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0-05-13刘琦黄萍罗翠松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腔镜颈部出血量

刘琦,黄萍,罗翠松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普通外科,广东 珠海519000)

临床甲状腺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为甲状腺良性肿瘤,主要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以及甲状腺瘤等。部分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出现恶变,发展成为恶性甲状腺肿瘤,给患者生命健康与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1]指出,10%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易恶变为恶性肿瘤。临床常通过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其中常用的为传统甲状腺手术,临床研究[2]表明,该手术术后瘢痕较大,手术切口较长,不仅影响美观,还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手术切口小,可减轻患者机体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选取我院8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分别实施传统甲状腺手术与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二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MRI、B超及穿刺病理检查被确诊为甲状腺良性肿瘤;肿瘤直径低于4 cm;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甲亢等甲状腺疾病;不同意参与研究;临床资料不完善;认知功能障碍。将入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 (41.24±5.78)岁;病程4个月 ~9年,平均病程 (2.58±1.11)年;双侧甲状腺肿瘤21例,单侧甲状腺肿瘤19例;甲状腺肿瘤直径0.8~3.9 cm,平均 (2.9±0.5)cm。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1.47±5.92)岁;病程4个月 ~11年,平均病程 (2.60±1.13)年;双侧甲状腺肿瘤22例,单侧甲状腺肿瘤18例;甲状腺肿瘤直径0.9~4.1 cm,平均 (3.0±0.6)cm。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应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应用软枕将颈部垫高,维持头部后仰。对照组实施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于胸骨上窝上方2 cm位置选一切口,切口长度为2~4 cm,将皮下组织、皮肤逐层切开,直至颈前肌层表面,将颈白线纵行切开至甲状腺被膜,将甲状腺腔镜插入,对甲状腺肿瘤的位置、数量、大小及其周围组织关系进行观察,依据甲状腺肿瘤具体状况判定切除范围。若为单发肿瘤则实施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若为单侧多发甲状腺肿瘤则实施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借助腹腔镜应用超声刀凝断甲状腺峡部、下静脉、中静脉、甲状腺静脉、甲状腺上动脉以及甲状腺悬韧带,对甲状腺腺叶进行充分游离,提起患侧腺叶,使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充分暴露,防止损伤,有效分离后将甲状腺背侧分支血管切断至甲状腺上极,凝断甲状腺腺叶后将其切除;若为多发双侧甲状腺肿瘤,采取相同方法将另一侧甲状腺切除。手术结束后应用生理盐水对手术区域进行冲洗,无血液流出后将操作设备退出,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s)

组别 n 切口长度 (c m) 术中出血量 (m L) 手术时间 (m i n) 术后引流量 (m L) 拔管时间 (d) 住院时间 (d)治疗组 4 0 3.1 5±0.8 3 1 2.4 1±3.2 4 5 3.7 4±1 2.7 4 2 8.8 7±6.4 5 2.1 1±0.5 5 3.4 1±0.7 1对照组 4 0 5.4 1±1.1 2 1 4.6 9±4.1 7 8 5.4 8±1 5.4 4 3 2.2 1±7.0 5 3.4 4±0.6 6 4.8 9±0.9 4 t 1 0.2 5 3 2.7 3 0 1 0.0 2 8 2.2 1 0 9.7 9 0 7.9 4 5 P 0.0 0 1 0.0 0 7 0.0 0 1 0.0 3 0 0.0 0 1 0.0 0 1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记录两组患者的吞咽不适、切口粘连、喉返神经麻痹及术后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2.50%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近几年来,甲状腺良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且手术治疗已成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治疗的金标准[3]。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为传统甲状腺手术,尽管手术疗效显著,但切口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患者颈部约有7 cm手术瘢痕,给患者颈部美观造成严重影响,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另外,传统甲状腺手术可给喉返神经造成损伤。有研究[4]指出,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引发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约为30%。因此,降低出血量,减轻喉返神经损伤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

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其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腔镜甲状腺手术于1996年率先被应用于临床,成功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现阶段,腔镜甲状腺手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应用。与国外腔镜甲状腺手术应用相比,我国相对较晚,近几年来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5]。现阶段临床应用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分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入路为腋下或胸壁,尽管美容效果良好,但在手术过程中要求构建大范围皮下隧道,给患者机体带来严重损伤,增加手术难度,术中要输入二氧化碳构建人工气颈,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有研究[6]指出,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不具备微创手术特征,是纯粹美容手术。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具备微创手术特征,且美容效果较好。小手术切口减轻患者损伤,不会留下较大疤痕,满足患者颈部美观需求,且该治疗方法无需构建人工气颈,降低皮下气肿、颅内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腔镜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安全性较高。但对于颈部放疗史、颈部手术史等患者不提倡应用此种手术方式,避免因粘连造成手术失败。

综上所述,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实施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腔镜颈部出血量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