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组织损伤及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0-05-13李洪波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肌群假体入路

李洪波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安阳456300)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的最有效方式,后外侧入路、直接前入路是常用的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前者最为常见,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适应证广等优点,术中可经重建关节囊、外旋肌群,使髋关节后方稳定性增强[1]。但该手术需广泛剥离、切开髋关节周围肌群,以便定位和假体安装,软组织损伤较大,易造成髋关节周围神经损伤,不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直接前入路属于近年来兴起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具有疼痛轻、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且髋关节后方结构不会受损[2]。本研究针对后外侧入路、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旨在为临床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8岁,平均 (60.32±2.31)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1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髋关节骨关节炎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7岁,平均 (60.28±2.28)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7例。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①纳入标准:凝血功能正常;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低于80岁。②排除标准:严重骨质疏松;骨代谢疾病;骨肿瘤;髋关节感染治愈后继发骨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下肢肌肉、神经病变。

1.3 治疗方法两组手术均在全麻下实施。试验组行直接前入路手术:取侧位,患髋内旋伸直,于髂前上棘远端2横指处,指向腓骨小头做一切口。将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分离,对皮下组织行钝性分离,再向近端分离,使关节囊暴露,将其切开,使股骨颈暴露,充分内旋下肢,从侧后方将大转子转至外侧。经股骨颈在小转子上约15 cm位置截断,将股骨头取出,髋臼充分暴露,将其周围多余的滑膜、骨赘、关节囊去除,锉磨髋臼,将内衬与假体置入。对股骨近端行外旋上抬,切除紧张的后外侧关节囊,上抬股骨远端,常规扩髓,将大小适宜的假体头、假体柄置入,复位关节,用不可吸收缝线恢复关节囊,将伤口关闭。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手术:取卧位,将骨盆用前后挡板固定,做一髋后外侧切口,以大转子顶点为中心,显露臀大肌和阔筋膜,将阔筋膜切开并延长至臀大肌,将阔筋膜张肌切开。用拉钩分别牵开股方肌、臀中肌,将大转子周围滑囊切除,轻度内旋、屈曲髋关节,将后方关节囊、外旋肌群显露并切断,将股骨颈在小转子上约15 cm位置截断,将股骨头取出,髋臼充分暴露,将其周围多余的滑膜、骨赘、关节囊去除,锉磨髋臼,将内衬与假体置入。患髋屈曲、内旋、内收,将股骨近端暴露,常规扩髓,将大小适宜的假体头、假体柄置入,复位关节,确认关节稳定性满意后,修复外旋肌群,将伤口关闭。术后两组均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以避免血栓形成,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抬高患肢。术后第2 d,根据患者病情,引导其实施功能康复训练。

1.4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②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髋关节功能越好。③观察两组的治疗安全性。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s)

术中出血量(mL)试验组 40 87.01±12.20 11.08±0.63 3.04±0.73 211.07±45.50对照组 40 71.26±10.82 15.26±0.92 3.56±0.54 190.48±11.15 t 6.109 23.709 3.622 2.780 P 0.000 0.000 0.001 0.007组别 n 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后住院时间 (d)

2.2 髋关节功能两组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Harris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的Harris评分比较 (±s, 分)

n 术前 术后 t P 组别试验组 4 0 4 4.5 1±5.4 5 9 4.1 7±4.6 5 4 3.8 4 0 0.0 0 0对照组 4 0 4 4.4 8±5.4 9 9 1.2 8±4.5 9 4 1.3 6 2 0.0 0 0 t 0.0 2 5 2.7 9 7 P 0.9 8 1 0.0 0 7

2.3 治疗安全性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手段,可矫正畸形,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4]。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具有不影响外展肌群、操作方便等优势,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的手术入路,可使髋关节充分显露且不会造成臀中肌等外展肌群损伤,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5]。但后外侧入路术中需将外旋肌群切开,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大,增加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几率,同时术后需限制患者活动,不利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延迟髋关节功能恢复[6]。后外侧入路手术切口长度较长,切口愈合后,会留下明显的瘢痕,影响美观度,增加患者心理负担,部分患者难以接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与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提示后外侧入路、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安全性相似,但后者对软组织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好。直接前入路是由神经肌肉间隙入路,可经股直肌和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关节囊,不会造成软组织和肌肉损伤、离断,确保髋关节后侧软组织完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直接前入路手术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操作困难,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且学习曲线较长。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会增加操作熟练度,有望缩短直接前入路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失血量。

表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后外侧入路、直接前入路具有相似的治疗安全性,但直接前入路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小,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肌群假体入路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