5日报道,香港航天科技集团(HKATG)发布最新消息,计划2020年6月在中国发射金紫荆技术试验号低轨高频卫星,这是其“金紫荆”星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是国际宇航联合会在香港的第一家机构成员,集团董事局主席表示,区别于SpaceX公司的“星链”星座,香港航天科技集团发展方向是以区域城市群为核心,其首要核心目标是发射“金紫荆”星座。星座运用移动目标监测技术、空间智能AI技术、动态变化监测技术等手段,可实现全球24 h在线监测,对重点地区少于30 min的重访问,推动通信、导航、遥感系统等领域的商业应用与发展。金紫荆技术试验号卫星由香港航天科技集团设计制造并且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未来,集团将用1年时间密集制造并发射165颗低轨高频卫星,完整覆盖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服务区域内高速发展的城市群。

SpaceX公司发射第7组60颗“星链”卫星

火箭发射现场

据航小宇2020年4月23日报道,22日,美国SpaceX公司采用猎鹰-9 1.2型火箭发射了“星链”星座的第7组共60颗卫星,任务代号星链-6。3月份的“星链”卫星发射是SpaceX公司首次让火箭第一级第5次参加发射任务,可惜回收失败。本次发射所用火箭第一级编号为1051.4,此前已执行3次发射任务,而且在此次发射中成功进行了火箭回收。本次发射还再次使用了此前用过的旧整流罩。这是SpaceX公司第三次采用旧整流罩进行发射,也是其首次复用采用网捕方式回收的整流罩。本次发射所用整流罩曾参加了去年8月以色列阿莫斯-17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迄今的3次旧罩复用执行的都是“星链”卫星发射任务。

伊朗成功发射首颗军事卫星

据新华社2020年4月22日报道,当天,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宣布,成功发射伊朗首颗军事卫星,标志伊朗在航天开发领域取得新进展。这颗名为“努尔”(波斯语意为“光明”)的卫星搭载“信使”二级运载火箭升空,在距地球表面425 km高度的轨道运行。可以预见,伊朗成功发射卫星无助于缓解美伊持续紧张的关系,美国政府2018年单方面退出多方签署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后,对伊朗恢复全面制裁。美方还质疑伊朗的卫星开发项目实为导弹项目的“幌子”,认为伊朗2019年1月发射运载火箭的举动违反核协议中对伊朗开发弹道导弹的限制。

“龙”飞船将进行首次载人飞行

“龙”飞船

据腾讯新闻2020年4月18日报道,美国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将于5月27日进行首次载人飞行,运送两名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美国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后,首次从美国本土使用美国火箭发射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也是美国载人航天任务的历史性尝试。2019年4月,载人“龙”飞船在人员安全系统试验中爆炸损毁,12月,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携带试验假人对接“国际空间站”时失败。2014年,NASA启动商业载人项目,斥资68亿美元开发载人航天,如果此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将开启美国私营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将于7月发射

毅力号火星车

据环球网2020年4月16日报道,NASA表示“火星2020”漫游者计划的探测器毅力号(Perseverance)将在今年7月发射。据悉,任务耗资24亿美元,作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火星车,毅力号将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耶泽络陨石坑,科学家猜测,陨石坑在数亿年前曾是一片河流三角洲。毅力号任务包括寻找可能在火星上存在过的生命迹象,探索火星的气候和地质特征,收集样本以备未来送回地球,为人类登陆和探索火星探路等,火星车还将携带标刻着约1900万天文爱好者姓名的硅片一同前往。

JAXA开发火箭回收技术

据日本共同社2020年4月1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正在开发火箭回收技术,旨在削减发射费用,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开展小型火箭飞行试验。一直以来,日本火箭在国际价格竞争中优势不大,在太空产业日益活跃、发射需求高涨的形势下,日本的火箭发射费用比美国的SpaceX公司贵40%左右。日方担心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决定开发火箭回收技术。日本从2016年起推进了实验机的开发准备,计划2020年6月开展飞行试验。根据计划,火箭长约7 m、直径1.8 m,搭载可再次使用的发动机,在机体下部设置着陆支架。在火箭上升至100 m的高度后,通过发动机的推力悬停并水平移动,一边保持平衡,一边向地表着陆。JAXA将在2022年使用更接近实际火箭的CALLISTO火箭,在30 km高度时使箭体像猎鹰火箭第一级那样转向,争取在发射点附近或海上平台着陆。试验预计耗资约1.4亿美元,且日本国内没有确保安全的试验场地,JAXA打算与法国和德国等欧洲机构合作。

日本初创企业将发射首颗卫星

据新浪新闻2020年4月15日报道,日本太空初创公司Synspective已与美国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公司合作,将其首颗地球观测卫星送入轨道,卫星计划今年年底发射。据悉,Synspective成立于2018年,已筹集了超1亿美元的资金,公司计划发射25颗卫星组成星座,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对地球表面进行成像,而非目测观测或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作为唯一的客户,Synspective在选择发射时间和目标轨道方面将有很大的自由度。

维珍轨道公司进行火箭发射试验

波音747客机携带火箭示意图

据网易科技2020年4月14日报道,12日,英国维珍轨道公司(Virgin Orbit)进行了火箭发射试验,一架波音747飞机携带“运载器一号”火箭飞至发射指定地点并执行上拉动作,但火箭并未被释放点火。不过此次试验可能会为今年的首次火箭发射铺平道路。公司的计划是由波音747飞机携带“运载器一号”火箭飞至距地10 km的高空,之后机翼下的火箭被释放并点燃主发动机,从而前往太空。此前,公司已进行多项试验,此次试验虽然没有释放火箭进行真正发射,但测试了火箭发射过程的各个阶段。目前火箭尚未确定发射时间,公司表示,由于业务上的调整,火箭发射前仍要进行试验,以便员工可以在防疫措施到位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俄罗斯航天集团计划5年内研制出甲烷发动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0年4月13日报道,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计划2025年前投资约8000万美元,研制用于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火箭的甲烷发动机。根据要求,样机应确保运载火箭第一级返回并在发射点区域垂直降落。目前仅有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第一级能够重复利用。2018年“动力机械”科学生产联合体总裁伊戈尔阿尔布佐夫对卫星通讯社称,该企业开始研制用甲烷运行的RD-0169火箭发动机。据其称,试验可能在3~4年后进行。

俄罗斯今年将取消9次航天发射

据国际在线2020年4月11日报道,10日,在俄总统普京主持召开的航天会议上,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总裁罗戈津表示,受新冠疫情以及低轨卫星通信企业一网公司破产等影响,今年俄航天部门计划执行的33次发射中,至少有9次将被取消。罗戈津表示,目前公司与ESA计划合作发射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火星探测器已推迟至2022年。2020年计划执行33次发射任务,其中12次是国家航天项目卫星发射,9次是商业发射。

贝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借助地球引力飞向水星

贝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

据新浪新闻2020年4月11日报道,由ESA和日本宇宙研究开发机构(JAXA)联合研制的贝皮·科伦坡(BepiColombo)水星探测器已于10日飞越地球,借助地球引力开始飞往水星。BepiColombo于2018年10月发射升空,发射质量约4.4 t,由3部分组成,包括2个探测器以及水星转移模块,预计2025年到达水星。据悉,BepiColombo耗时6年半的时间抵达水星,其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减速上。由于水星接近太阳,为摆脱恒星的加速引力,BepiColombo必须反复减速,以准确落入水星轨道,由于BepiColombo配备了离子推进器,为节约燃料成本,科学家们选择了利用行星飞跃时的引力来减速。探测器会飞越地球1次,飞越金星2次,飞越水星6次,路程超过70亿千米,最终在距离水星约10万千米时进入其引力场影响范围。

NASA资助利用月球陨石坑建造射电望远镜的项目方案

望远镜项目概念图

据网易新闻2020年4月9日报道,NASA宣布选定了一个月球陨石坑射电望远镜的项目,通过其“创新先进概念计划”(NIAC)进行资助。项目计划将机器人送至月球,并利用机器人在陨石坑上方铺设铁丝网,建造射电望远镜。该项目是NIAC资助的23个方案之一,第一阶段的资金为12.5万美元,用于资助初期的研究,其他项目还包括调查太阳帆、月球着陆场和土卫二机器人探测器等。NASA指出,这些项目大多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的技术研发,而且这些项目还不是NASA的正式任务。

俄联盟号飞船顺利抵达“国际空间站”

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据新华社2020年4月9日报道,当天,俄罗斯联盟MS-16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顺利升空,将2名俄宇航员和1名美国宇航员送抵“国际空间站”。飞船发射6 h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3名宇航员将在空间站驻守196天。此前执行发射载人飞船任务的联盟-FG运载火箭,已于2019年9月退役,此次的联盟-2.1a型火箭首次将载人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了新型数字化控制系统。据俄新社报道,为防新冠疫情传染,3名宇航员在此前抵达发射场后,接受了医学隔离观察。

SpaceX公司解释星际飞船原型试验失败原因

第三代星际飞船原型SN3

据网易新闻2020年4月7日报道,美国SpaceX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解释了第三代星际飞船原型SN3在最新试验中失败的原因,同时发布了下一代原型SN4采用的发动机照片。4月3日,SpaceX启动了SN3的首次低温压力试验,将超过400 t的液氮装入了30 m高的飞船推进剂储罐中。此后几个小时,储罐突然坍塌皱缩,在重力作用下几乎解体。马斯克解释称,失败原因不是火箭本身的技术故障所致,而是糟糕的试验设计和操作员的失误。马斯克透露,试验失败是由于下部液氧储罐的压力不足以承受装满液氮的甲烷储罐的压力。而首次展示的3个“猛禽”发动机则计划安装在SN3上并进行静态点火试验。现在,虽然SpaceX仍然可能重复使用SN3的大部分推力部件,但其星际飞船的未来测试计划将依赖于SN4,SN4可能几乎使用SN3的所有结构,但需要数周才能组装完成。

NASA完成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主镜部署试验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据网易新闻2020年4月2日报道,近日,NASA已完成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主反射镜部署措施,以确保其能够在太空中顺利展开。据悉,望远镜的主反射镜宽度达到6.5 m,发射时反射镜必须将翼间折叠收纳,才能不影响火箭整流罩的安装。3月初,NASA已经对望远镜的主镜部署系统展开了全面试验,得益于内置的电子系统,其能够将两个侧边的镜面展开,以形成一个完全体。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望远镜的试验工作仍在台架上进行,之后NASA将对塔式组件展开惯例试验。如果一切顺利,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于2021年发射升空。

NASA批准SunRISE任务

据新浪新闻2020年3月31日报道,NASA已批准一项新的立方星任务,以研究太阳产生的巨大太空天气风暴。计划2023年发射的太阳无线电干涉仪太空实验(SunRISE)将使用6个烤箱大小的立方星星座,组成射电望远镜来监视太阳粒子风暴。NASA已向密西根大学的SunRISE项目拨款6260万美元,以设计、建造和发射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管理的立方星星座。一旦进入地球轨道,立方星将保持在彼此相距10 km以内的位置,并且在以低光谱频率观察太阳和太空环境的情况下,建立三维地图,以定位太阳粒子从太阳喷出的位置,从而进一步了解粒子如何演化以及如何产生和加速这些射流。NASA表示,将首次绘制从太阳到行星际空间的磁力线图。

猜你喜欢

载人飞船火箭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乘上勇气的飞船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飞船失事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