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05-12邓荣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培养模式专业

邓荣荣

摘要:为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对经贸人才日益严峻的要求,南华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于市场化导向,从专业定位与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通过调研发现该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182-02

国际经贸专业旨在培养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国际经贸人才的日益严峻的要求,南华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国际经贸人才为目标导向,以强化课程建设为主体,以改革教学手段为支撑,以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工具为重点,对国际经贸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方位整合,在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设计上,做到英语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在课程的前后顺序和内容接口上,依据认知规律和认知体系的逻辑特点进行有序排列,对各门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拨冗求精,有效衔接。通过课程体系的整合,突出复合型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创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思路。在专业培养模式上,南华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定位与规划

本专业总体建设思路是:在外贸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下,依托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优势,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建设为两翼,通过大力发展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体系,提高专业教学科研水平,最终实现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一)专业素养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

通过最近一次修订国际经贸专业人才方案,对整个教学环节实行系统性、规范性统一整合,确立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并经实践证实,具有显著效果。这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国际经贸乃至其他专业转变办学思想和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教学过程与学生情感相结合

通过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探索,逐步摸索出一套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和体验式教学范式,如学生讲授并主动提问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在線实验”和模拟实践的操作都体现这一创新特色。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

本专业将教师专业特长、最新教研成果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实施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全景式教学和全程模拟实验和网络教学,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具有显著成效。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本专业将学生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校内“小课堂”与校外“大课堂”、虚拟与现实操作有机融合,全方位培养学生整体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操作能力,具有极大推广价值。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提出总的思路是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复合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业务能力。基于此,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动态式实践教学四模块,划分了必修课与选修课两个子模块。公共基础课为学校规定的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为知识拓展性课程;学科基础课为经济类专业理论基础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为专业拓展性课程;专业课模块是照外贸业务流程精心设计的专业课程,其中专业选修课为适应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拓展性课程。动态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块,包括社会企业实践活动和实验室实验。

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两个转变:一是变狭隘的国际贸易专业型为复合型课程体系设计,增加英语训练、商务谈判、软件开发、等内容;二是变传统实习为动态的、多元的系统实践能力培养,增加模拟、对抗、在线式实验及实习内容和环节,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和赢得继续深造的机会。

三、人才培养制度建设

(一)规章制度建设

严格、认真地执行学校和系部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文件,以及过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各种保障措施,从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任务下达、学生评教、各种考试、学籍管理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各方面均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如每年的毕业生成绩档案、毕业生的学籍处理文档、毕业生设计(论文)、考试试卷、教师教学日历及考试相关材料等有关教学档案在学期末收齐保存,除毕业设计(论文)外,其他教学档案均不外借。教学档案一般保存五年。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

依据相关的质量标准,制定评价的标准和方案,由院、系领导、教学督导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评审组对活动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评审组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撰写总结,分析成绩与不足,参评单位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整改,系和教学督导小组对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该方法注重实效,不仅保证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而且对各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加强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系里制定并实施了过程管理制度和过程控制文档记录等,如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制度,核心主干课实施过程监控制度,专业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监控制度,专业学生约谈制度等,力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质量都能得到保证。为了保证顺利本专业实施和实施的质量,有序进行了日常规章制度建设。

(二)教学条件建设

1.优良的教学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本专业教学设施日趋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基本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同时,本专业还配有电子商务实验室、金融期货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固定资产原值超过四百万元。通过这些实验室开展模拟实验和在线实验,培养学生业务处理能力,强化英语听力和口语训练。

2.先进的实习软件。本专业一直提倡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配置多种模拟实习软件。学生普遍反映新的实习软件提升了实习效果,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整个外贸业务过程,通过当事人角色的扮演充分掌握各种业务技巧,熟悉和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目标。

3.良好的校企合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直坚持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固的实践基地,实行资源共享。我们先后与桂林电力电容器厂、衡阳钢管厂、亚新科(南岳)、衡阳海关、衡阳市进出境商品检验检疫局、衡阳市综合保税区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三十多家珠三角外贸企业建立了或联合办学、或合作研究、或提供实习基地的松散型的校企合作关系。

4.丰富的图书资料。图书资料是教师、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重要宝库。为了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我院每年新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图书数十万元。目前,校图书馆和院图书资料中心共有国际贸易专业图书近两万册,相关报纸杂志五十余种。学校还开辟电子图书馆,专业期刊数据库十余种,为师生学习、科研提供了资料查阅的方便。

5.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为了更好地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院相应组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工作小组。该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工作,系主任、支部书记和副主任主要参与。其中,组长的职能是负责战略规划和整体部署,系主任负责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及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支部书记负责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的制定和工作;系副主任负责构建和调整课程培养体系。团结高效的领导机构,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硕豪.“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形态转变论列[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4):1-7.

[2]刘家明.高校人才培养平台模式及其向多边平台转型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6):59-66.

[3]程铂瀚.青年法治人才培养要点[J].人民论坛,2019,(17):102-103.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与贸易培养模式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