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而后思,而后行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大班幼儿“建筑工地”游戏的变迁

2020-05-13李晓红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颜港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20年9期
关键词:建筑工地建构区域

文/李晓红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颜港中心幼儿园

如今,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已在幼儿园中逐渐转变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行为,“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体现在幼儿活动的各个方面。课程游戏化就是要更有效地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它的着眼点是儿童,也就是说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背景下,教师要真正用心去观察,发现幼儿的专注点,发现幼儿的创新处,发现幼儿遇到问题时的表现。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教师的观察是促进幼儿有效发展的前提。

学习性区域游戏是幼儿在不同的区域中,和材料互动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游戏活动。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把主要工作放在了学习观察幼儿的游戏上。那么,在区域游戏中怎样的观察才能促进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呢?我以大班的“建筑工地”区域为重点观察区域,以通过对游戏定点、连续性地观察,让“建筑工地”游戏更好地体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建筑工地”游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建构区,它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游戏材料和各种动作技能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幼儿进入大班,他们的建构技能、创造想象力和同伴合作能力有了提升,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观察,发挥建构游戏的最大教育功效,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区域游戏环境,给幼儿建构游戏的自主权与探索权,让“建筑工地”游戏真正成为有利于幼儿自由探索、自主创造的游戏活动。

一、察其境,释放空间还“自由”

区域游戏中的环境是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前提。在游戏开展之前,划分和创设区域环境是我们的首要工作。但在幼儿游戏时,我们再次审视给幼儿创设的“建筑工地”游戏环境,发现了很多不适宜之处。因此,我们要考虑怎样让环境凸显“自由”。

1.去框架,显自由。

我的观察:今天,三名幼儿来玩“建筑工地”游戏,他们将鞋子脱在“脚印”标识上,然后走上了长方形的泡沫地垫。他们开始取木头积木建构,之间没有商量,他们各自找了个小空间开始建构。鑫鑫搭了座桥,成成搭了座房子,而心语要搭滑滑梯。这时,鑫鑫要去取材料,走过狭长的地垫,不小心把心语的滑滑梯弄倒了,心语很难过。

我的反思: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看出我们给予幼儿的“建筑工地”空间有限。以前,我们在创设区域环境时,用“鞋印”标识表示参与人数,用地垫来装饰环境。但事实证明,狭长的地垫、幼儿脱了鞋只能在地垫上建构都限制了幼儿建构的空间,这显然限制了幼儿对于作品的表现。

我的调整:在意识到这些局限后,我对建筑工地的空间设置有了新的思考。我首先撤掉了地垫, 撕掉了“鞋印”。因为我们的“建筑工地”在午睡室,所以,我将午睡室和“建筑工地”相连的区域都开放为幼儿的“建构工地”。幼儿到这里来玩,不用脱鞋,取材方便,建构有空间。去掉了一些“华而不实”的设置,让“建筑工地”更显自由。

2.弃美观,重利用。

我的观察:在刚开始创设“建筑工地”环境时,为了凸显这里是“建筑工地”,我们请幼儿绘画了漂亮的房子,并将这些漂亮的房子作品展示在区域内的墙上,很美观。但是,从它们被张贴上去开始,就只有美观的功能,并没有对幼儿的建构起到什么作用。

我的反思:区域游戏中的环境应对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有促进作用,而不仅仅是装饰的作用。幼儿在“建筑工地”学习建构,他们需要的是更多有关建构方面的技能和经验。因此,我要重新审视这里的墙饰,思考如何让墙饰发挥对建构的作用。

我的调整:经过学习和思考,我重新调整了“建筑工地”的区域环境。利用当下比较流行又环保的纸板材料和线描画效果的装饰作为墙饰背景,然后开辟了四个块面:“搭建小诀窍”可以展示搭建技能的图片;“我的设计”可以展示幼儿设计的建构主题;“漂亮的建筑”可以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照片;“我们的作品”可以展示幼儿合作建构的作品照片。我没有固定这些展示,而是用灵动的小木夹,可以随时更换,方面自由取放。

“建筑工地”的区域环境经过这样的调整,给予幼儿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自由,为他们开展主题建构提供了更优化的条件。

二、设支架,激励思考显“自主”

大班幼儿的区域游戏要更好地体现自主性。在“建筑工地”游戏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呢?我觉得教师要采用一定的策略,给幼儿设置一定的支架,让幼儿通过策略的引导,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并将想法体现在游戏中。

1.定计划,有预想。

我的观察:今天,锐锐、佳佳和铭铭选择了“建筑工地”。因为“建筑工地”的空间增大了,他们不再急于各自建构,而是有了合作建构的意识。铭铭说:“我们来搭城堡!”佳佳说:“我们来搭动物园吧!”锐锐说:“我喜欢白雪公主的城堡!”最后,他们三人达成了共识——搭“城堡”。但是至于城堡怎么搭,他们没有深入探讨。

我的反思:到了大班,幼儿合作建构的能力在增强。因此,幼儿在选择“建筑工地”游戏后,首要任务是商量建构的主题。但是,我发现这个环节在幼儿游戏时是非常短暂的,他们只是凑在一起说一个建构的主题而已,对于到底怎么搭,房子怎么设计,都没有预先的思考。

我的调整:既然幼儿有了合作建构的需要,那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达成统一意见,我给幼儿设计了一张《建筑工地计划表》。幼儿在选择了“建筑工地”后,先要在上面进行设计,将想要建构的主题画下来,这里建构什么,那里建构什么都要一起商量好。在建构时,有新的设想还可以继续在计划表上进行完善。

2.画规则,显自主。

我的观察:今天的建构游戏中,鑫鑫、天天和牛牛是主角,他们在一起搭“高架桥”。“高架桥”很长,一直延伸到午睡室。天天在“高架桥”上跨来跨去,一不小心就把“高架桥”给碰倒了。鑫鑫很生气,反复强调着:“不许在上面跨来跨去!”

我的反思:我想鑫鑫说的正是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游戏规则。这在我们开始时给幼儿制作的规则图上是没有的。在给幼儿制作的规则图上,图画和文字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这些规则,从小班到大班几乎都是一样的,如几人参加,一起商量,积木按标记送回家。其实,这些规则幼儿已能做到,这样的规则图展示对幼儿没有多大的作用。

我的调整:我重新设计了规则展示卡,是几块空白的版面。我想让幼儿在游戏中需要什么新规则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画下来,提醒同伴做到,这样的规则更能体现自主性。在我的引导下,鑫鑫在空白卡上画上了脚和叉的图示,提醒大家建构时小心不要踢倒作品。

“建筑工地”通过让幼儿设计建构计划和自主制作规则卡,促进了幼儿协商能力的发展并达成共识,更好地体现了他们的自主性。

三、观其形,巧用策略促“创造”

“建筑工地”游戏是幼儿充分展现创造性的游戏。尤其到了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是不断提升。但是,幼儿创造力的发挥也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那么,观察就成为了指导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从而调整策略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

1.丰辅料,促想象。

我的观察:这段时间幼儿对于搭“高架桥”很热衷。今天,晟晟、媛媛和歆歆来到了“建筑工地”。她们先在计划书上设计着要搭建的主题“高楼与高架”。设计好后,他们开始分工建造了,媛媛和歆歆负责搭高楼,晟晟负责搭高架。因为高楼需要架空搭建,所以圆柱体积木很紧俏。而晟晟搭高架只能用长方体积木让其站起来,可是很不稳固,一会儿就倒,他很无奈。

我的反思:大班幼儿在建构中的创造能力不断提升,原有的木头积木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建构需求,他们需要一些辅助材料丰富到建构中,满足建构需求。因此,教师就要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废旧材料,用“以物代物”的形式满足幼儿搭建的需求。

我的调整:我在“建筑工地”用统一的废旧纸盒制作了“辅助材料收纳盒”,在上面画上了简单的标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根据需要收集相应的辅助材料,如薯片罐、牛奶罐、椰奶罐、纸板、小汽车(玩具)等。幼儿在建构时,可以用这些辅助材料丰富到建构作品中。我还创设了一个自制辅助材料盒,请幼儿将画好的交通标志、花草树木等收纳在里面,满足建构的需要。

2.分步建,成主题。

我的观察:在“建筑工地”游戏时,我发现有时上一次游戏时幼儿建构的作品还没有撤掉,这次来参加游戏的幼儿就“毫不留情”地把它推倒了。而再建构时,这里就成为了“废墟”,一堆材料横七竖八地躺着,影响着幼儿的再次建构。

我的反思:大班幼儿已有了较强的建构技能,他们其实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建构活动。因此,我想一次建构活动,可能还不能形成一个“主题建构”。我们可以以周为单位,让来建构的幼儿分几次完善他们的建构,以建构出彰显合作的大型作品。

我的调整:为此,我和幼儿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每周三名幼儿为“建筑工地”的固定建筑师,他们可以分多次完成他们的建构作品。如成成、盼盼和浩浩他们开始搭了城堡,第二次建构时又搭了城堡附近的商店,第三次建构时又增添了“马路”“停车场”等,最后展示给大家的是丰富的主题建构作品。这样的调整,让建构游戏得以向纵深发展。

在“建筑工地”游戏中,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使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四、赏其作,互动游戏更“愉悦”

在“自由”“自主”“创造”的“建筑工地”游戏中,幼儿是愉悦的。那么,如何让幼儿的愉悦体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呢?我想,我们可以运用一定的策略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建构经验或让幼儿的建构作品成为新的角色游戏的内容,满足幼儿角色扮演的需要,给幼儿更充分的愉悦体验。

1.画日志,促交流。

我的观察:每次游戏结束后,我们会将幼儿集中起来,让他们分享交流自己在游戏中学习的新本领、获得的新收获。可是,游戏区域众多,幼儿众多,老师只能让一部分幼儿进行交流。很多幼儿想说但因为时间关系,无法达成自己的愿望。

我的反思: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性更明确,他们对于玩什么、怎么玩、获得了什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我们应给予幼儿多种表达途径,从而让教师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进而将他们的想法引入下次的游戏中,满足自主游戏的需要。

我的调整:我为每个幼儿制作了一本“我的游戏日志”记录本。每次区域游戏后,我请幼儿将自己的游戏内容用画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把游戏中的新发现或新需要说给爸爸妈妈听。幼儿带到幼儿园后,老师通过阅读“游戏日志”,了解幼儿的想法。如涵涵在玩了“建筑工地”游戏后,在“游戏日志”中记录到天天总是一个人搭,不听取他们的意见。我和幼儿针对这个问题一起讨论,明确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又一次的“游戏日志”中,我看到了他对合作建构成功的满意和喜悦。

2.转角色,增乐趣。

我的观察:在一次“建筑工地”游戏中,幼儿的建构主题是“公园”。经过几次建构,“公园”里的设施已建构得很丰富。而这次游戏,旁边的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娃娃家”“小润发超市”就在“建筑工地”的旁边。“建筑工地”的建筑师被旁边幼儿的游戏所吸引,他们在“公园”的一角搭起了“烧烤区”,从“超市”买来了菜品,玩起了“烧烤”的游戏。

我的反思:幼儿的游戏是富有创造性的。而“建筑工地”游戏的创造性,一种是对于作品的创造性,另一种是建构后,利用作品展开的创造性。我想,幼儿用他们建构的情境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的作品充分被利用起来,不是更好吗?

我的调整:在角色游戏时,幼儿开展“建筑工地”游戏,我就建议幼儿把自己建构的区域当作一个游戏内容。如建构的“公园”,可以卖门票,让其他“顾客”来公园玩;如建构的是“舞台”,就可以开展表演游戏,让大家来欣赏节目;如建构的是“游乐场”,可以让“顾客”来玩游戏。这样,让幼儿有了更大的愉悦体验。

五、拓其域,沐浴阳光乐“无穷”

随着游戏的开展,室内的“建筑工地”游戏区域已无法满足幼儿建构游戏的更大需求。我们就将游戏区域拓展到了户外,和幼儿在阳光下利用碳化积木进行建构,在拓展游戏区域的同时,进一步满足了幼儿建构并开展游戏的愿望。

1.定主题,乐合作。

我的观察:在户外玩建构游戏时,幼儿乐在其中。他们按照自己小组预先设计好的“图纸”建构着。如有的建构“城堡”,有的建构“立交桥”,有的建构“宝塔”。他们都专心于建构自己小组的作品,能很好地合作建构。建构好后,就等待着老师和同伴去欣赏他们的作品。

我的反思:利用户外场地进行建构,幼儿的建构空间更大了,更能展现他们建构的能动性。他们也能充分地利用好《建筑工地计划表》进行小组合作建构。但让我觉得不足的是,他们的作品只能作为欣赏品保留一时,游戏结束时就只能拆除,没有发挥更大的价值。如果能让幼儿的作品成为他们交往游戏的空间,那不是更有趣吗?

我的调整:在这样的想法的驱使下,我有了引导幼儿户外建构的新思路。那就是,不如尝试让幼儿建构一些角色游戏中的场景,如建构“娃娃家”“图书馆”“超市”“小舞台”等,幼儿完成建构后,还可以增加一些道具、扮演角色进行交往游戏。于是,户外建构在实践中有了新的尝试。

2.重联动,促交往。

我的观察:经过和幼儿的商量讨论,他们非常赞同用建构的方法把班里的角色游戏“搬到”户外。他们建构着角色游戏的场景,还用一些辅助材料进行装扮,让游戏场景更为突显“主题”。搭建好后,他们就转变角色,成为了角色游戏中的不同身份,开始了交往游戏。

我的反思:观察幼儿的游戏,我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喜欢自己小组的搭建,都乐于在自己的区域内游戏,而不能使各游戏主题联动起来。大班的孩子其实是有能力互动游戏、互动交往的。因此,增进游戏间的联动性,成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的调整:于是,我采用了一个策略。我制作了一些“今天我休息”的流动挂牌。当一组幼儿完成预定的游戏区域建构后,他可以选择扮演里面的角色为大家服务,也可以选择扮演休息人员,到不同的游戏区参与交往,如去“小舞台”看戏,如去“娃娃家”做客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交往,有效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总之,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我们要给幼儿“建筑工地”游戏更多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为他们创造游戏条件,在给孩子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老师通过游戏中的观察反思和适时调整,让孩子大胆地想象、操作、建构,从而使游戏更好地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工地建构区域
建筑工地更需“硬核防疫”
如何做好建筑工地规范化安全管理
建筑工地坠楼案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分割区域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