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器工艺说一说

2020-05-13林景

科学Fans 2020年3期
关键词:泥坯釉上彩瓷碗

林景

从用料看瓷器

瓷器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的餐饮中离不开瓷器,我猜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跟中国的饮食结构有关系。火锅!爆炒!干锅!油炸!香蒸!我们的美食多数都是高温的,如果用同样有几干年历史的漆器来盛装,损耗比较大,容易变色开裂。(日本的餐具就有许多漆器,日本美食很多都是低温和常温菜。)

什么?你说银质餐具?天然水晶餐具?嗯,土豪你好,土豪再见。

我们经常说的陶瓷,是两种东西,一个是陶,一个是瓷,它们虽然都是以“土”为原料制作而成,但陶器用的是陶土,质地比较粗糙疏松,由于合铁较多,颜色偏红偏褐,烧砖烧瓦也常用这种材料,重量比较沉。而瓷器用的是瓷土,景德镇地区出产的高岭土是其中的佼佼者,土質紧密,相较陶土更细腻坚固。

质量越好的高岭土越细越白越轻盈,能制作出薄到半透明的泥坯。景德镇的薄胎瓷享誉世界,在古书《陶记》中是这样形容它:“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磐。”两三百年前,英国人发明了骨灰瓷,就是在高岭土中加入了动物的骨灰,这种改良使瓷器更加坚固、白皙、轻巧。

釉上彩,其实中毒不容易

高岭土锤炼出来的瓷泥,做成泥坯后,可不能晒太阳,晒了容易开裂,只能放在没太阳的地方阴干,等干透了后,如果想画花纹,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釉上彩,一个是釉下彩。

先来说说什么是釉上彩。假设我们做好一个最简单的瓷碗,等泥坯干透后,喷上釉,放入高温窑中经过1300℃以上的窑火烧制。等开窑啦,如果喷的是青白釉,就能收获一个素净剔透的瓷碗,这瓷碗就仿佛是一张白纸,可以在瓷面上任凭你创作,待画好后再放进600℃至900℃的低温窑里烧制后,釉上彩就完成了!

LINK

分辨陶器和瓷器

釉在窑中烧制时和泥坯紧密结合,完全抠不下来。在烧制前,摆放瓷器入窑,要把底足上沾到的釉刮掉,不然一旦点火开始烧,它岂不是放哪儿就粘在哪儿了?这个刮掉了釉的地方,就是直接露出胎体的地方。假设你拿到一个陶瓷碗,摸摸它底足那一固胎体,粗糙的、红褐色的一般是陶土,细腻的、雪白的是瓷器。再拿指甲弹一弹碗口,声音闷闷哑哑的是陶器,声音清脆的是瓷器。

LINK

喷釉

就是往喷釉壶里灌进釉,然后像叼烟斗一样含着那根细长的嘴,力度尽可能一致地吹气,壶里的釉就会洒出均匀细密的颗粒遍布在瓷器上。当然,现在多数都用上机械吹气了,用一根皮管接在喷壶嘴上,插上电,按下开关就行啦,比人工吹气方便又快捷。

画瓷器的釉料也有很多种类。实际上,这些颜料很多都调配了矿物原料,有汞、铅、镉之类的元素,很多都是有毒的。但是能毒死人的剂量是很大的,我们又不是直接把釉料一斤一斤地吃掉!画在瓷器上并烧成后,釉料已经固定在瓷器上了,一般不会脱落。

我们再来看日常用的瓷碗瓷碟子,如果是釉上彩,其实大部分瓷器都是装饰在碗壁等沾不到食物的地方。再说了,就是真脱落一点吃进去,也无大碍。看看那些古代皇帝用的碗碟也有不少釉上彩,也不见得毒死了哪个皇帝。

不过,现在有些无良商家用了一些低劣材料,为了降低烧成成本,窑火温度不够,釉上彩的花纹用指甲抠一抠就能掉,或者泡泡水就脱,那就不要用了。有毒,有毒,有毒!重要的事说三遍!

别有韵味的釉下彩

之前了解过釉上彩,釉下彩就更好理解了,是在干燥好的泥坯上直接用彩料画花纹,画好后喷釉,再送进高温窑里烧制。釉下彩并没有太多五彩缤纷的颜色,釉上彩能用的那些彩料,釉下彩通常都不能用。

最常见的釉下彩,就是鼎鼎大名的青花瓷。青花对窑火的要求比较高,温度低了,发色不好看,灰蒙蒙的,所以偷工减料不行,窑火至少要达到1300℃以上。现代用高科技的电窑、气窑等烧制瓷器,温度好设置。在古代,烧窑之前要做仪式请窑神保佑,用几吨的松木枝,至少烧个一天一夜,才能烧出一个窑。由于松木中有松脂,烧制时蒸发在空气中能跟釉面起反应,使釉面特别漂亮。柴窑烧出来的东西,在光下侧着看,有一层隐隐约约的蛤蜊光,实在高端大气上档次。

2005年,西瓜2毛钱一斤,全国多数城市的房价都还是一、两千元一平,那一年,一件叫“鬼谷下山”的元代青花瓷罐拍出了两亿五千多万人民币的价格,震惊世界古玩艺术圈,可见青花瓷是有多受追捧。

别看它没有多样的色彩,但它能表达出远虚近实,浓淡相宜,仿佛中国山水画,但又比山水画还难画。泥坯的吸水性极强,沾着釉料的笔尖一接触到泥坯,笔上的水分立刻被吸走了,再拖动笔就会很涩。如果画大面积的色彩,毛笔侧锋直接扫在泥坯上,同时也会像扫地一样带走一层极薄极淡的泥浆,这一笔笔触当下看不到,等瓷器烧制好就显露出来,特别丑。

一名好的青花瓷画师,在一笔落下前,笔上的釉料要沾得恰到好处,既能凝足水分在笔尖,又不能滴落。笔落下时,毛笔笔尖不能点到泥坯上,而釉料要沾到泥坯,笔尖则悬空着将釉料轻轻划开,对于初学者,一笔都困难。所以,画出一件好的青花瓷是非常不容易的。

釉上釉下一起“彩”

身价不菲的“鬼谷下山”

有人要问了,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一起用在同一件瓷器上的吗?当然有啦!有一种非常出名的彩绘瓷种类,叫斗彩,创烧于明朝的成化年间,是先在泥坯上用青花料勾了线,送进高温窑中烧成瓷器后,再用釉上彩的彩料填涂色彩,绘制完成后送进低温窑里再次烧制而成。

这种瓷器制作工序相对复杂些,现在我们常看到一些观赏瓷就是用的这种斗彩画法,日用瓷则用得比较少。最著名的是成化斗彩鸡缸杯,成化皇帝的心头好,别看它小咕隆冬一点点,前几年在香港拍卖会中也是拍出了两亿多人民币的价格。啧啧,这得王健林先生实现两个小目标,我赚一千五百年工资才能买到的。

现在这皇帝用品已经可以大量生产,走入百姓家

猜你喜欢

泥坯釉上彩瓷碗
《圆梦》釉上彩瓷瓶 作者:余晓霞
瓷画艺术家
一条忍着不死的鱼
小瓷碗,碰碰车
王延天作品精选
卞哲甫作品精选
碎碗
梅青原陶艺雕塑作品
学会放下
小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