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05-13白玉彦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白内障心理手术

白玉彦

(南阳市中心医院 眼科,河南 南阳473000)

白内障是常见眼科疾病之一,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以稳定患者体内代谢,防止眼部坏死,提高免疫力。但患者精神压力大,易产生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术中出现不良应激反应,血压、心率升高,加上术后不规范的护理操作,易产生头痛、虹膜脱落、前房积血等并发症,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2]。本研究通过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 《眼科临床指南 (第2版)》中的相关疾病诊断标准[3]者;②意识清晰,有自理能力者;③术前光感视力<0.3者。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肾、肝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②糖尿病、高血压者;③治疗依从性差者。180例患者均为单眼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 (67.98±3.21)岁;患眼:左眼50例,右眼40例;术前视力:光感至0.28;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20例,高中30例,大专及以上28例。观察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 (68.01±3.23)岁;患眼:左眼51例,右眼39例;术前视力:光感至0.27;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18例,高中30例,大专及以上29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症、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①健康教育:术前与患者沟通病情,宣教疾病知识,讲解手术方式,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树立治疗信心。②常规用药:术前使用散瞳药滴眼,扩大瞳孔。③饮食与用药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均衡营养,遵医嘱服药。④病情护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手术切口感染。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①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由1名医师、2名高级护士、3名普通护士共同组成小组,护理小组成员需满足以下条件:5年护理工作经验;受过相关护理培训并考核优秀,有能力预防与处理突发状况;沟通良好,技能熟练,有责任心。小组每天定时开会,合理分配工作量,集体讨论患者病症,制定合理护理方案,评估护理疗效,不断完善工作质量。

②术前随访: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沟通,评估患者身体条件与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家庭状况、社会地位等基本资料,针对患者实际状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针。③心理辅导: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一对一心理辅导方案,宣教临床症状、手术原理、术后护理等知识,鼓励、指导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及时纾解患者不良情绪。④常规检查:手术前10 h需禁饮食,监督患者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和免疫学等常规检查。⑤术中护理:根据患者状态,术前15 min加强心理干预,取合适体位。固定眼位,避免患者头部移动,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观察患者2 h,若无异常,送回病房。⑥术后护理:术后指导患者注意用眼卫生,不可擦洗,维持仰卧位,防止眼压增加。讲解饮食知识,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遵医嘱服药。

1.3评价指标①应激反应: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15 min、术后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②并发症: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头痛、虹膜脱落、前房积血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激反应术前,两组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 15 min、术后,观察组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s)

时间 组别 n MAP (mmHg) HR (次/min)术前 观察组 90 81.36±4.45 80.02±7.33对照组 90 81.23±4.41 79.56±7.36 t 0.197 0.420 P 0.844 0.675术中15min 观察组 90 85.26±4.89 84.96±7.55对照组 90 88.78±5.23 90.21±7.25 t 4.664 4.758 P 0.000 0.000术后 观察组 90 81.41±4.65 82.87±4.78对照组 90 85.98±4.38 85.76±4.65 t 6.787 4.111 P 0.000 0.000

2.2 并发症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n(%)]

3 讨论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是老年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眩光感、色觉改变、复视等,严重者可出现失明。白内障致盲者约占视力残疾人数的60%,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白内障诱因较为复杂,内分泌紊乱、缺氧、紫外线、微量元素、慢性疾病等因素均可导致此病[4-5],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前,白内障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患者心理状态、手术环境、手术操作等均能产生不良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心率上升,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患者头痛、虹膜脱落、前房积血等并发症,手术疗效不理想。对于抑制不良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恢复身体机能,合理高效的护理干预方案至关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相结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鼓励、指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6]。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护理干预。尊重患者隐私,舒缓不良情绪,宣教疾病知识,给予患者细致照顾,根据不同患者心理状态,制定心理辅导方案,提高患者配合度,保持患者身心愉悦,降低心理压力,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以患者状态为依据,规划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术中患者情绪稳定,生命体征正常,同时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对术后饮食、运动、用眼等方面进行指导,促进患者快速康复[7-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的MAP、HR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中15 min、术后,观察组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对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缓解术中不良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可缓解术中不良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白内障心理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手术之后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