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金属加工》
——庆祝《金属加工》创刊70周年

2020-05-13胡亚民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开本金属加工创刊

胡亚民

中国锻压学会 北京 100083

中国锻压学会、精冲行业权威专家 胡亚民

为了纪念《机械工人》(现改名为《金属加工》)创刊50周年,我写过一篇“我与《机械工人》”,发表在2000年第5期《机械工人》杂志上(见图1)。文章的第一句就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我已近花甲之年。”真是弹指一挥间,现在庆祝《金属加工》创刊70周年,我“已近耄耋之年”!

图1 我与《机械工人》

2000年10月18日,我光荣地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机械工人》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见图2),登临天安门城楼,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座谈……。此情此景,至今铭记肺腑,不能忘怀。

图2 胡亚民参加《机械工人》创刊50周年座谈会

“文革”中《机械工人》和其他所有杂志(《红旗》杂志除外)一样,统统停刊。《机械工人》是20世纪70年代初“文革”后期复刊较早的杂志。复刊时的名字叫《机械工人(技术资料)》,32开本。当时我还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小厂技术员,读后我如同“久旱逢甘雨”,与《机械工人》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但经常投稿,而且常给《机械工人》编辑部写信,或请求帮我请教行业知名教授或老工程师解决技术问题,或阐明我对杂志上某篇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我多次被杂志评为“优秀通信员”“优秀审稿员”。

我当年每次出差到北京都要抽空到编辑部去看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埋头苦干的编辑们,如毛杏娟老师、周宝东先生、张淑杰女士及王建宏编辑。我当时就对他们忠于职守、热爱编辑工作、一心一意扑在杂志上的优良作风非常敬佩,他们热爱锻压事业的优秀品质也坚定了我一辈子从事锻压工作的决心和勇气。

工厂。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至今一想起这些我内心就高兴不已,难以言表那种“与人同乐”,共享丰硕成果的喜悦之情。

待后来年长了,我就鼓励年青人给《金属加工》写稿。自从1999年由兵器59研究所正式调到重庆理工大学执教后,还经常指导本科学生给杂志撰写稿件。第一年带毕业设计时,就培养一位优秀本科毕业生在1999年第11期《机械工人(热加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氮气弹簧在冷冲模中的应用与设计计算”的文章。后来,基本上每年都指导有本科毕业生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如杨绍明、吴显兵、李文艳、钱进浩、张钰成、付传锋、雷登峰、赵军华、李津、赖周艺、陈善民等,当时都是在校本科学生。

我的“汽车、摩托车齿轮类零件冷摆辗精密成形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我共在《金属加工》上发表过50多篇文章(可能占我发表文章总数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其中关于摆动辗压的文章8篇,而在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前为7篇。早在1990年《机械工人》就发表了我撰写的“蓬勃发展的冷摆动辗压成形工艺”。说明《金属加工》的编辑们独具慧眼,很早就认识到摆动辗压这一新生事物,发表我撰写的关于摆动辗压设备、工艺、模具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文章。三十年来,《金属加工》历代编辑都一直关心着摆动辗压的发展,2016年,《金属加工》又发表了我撰写的综述“中国的摆动辗压技术”一文。

《金属加工》杂志在机械行业一直保持发行量最大,社会影响极大。当年《机械工人》每期都按时将杂志寄赠给我,我都妥善保存。从32开本,到16开本,再到大16开本。这二十年更以崭新的姿态积极参加机械行业的许多重要会展活动,并积极配合国家级技能大赛,开展机电产品系列应用调查,均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金属加工》还参加国外展览会,为读者报道世界金属加工行业的最新动态,功莫大焉!

《金属加工》创办“中国金属加工在线”,进入网络世界。《金属加工》与时俱进,日新月异,成绩巨大,人所共知。

在《金属加工》创刊70周年之际,祝《金属加工》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开本金属加工创刊
金属加工视频号开通了,欢迎关注!
《金属加工(冷加工)》2022年第10期广告目次
金属加工杂志社
2020年《金属加工(热加工)》总目录
创刊40周年抒怀
论《旅游在中国:云南》对旅游类书籍的启示
1994:创刊
创刊寄语
图画书之开本(下)
莎士比亚与“第一对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