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的“金课”建设方案探讨

2020-05-14曹家琳崔永国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课预案课程内容

曹家琳,崔永国

(1.华北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2.华北科技学院 行政办公室,北京 东燕郊 065201)

0 引言

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提出消灭“水课”,打造“金课”以来,各大高校陆续开展“金课”建设研究[1-2]。随着国家对应急管理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应急管理相关专业。在“金课”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将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成为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培养出适应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应急管理专业人才,是学校学科建设、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因此,本文以应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的《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现状分析,对照“两性一度”标准找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适用于该课程的“金课”建设方案。

1 课程建设现状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是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初步掌握应急预案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具备设计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演练的能力。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管理概述、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的评估、应急预案的衔接等内容[3]。目前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PPT展示交流的方式。教师课上或QQ群布置作业,学生提交电子版作业或纸质版作业,教师批改反馈。学生学习成绩由教师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评定,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

2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内容缺乏前沿性和时代性

由于应急预案管理的内容较多,《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了预案编制和预案演练,还包含应急预案的评审、公布、备案、实施、监督管理等内容[4],但重点仍是预案的编制和预案的演练,如何将所有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限的课时里突出重点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

现有的教材参考书中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的内容缺乏前沿性和时代性。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应急预案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5],三维虚拟模拟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应急演练[6]。例如目前部分单位已开始使用数字化预案、使用三维应急模拟演练系统进行演练[7-8]。课程内容中对数字化预案及模拟演练的讲解有限。随着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应急预案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也不断更新,例如《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2019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AQT9007—201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AQT9011—2019)等,这些法律法规内容需要及时在课程内容中更新和体现。此外,课堂教学案例大多采用的陈旧的应急预案案例,最新典型的案例比较少。因此,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需要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2 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教学多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加“学生PPT展示交流”的方式。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将理论用于实践,才能达到会编制应急预案,会组织实施应急演练的学习目标,因此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在课堂讲授方面,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差或不预习,课上讲授形成了教师满堂讲学生马虎听的现象,虽有提问环节,学生只能回答书上已有的知识,不能充分思考和交流。由于学生课下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没有问题驱动,很难达到复习的效果。采用小组汇报交流时大多数小组汇报仅是照读PPT,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例如给学生一份应急预案,让学生按评审标准对预案进行评审,有的小组仅介绍了这个预案,并没有给出评审意见;有的小组仅从格式框架方面给出了评审意见;还有的小组里部分成员并未参与讨论。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小组汇报,均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过程性评价标准不具体

考核评价标准虽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模式评定,但平时成绩的评价标准并不明确,学生仍不知道该如何注重学习过程,最终学习成绩仍然是以结果为主的考核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或高阶能力。另外,由于没有过程性考核标准明细,平时成绩大多数根据出勤情况来定,学生只要上课就给分,但实际上按时上课是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不应该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仅由教师个人对平时成绩进行主观评价,难免存在教师临时改变评价标准或“放水”现象。

3 对标“金课”标准的课程建设

打造“金课”就是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即“两性一度”。“金课”能够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分析、应用、创造的高阶学习目标,其在内容上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达标。“两性一度”是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的金课标准。对标“金课”标准,基于我校《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建设的基础,结合当前学生普遍不喜欢甚至是厌倦纯理论课堂和无趣味性的课堂,但思维活跃、喜欢参与、勇于创新、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特点,对《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进行改革。主要从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的“金课”建设。

3.1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为保证《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经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教学团队形成共识,增加了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应急预案内容。如关于应急预案的重要领导讲话、最新法律法规要求、最新研究结论,三维可视化预案,三维应急模拟演练系统及实操,最新典型应急预案案例等内容。通过对《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教学大纲的更新与修订,目前采用的是第二版(2019年版),确定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内容体系

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学时,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进行教学。讲授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应急预案基础知识、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演练。各部分所占学时分别为8学时、12学时、12学时。应急预案的基础知识包含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管理的内容、应急预案的结构和内容等知识模块;应急预案的编制包含了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和原则、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应急预案的衔接、应急预案的评审、应急预案的备案与公布、应急预案编制实例分析等知识模块;应急预案的演练涵盖了应急演练的目的与分类、应急演练的原则与目标、应急演练的程序与内容、应急演练实例分析等知识模块。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结束之后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两周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方法和步骤,锻炼学生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演练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取得部分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教学文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日历、课程PPT、教学案例库、试题库、教学软件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初步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教学团队、教案、作业库、试卷库、教学辅助资源、超星在线公开课链接等内容;并计划编写适用于本专业的《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校级规划教材。

3.2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为提高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和“挑战度”目标,《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原来的老师“演”转变为“导”,学生“听”转变为“演”。

根据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分为识记(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分析(Analyzing)、评价(Evaluating)、创造(Creating)六个层次,以金字塔来表示如图2。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高阶性,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总结提升、课后创新实践。

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是通过教师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学后在线反馈学习效果来实现。这一阶段主要实现学生识记并理解相关理论方法的学习目标。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将PPT、教学案例材料、视频资料、参考资料、讨论题和练习题等都挂在网上,在线发布学习任务,教师根据课前学生自学反馈的留言或答题情况进行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中总结提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答疑解惑、组织研讨和引导提升。通过答疑解惑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重点问题进行研讨或进一步练习,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分析评价过程提高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升。课堂组织研讨的方式可以有小纸条法、头脑风暴法、辩论式讨论、拼图式讨论等等,教师通过课前或课上发布讨论题目的方式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产生质疑,进行思考。

课后创新实践阶段主要是通过调查报告和课程设计来实现。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了解某一单位应急预案管理的现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该单位应急预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课程设计则是应用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的过程及方法编制一个新的预案,并组织实施演练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应用和创造新知的过程。这一阶段的锻炼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进一步达到教学“高阶性”和“挑战度”目标。

教学方式除了课堂教学外,课程教学还结合学校每年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应急演练,应用三维应急模拟演练系统进行虚拟演练练习,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观摩、模拟演练和课程设计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的四步教学方式如图3所示。

图2 三阶段教学过程

图3 四步教学方式

3.3 课程评价方式创新

课程团队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将传统的“平时成绩50%”加“期末考试成绩50%”的教师评价方式转变为“课前作业10%”加“课堂表现30%”加“小组任务30%”加“调查报告30%”的重过程多主体评价方式,见表1。

其中阅读教学平台资料模块中的相关资料、完成相应测试题、完成其他学习任务、在线发表或回复讨论话题等都计入课前作业成绩。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课堂签到,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投票、评分、问卷、抢答、主题讨论、测验、学生反馈等课堂活动可以通过学习通教学平台计入学生本人的课堂表现成绩。小组任务则单独打分,教师可以在系统中设置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权重,事先设定评分标准进行小组评分。调查报告也是结课报告,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单独打分。课程设计虽是《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但独立进行评价,不作为讲授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不仅使学生更重视自主学习以及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也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体现了学习结果的探究性和个性化。

表1 课程评价方式

3.4 课程建设成效及反馈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 立足于应用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比如分小组编制应急演练方案并拍摄演练视频,参与度达到了100%。

(2)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小组互相评价需要集中精力听课和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汇总协调小组意见。

(3) 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平均成绩。实施教学改革方案后,学生平时作业平均分由86.9分提高到91分,测验平均分数由84.9分提高到91.4分。

目前本课程教学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学校督导评价和学生课后反馈,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 根据课程内容体系自编教材讲义,便于学生参考学习。

(2) 精细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增加一次课堂现场模拟演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 精简课前和课后学习任务,减轻学生负担。

4 结论

(1) 应急管理事业需要能掌握理论前沿、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惯有的教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

(2) 本文总结了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课程内容缺乏前沿性和时代性;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过程性评价标准不具体。

(3) 针对现有问题介绍了一种《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的“金课”建设方案,即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总结提升、课后创新实践三阶段教学模式,理论学习、实地观摩、模拟演练和综合实践四步教学法,结合课前作业、课堂表现、小组任务、调查报告的重过程多主体评价方式,培养具有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人际沟通及协作能力、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应急管理专门人才。此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对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均有较高要求,虽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不断完善,力争达到“两性一度”的标准。

猜你喜欢

金课预案课程内容
西藏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诌议*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紧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