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弄龙电站分段关闭动作时滞的分析与改进

2020-05-12祁英明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水机导叶拐点

赵 勇,许 栋,朱 祥,祁英明,张 晗,兰 宇

(1.南瑞集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1106;2.华能澜沧江乌弄龙里底工程建设管理局,云南 昆明671500)

0 引言

在水电站的工程实际中,由于其水工结构、引水管道、机组转动惯量等因素的影响,经过调节保证计算,要求调速器的接力器在紧急关闭时具有导叶分段(一般为2段)关闭特性,即在导叶紧急关闭过程中,要求按照拐点区分成关闭速度不同的2段(或多段)关闭特性,如图1所示,导叶分段关闭装置就是实现这种关闭特性的装置[1-6]。

图1 分段机理

纯机械式分段,无需电源,由于必须利用凸轮或楔形板使接力器在运动时控制切换阀换位,机械系统复杂,有的电站在布置上也有一定的困难。图2为机械式分段系统。纯电气式分段布置方便,但须十分重视其控制电源和控制回路的可靠性,一般应采用两段厂用电直流电源对切换电磁阀回路供电。如果电站有事故配压阀,分段应该安装在事故配压阀与接力器之间的油路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力器位移凸轮机构/控制阀和分段关闭阀的布置上,一定要使二者尽可能靠近安装,以减小油管路长度,减少动作延迟。图3为纯电气式分段关闭装置液压原理,其中,滑阀式分段关闭阀V2,即分段母体,其三维结构如图4所示,纯电气式依靠侧端盖上的电磁换向阀V1实现控制油路切换,纯机械式或者电气+机械组合式则在侧端盖上采用液控换向阀实现控制油路切换[7-8]。

图2 接力器机械式导叶分段系统

1 工程概述

乌弄龙4号机在做完静态试验之后,发现原先满足要求的拐点滞后约10%的开度。从分段Ⅱ动作到上一层分段Ⅰ侧液控阀失压、分段Ⅰ本体滑阀动作截流,这一过程存在着约1s 的延时,该延时直接造成了相应拐点的滞后,按照一段关机约10%/s的速度,曲线拐点就下移了10%的开度。

图3 纯电气式分段关闭装置原理

测试发现:分段Ⅱ单独投电气分段情况下,设定拐点值为51%,10次试验实测平均差值为9.94%,平均拐点为41.06%;分段Ⅱ单独投机械分段情况下,设定拐点值为71%,10次试验实测平均差值为11.84%,平均拐点为59.16%。调保计算要求关机拐点应为51.3%,现场将电气分段动作点提前9.94%,修正设定值为61%,实际关机拐点51.7%,满足要求;同时将机械分段动作点提前11.84%,修正设定值为62%,实际关机拐点50.27%,基本满足要求。表1记录多次试验导叶关闭实际拐点位置。

图4 滑阀式分段关闭阀三维结构

表1 多次试验导叶关闭实际拐点位置

由于现场工期紧张,无法等到隔夜再次检验,现场最终取消分段Ⅱ,沿用1~3号机相对稳妥的方式,即,将电磁阀直接装到分段Ⅰ本体,代替液控切换,保证无延时。

2分段延迟动作分析

(1)因素一:回油不畅

提供的原始液压系统图中,分段Ⅱ的回油是单独配送,与分段Ⅰ合并连到回油箱。但现场安装采取将分段Ⅱ的回油与锁定还有飞摆的回油三处整合一起送中间层与分段Ⅰ、事故配压阀的回油再合并接连到回油箱。之后提供的更改液压系统图中,分段Ⅱ的回油也是单独配送,与分段Ⅰ合并连到回油箱。但4号机现场安装仍采取之前配管方式,将分段Ⅱ的回油与锁定还有飞摆的回油三处整合一起送中间层与分段Ⅰ、事故配压阀的回油再合并接连到回油箱。

水机室内的回油配管方式是将分段Ⅱ的回油与锁定和飞摆的回油合归一处(“麻花状”)的方式,存在着回油不畅的问题。同时,1~4号机不仅都存在着分段动作延迟的共性问题,而且都存在着事故动作和飞摆过速动作延迟1~2s 的共性问题,其通病跟此处联结的回油不畅有一定关系。

(2)因素二:液控管路细长弯折

乌弄龙工程1~4号机液控管路均采用DN15的细管子,从水机室分段Ⅱ到中间层的分段Ⅰ,液控管长度约有40m,且有10处弯折。管路细长弯折的结构特点对液压信号传递的及时性有着一定影响。

(3)因素三:管内残余空气未排尽

现场4号机投运过程中,为了排除管路的空气,通过拧开水机室分段Ⅱ集成块回油口,多次手动投退机械与电气分段,手动投持续的时间每次约为15s,释放了约20L 油,恢复后当时延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之后也投过事故配压阀与飞摆,未见明显延迟。这种排气方式存在不足,无法确保管路中残余空气全部排出,宜采取低压下将中间层分段Ⅰ液控口拧开泄油排气,该种排气方式效果更佳。

3 改进方案

基于“保证回油畅通”思想和“缩短控制被控对象距离”的思想,提出以下4种改进方案,供参考选择。

(1)改进方案一思路:将原分段Ⅱ改为分段2+分段3,即,将电气与机械分开,重新制作块子。

现场安装要求:分段2紧挨分段Ⅰ,缩短电气分段与分段Ⅰ间的液控管长度、并就近回油箱配接回油(与分段Ⅰ的回油合并送到一旁的回油箱),可以首先充分保证电气动作无延时;另外,分段3装于接力器旁、单独配接回油(可与分段1分段2的回油合并)送回油箱,保证机械分段回油畅通(图5)。

图5 改进方案一原理

(2)改进方案二思路:与方案一略有不同,针对分段3单独配接回油(可与接力器漏油管合并)送至漏油箱,从而充分保证机械分段回油畅通(图6)。

图6 改进方案二原理

(3)改进方案三思路:下移分段Ⅰ至水机室外的墙上,如此分段Ⅰ与分段Ⅱ同层布置,缩短了液控管路的长度,由原来的近40m 缩减为机坑至墙外的约10m 多。此外,分段Ⅱ的回油管单独配送上去(现场是与锁定、飞摆的回油合并送上去),并与分段Ⅰ的回油合并去向回油箱(图7)。

图7 改进方案三原理

(4)改进方案四思路:在方案三的基础上,针对分段Ⅱ的回油单独配管,连同接力器的漏油共同送至漏油箱,保证回油顺畅。(图8)

图8 改进方案四原理

综合4种方案现场改造的工程量来看,建议优先考虑方案四,其次为方案二。原因为:机坑内分段集成块的回油最好接引到漏油箱,因为首先漏油箱容量足够(约0.8m3)机组正常开起来带负荷在拐点以下的概率不是很高(主要是关机),且分段每次动作流入漏油箱的油量小于1L;回油箱预开的辅助油口不够用,不便单独一根连回油箱;分段Ⅰ下移到水机室外,直接缩减了控制被控对象距离。如若原分段Ⅱ一分为二,可将单独的电气集成块安装在中间层分段Ⅰ本体附近缩短液控距离,回油管就近连回油箱;此时,单独的机械分段集成块安装在水机室,单独配接回油管送至漏油箱,且确保低压充油时将液控阀接口拧开排尽管路中的空气(建议在分段Ⅰ液控接口前安装一支管带阀门,便于排油排气),从而保证机械动作至分段Ⅰ动作过程无延迟。

4 结论

针对乌弄龙工程“拐点下移”的时滞现象,分析了造成分段本体节流动作延迟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①回油不畅;②液控管路细长弯折;③管路残余空气未被排尽。基于“保证回油畅通”和“缩短控制被控对象距离”的思想,提出了4种改进方案供参考选择。为水电调速器工程设计及现场故障处理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水机导叶拐点
中低比转速带导叶离心泵出水边倾斜角对无叶区压力脉动的影响研究
在取得之前,先学会付出
大气压强是多少
高压多级离心泵导叶的优化及分析
秦国的“拐点”
某APU 负载压气机可调进口导叶失效机理研究
中国充电桩行业:拐点已至,何去何从?
压气机导叶用GTD222合金铸造技术研究
新能源将成车市新拐点?
电力系统水机调速器改造情况及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