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0-05-1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椎弓螺钉经皮

李 刚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人民医院骨科 674400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脊柱不稳定性是其最大特点,在脊柱三柱生物力学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优越性很高,其可以给脊柱提供三柱稳定,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脊柱外科手术,且大量研究显示[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重建、恢复、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但传统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时需将骨折椎体和邻近椎体两侧的软组织、筋膜、肌肉、皮肤完全暴露,创伤较大,术后很难恢复,也加大了患者疼痛[2]。近些年随着微创观念的深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逐渐运用于临床,本文就探讨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5.21±2.65)岁;骨折原因:高处坠落8例,交通事故10例,其他2例;骨折节段:T115例,T125例,L15例,L23例,L32例。观察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5.25±2.62)岁;骨折原因:高处坠落10例,交通事故9例,其他1例;骨折节段:T115例,T125例,L15例,L23例,L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骨折时间<12h;(2)无其他复合伤;(3)无神经损伤。排除标准:(1)肝、肾、心、肺功能不全;(2)腰椎手术史;(3)严重骨质疏松症;(4)原发性腰椎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选择俯卧位,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骨折处切口12~15cm,将骨折椎充分暴露,以椎板外缘、上关节突基底、横突为胸椎进钉点,以上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中轴线为腰椎进钉点,将合适椎弓根钉内倾置入,并放置连接棒,将椎弓根锁固定,适当撑开椎弓根钉,待骨折椎高度恢复后,缝合切口[3]。观察组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选择俯卧位,全身麻醉,悬空腹部,常规消毒铺巾,于骨折处纵行切口1.5cm,直至深筋膜,沿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分离至横突和关节突,于椎弓根投影外缘内倾置入穿刺针,并与终板平行,然后穿刺于椎体内,直至椎体后缘前方1cm,将内芯拔除,导丝置入,穿刺针取出后置入扩大管和保护套管,经导丝将椎弓根螺钉拧入椎体,导丝取出,置入置棒器、螺母,撑开复位,满意后固定螺母,可吸收线缝合[4]。两组患者术后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存在剧烈疼痛,可适当服用镇痛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和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以及影像学指标。(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2)影像学指标:包括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采用X线片检测。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卧床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术前、术后1d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7d、14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对比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顺利完成手术。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对比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的一种,可破坏脊椎稳定性,甚至对马尾神经或骨髓造成损伤,最终丧失脊柱功能,并引起剧烈疼痛,及时恢复骨折部位功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关键,因此临床多选择手术进行治疗[5]。椎弓根内固定术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重要方法,但以往临床为了能使椎弓根螺钉放置更加精确,扩大术野,不仅需要较大切口,还需要将周围的大量脊椎附着软组织和肌肉剥离,并极度向外拉伸,这样虽然可以获得精确的位置,但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出血量也多,故而疼痛大,恢复时间长[6]。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相比传统手术,其具有以下4个优点:(1)肌间操作,很少损伤筋膜和肌纤维,术后疼痛也可以迅速缓解,恢复快,并发症少;(2)该手术后不需要留置引流管,相关感染风险小,也避免了拔管疼痛;(3)可同时置钉多椎体,避免大量摄片;(4)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7]。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有效缩小切口,减少出血,缩短手术、卧床、住院时间,促进恢复;观察组术后5d、7d、14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降低术后疼痛,但术后1d两组VAS评分无差异,分析是两种手术都会损伤肌肉软组织,所以存在疼痛,而传统手术需要留置引流管,术后拔除时可刺激引起疼痛;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对比无差异(P>0.05),说明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传统手术相似的内固定效果[8]。

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使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不仅具有传统手术相似的内固定效果,还可以改善治疗相关指标,降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椎弓螺钉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