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0-05-13段金岩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分阶段母乳喂养姿势

段金岩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产科,河南郑州450052)

母乳为婴儿提供了生长需要的全部能量和营养素[1]。同时,母乳喂养可降低产妇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2]。世界卫生组织 (WHO)建议,在婴儿刚出生时应该全部使用母乳。但由于产妇缺乏相关经验,无法采取有效的喂养方法,易导致其不能掌握正确的喂养知识。研究[3]表明,产妇及其家属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应该接受准确、有效的知识。因此,探寻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6例产妇采用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模式,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3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模式,66例)与观察组 (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模式,66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31±2.14)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 (39.11±0.44)周;新生儿体重3.28~4.71 kg,平均体重 (3.68±0.19)kg;生产方式:顺产34例,剖腹产3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19例,高中学历21例,小学及以下学历26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 (27.29±2.07)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 (39.08±0.45)周;新生儿体重3.37~4.81 kg,平均体重 (3.69±0.23)kg;生产方式:顺产31例,剖腹产35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22例,高中学历26例,小学及以下学历18例。两组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 《妇产科学》[4]中相关诊断标准,单胎正常妊娠;②已婚产妇;③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具有严重精神障碍影响结果观察者;②无法母乳喂养者;③听力功能不全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产妇正确饮食及休息,按照常规对产妇进行心理及母乳喂养方式指导。观察组产妇给予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模式:①产前3~5周: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了解产妇关于母乳喂养的相关问题,并对其进行专人指导及解答。同时,向产妇及家属发放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手册,使其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知识及好处,并告知其如何进行乳房护理。②产前2~3 d:护理人员告知产妇初乳的营养价值及婴儿进行早吸吮的优势,同时,指导产妇如何促进乳汁分泌,告知其喂养姿势、含接姿势、托乳姿势及挤奶手段等知识,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③产后3~5 d: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避免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④出院后:对产妇进行定期随访,及时掌握其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情况,巩固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

1.4 评价指标①分别在干预前及出院2周后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母乳喂养知识调查表 (Cronbach's 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评估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喂养姿势、含接姿势、托乳姿势及挤奶手段4个项目,共计100分,分值与知识掌握程度呈正相关关系。②分别在干预前及出院2周后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 (BSES)[5]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评估,包括内心活动维度评分、技能维度评分以及总评分,总分0~120分,分值越高表示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喂养姿势、含接姿势、托乳姿势及挤奶手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s,分)

表1 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s,分)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66)对照组(n=66) t P喂养姿势 干预前 23.56±2.21 23.45±2.17 0.289 0.773干预后 41.37±4.04 30.43±3.41 16.811 0.000含接姿势 干预前 19.67±2.43 19.49±2.37 0.431 0.667干预后 46.19±3.15 34.16±3.61 20.399 0.000托乳姿势 干预前 17.73±3.21 17.61±3.43 0.208 0.836干预后 35.46±3.72 29.24±2.16 11.747 0.000挤奶手段 干预前 20.92±2.86 20.37±2.61 1.154 0.251干预后 43.82±5.94 33.48±3.61 12.085 0.000

2.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s,分)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66)对照组(n=66) t P内心活动维度评分 干预前 44.36±7.64 44.25±7.48 0.084 0.934干预后 58.39±6.87 50.87±5.75 6.819 0.000技能维度评分 干预前 37.58±6.34 37.46±6.25 0.109 0.913干预后 57.49±5.21 43.58±4.24 16.823 0.000总评分 干预前 81.94±7.54 81.71±7.93 0.171 0.865干预后 115.88±3.09 94.45±4.32 32.779 0.000

3 讨论

近年来,大部分女性在生产后都渴望能够快速恢复以往苗条的体型,少数产妇甚至不愿母乳喂养婴儿。但值得关注的是,产妇若能母乳喂养婴儿,能够有效保持供需平衡。同时婴儿在吮吸时能够促使产妇大量分泌催产素,能够大量消耗产妇在孕期堆积的脂肪,促进身材快速恢复。由于母乳无任何副作用,且拥有天然的抗生素、抗病毒素等,能够有效降低和减少婴儿各种过敏现象的发生[6]。如果不进行母乳喂养,很容易导致婴儿发生各种各样的过敏症状,影响婴儿健康成长。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产妇母乳喂养的观念,促使其有效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措施。

目前,临床上仍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导致产妇需要面对不同的护理人员,产妇无法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造成相关的护理措施无法落实,产妇无法系统地了解母乳喂养知识,进而造成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往往较低[7]。而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模式是针对产妇在产前及产后各个阶段的需求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喂养姿势、含接姿势、托乳姿势及挤奶手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表明采用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干预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其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含接姿势、托乳姿势及挤奶手段等知识。通过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心理诉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及心理支持,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8]。此外,有研究[9]提示,在出院后定期对产妇进行随访,对其在居家休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并且能够及时掌握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情况,巩固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产妇采用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其正确喂养姿势、含接姿势、托乳姿势及挤奶手段等母乳喂养知识的水平。

猜你喜欢

分阶段母乳喂养姿势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看书的姿势
解锁咳嗽的正确姿势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