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价值

2020-05-13胡立华罗顺琼曾淼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红细胞阳性率次数

胡立华,罗顺琼,曾淼

(1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输血科,广东 惠州516003;2惠州市横沥医院 急诊科,广东 惠州516001)

血小板输注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其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的出血,从而维持机体止血及凝血的功能[1]。血小板是通过表面受体与释放血小板颗粒来参与生理、病理的过程,改善出血症状,因此输注血小板是临床输血治疗中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但是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也就不同,而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现象,特别是在多次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输注的无效率可达60%,导致临床疗效欠佳,是目前在临床输血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0例经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输注3次以上足量的血小板;②临床症状未见改变;③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升高。排除标准:①输注血小板后24 h回收率>20%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意识障碍与精神疾病者;④器官已严重衰竭者。13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70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 (42.56±1.23)岁。

1.2 方法仪器与试剂:SYSMEX XN-10(B3)血细胞分析仪;湖南可成L3-5K台式低速离心机;荷兰三昆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实验具体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试剂均在有效期内。标本的准备:静脉采血于EDTA-K2抗凝管,1 500 RCF离心10分钟获得血浆样本。

1.3 评价指标将130例患者的血浆标本进行血小板抗体特异性检测,分析输注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关系,比较输注不同血液成分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输注次数本研究所纳入130例患者中,输血次数2~3次20例,4~5次51例,>5次59例。输血次数为2~3次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低于4~5次者与>5次者 (P<0.05)。见表1。

表1 输注次数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影响

2.2 血液成分输注不同血液成分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输注不同血液成分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影响

2.3 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同种抗体检出率为71.54%,其中同种HLA抗体阳性率为46.15%,同种HPA抗体阳性率为25.38%,HLA抗体占免疫性抗体的64.52%,在检测出HPA抗体的患者中有54.55%的患者同时检测出HLA抗体,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3.85%。见表3。

表3 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3 讨论

血小板制备的方法包括手工法的浓缩血小板悬液和机采法的单采血小板,其中,手工法的血小板可以在 (22±2)℃持续轻柔的震荡下保存24 h,而机采法血小板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保存5 d。血小板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具有止血功能,输注血小板有助于防止和治疗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失调等导致的出血问题,但也存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等禁忌证。血小板同时存在着利弊,利在于减少出血的发病率即降低了大量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弊在于可以引起同种异体的免疫反应、过敏反应、输血感染及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4-6]。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表现: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会出现下降的现象[7]。随着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不断深入研究,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血小板输注无效是连续2次及2次以上输注足够剂量的血小板均无明显疗效,原因包括非免疫性的因素 (感染、发热、脾亢、抗生素和抗真菌治疗等)以及免疫性因素 (ABO血型不和、HLA抗原不和、HPA抗原不和),其中最主要的免疫原因是HLA抗原不和[8]。本研究探讨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价值,包括检测血小板抗体特异性、分析输血次数和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关系以及输注不同血液成分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同种抗体检出率为71.54%,其中同种HLA抗体阳性率为46.15%,同种HPA抗体阳性率为25.38%,HLA抗体占免疫性抗体的64.52%,在检测出HPA抗体的患者中有54.55%的患者同时检测出HLA抗体,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3.85%,表明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同种HLA抗体最多,其次是HPA抗体,最少的是血小板自身抗体;输血2~3次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40.00%,输血4~5次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70.59%,输血5次以上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77.97%,表明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血小板抗体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输注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不同,机采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56%、69.77%、28.57%。输注机采血小板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输注悬浮红细胞与输注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悬浮红细胞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输注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综上所述,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中,同种HLA抗体最多,其次为HPA抗体,最少的是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入血液成分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红细胞阳性率次数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依据“次数”求概率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