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应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0-05-13闫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性状气道

闫琛

(漯河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一科,河南漯河462000)

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当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 (GCS评分)低于6分时,患者容易发生舌根后坠,从而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给予呼吸支持[1-2]。另外,神经外科的昏迷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无法进行自主排痰,容易造成痰液粘稠聚集,甚至导致气道梗阻的发生,加剧患者的缺氧,导致颅内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效果[3]。制订并实施人工气道管理方案,有利于控制人工气道管理过程中的高危因素[4]。本研究探讨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昏迷且建立了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的原发疾病为脑血管意外或者颅脑外伤,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②患者的GCS评分低于6分;③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排除标准:①患者建立了气管插管人工气道;②患者的病情处于不稳定阶段;③患者患有严重的肺部感染,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60)和对照组 (n=60)。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 (52.5±10.2)岁;脑外伤患者2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35例;平均GCS评分(4.1±1.1)分。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 (53.8±11.5)岁;脑外伤患者27例,脑血管意外患者33例;平均GCS评分 (4.2±1.3)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气道管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方案,包括呼吸支持,采用抗菌药物、化痰药物和支气管舒张剂等,护理人员按照医嘱为患者进行排痰、呼吸支持和肠内营养等操作。观察组采用人工气道管理方案,主要措施包括:①进行人工气道位置的检查,观察气管的切口有没有发生红肿,及时对分泌物进行清理,使用带有声门下吸引的套管,保持气管切开喉垫干燥。②在气道口使用T型管,安装温度探头,监测气道的温度和湿度,根据监测的结果进行气道温湿度的调整。③实施按需吸痰为主、机械排痰为辅的吸痰模式,在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时,采取振动排痰机胸部物理排痰的方式,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每日进行2~3次排痰,必要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吸痰。④为了预防肺部感染,需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间断的声门下吸引,清除口腔分泌物。⑤严格落实手卫生相关的院感控制措施,为人工气道管理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周后的肺部感染率、痰液性状。痰液性状的评价标准:Ⅰ度:患者的痰液为米汤或者泡沫样,对患者进行吸痰后,玻璃接头的内壁上没有痰液滞留;Ⅱ度:痰液外观较为粘稠,吸痰后玻璃接头的内壁上仍然有少量痰液滞留,但是容易被水冲净;Ⅲ度:痰液外观呈黄色,粘稠,吸痰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的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两组患者的痰液性状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痰液性状比较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痰液性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痰液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痰液性状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n(%)]

3 讨论

神经外科昏迷的患者往往是因脑部疾病所致,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负担。昏迷患者由于不能生活自理,亦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宣教,加上患者无法进行自主排痰,被动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减弱,因此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护理难度大,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5],而气道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建立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并实施,对于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控制气道管理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制订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具有较多的优势。第一,气道管理的工作流程清晰。人工气道管理流程包括确定目标、实施措施、改良提高,这样的工作流程简明扼要地提炼出了每一个工作流程的关键点,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改进和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6]。第二,气道管理方案中的护理措施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和可行性。例如我们使用带有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切开套管,能够有效减少声门下分泌物的积聚,保持气囊充气压力充分封闭气道,阻挡声门下分泌物落入气道引起肺部感染[7]。第三,制订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案注重团队协调。人工气道管理方案中,医生、护士的责任和分工明确,医生护士共同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主要由气道护理专职护士来实施治疗和护理方案,及时反馈患者的情况并经团队讨论后落实改进和调整相关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痰液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表明实施人工气道管理方案,有利于对患者的痰液进行充分引流,减少患者的气道梗阻,有利于患者肺的康复,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这表明实施人工气道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让患者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用心与专业,同时也使护理工作者的自信心得到较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制订并实施人工气道管理方案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痰液性状,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性状气道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