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产后大出血的超常胎盘部位反应临床病理效果观察

2020-05-14袁晓洁周春娜刘筱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8期

袁晓洁 周春娜 刘筱佳

【摘 要】:目的:研究產后大出血的超常胎盘部位反应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提升临床对这一病症的诊治。方法:筛选我院2017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产后大出血的超常胎盘部位反应患者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临床病理检查与分析,观察临床病理检查结果的特点。结果:病理检查特点:以中间型滋养细胞为主;浸润方式为:由中间向子宫壁浅肌层及血管壁浸润。结论:超常胎盘部位反应临床以产后出血为特征,其主要来源于中间型滋养细胞,是一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在临床中有一个由生理到病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良性病变,临床需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治疗预后状况较好,病变部位得以清除后无需进行其它治疗。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超常胎盘部位反应;临床病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1

超常胎盘部位反应是临床中比较少见的一种人生细胞滋养疾病,属于良性病变,最大的病症威胁为诱导产后出血,临床发病率低,在实际临床中的诊治难度大,对患者的健康损伤比较明显,病症较轻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可良好恢复,病症较重或者治疗不及时的患者,临床病死率较高,在实际临床中主要病症为产后出血,在临床中应该加强对各种妊娠后顽固性出血的诊断与排查。在病症早期临床典型症状,产后出血时,子宫也未有明显变化,在病理检查中可以良好的观察中央型滋养细胞,其中混合合体滋养细胞与巨核细胞,由此可见这一病症的病理检查对临床诊治有重要价值[1]。现就我院2017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67例产后大出血的超常胎盘部位反应患者,研究超长部位胎盘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7例产后大出血的超常胎盘部位反应患者开展此次研究,纳入标准: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对此次研究的相关内容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提供相关病历资料的患者;纳入未合并其他妊娠疾病的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的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排除合并家族遗传疾病或者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血液疾病的患者;排除有产后出血史的患者;排除不能跟踪访问的患者;排除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67例产后大出血的超常胎盘部位反应患者,年龄在20-46岁,平均年龄(31.4±2.7)岁,27例有人工流产史,17例有流产史,23例有既往妊娠史,患者基线资料没有显著特异性,符合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具体见表1,有研究意义,院方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此次研究,签署相关研究文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临床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子宫标本获取,对子宫标本采用4%的甲醛进行标本固定,同时进行标本包埋与切片,标本染色后在光镜下进行观察,诊断标准为:肌层内与内膜以中间型滋养细胞为主,有明显的淋巴细胞灶性浸润,原有组织良好,部分结构未发生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SP法进行各项胎盘激素检查,对其抗体进行标记[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病理检查结果的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参考值。

2 结果

病理检查特点:以中间型滋养细胞为主;浸润方式为:由中间向子宫壁浅肌层及血管壁浸润,具体患者临床状况的相关内容,见表2。

67例患者 孕周在39-41周不等,均有明显的产后出血症状,伴有子宫收缩乏力,部分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少部分患者出现前置胎盘 最大直径为24cm,最小直径为7cm,病变体积最大可至4800cm3左右 以子宫全切除术和子宫次全切术两种方式为主,辅助药物治疗。 死亡4例,6例预后不良,57例预后恢复良好 子宫全切除标本:胎盘子宫内膜面粗糙,呈暗红或者灰红色;子宫明显呈弥漫性增大,偶见血凝块附着;子宫次全切除:宫内活检,零碎组织呈白色或者灰色,病理检查多个细胞形态有变化,主要病变部位在浅肌层,滋养细胞有明显的浸润扩张特点,免疫组织检查HPL呈阳性

3 讨论

超常胎盘部位反应是胎盘种植部位发生过度反应的一种非恶性病变疾病,患者通常有流产病史或者妊娠病史,其临床病症主要为产后顽固性出血,还可出现产后大出血,病症早期无典型病症,因此早期诊治困难,病史与临床病症等方式不能较好的进行诊断,目前临床主要的诊断方式为病理检查[3]。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常胎盘部位反应产后大出血所有患者均有妊娠或者流产史,病理特征为:中间型滋养细胞向血管壁与平滑肌层浸润性扩张,病变血管呈扩张状态,且有纤维束样的沉积物,因此影响平滑肌收缩,继而影响产后子宫收缩,出现产后大出血。在病理检查确诊后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子宫全切术或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大部分患者治疗预后状况较好,少部分患者治疗预后状况不佳,少见治疗预后不佳死亡的患者。综合来看:这一病症在临床中病理检查对病症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价值,现阶段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为病理检查结果,在实际临床中对出现顽固性产后出血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病理检查,排查或者诊断,及时进行临床治疗。

综合全文得:在超常胎盘部位反应中病理检查有重要价值,要提升其临床诊断与治疗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

参考文献

顾伟勇,张丽虹,赵晨燕,等.不典型胎盘部位结节8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11):1228.

赫东芸,邹云,唐庄艳,etal.不同胎盘位置的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01):38-41.

李颖.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典型宫内残留物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v.32(7):1557-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