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炼乡土素材创设“三味”教学

2020-05-11向孝学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三味古镇乡土

向孝学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如何有效利用乡土素材构建活动型课程,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以濯水古镇的素材为例,从探寻乡土素材、活用乡土素材和用好乡土素材的角度,构建活动型课程,创设“三味”教学,探索培育高中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探寻乡土素材,品味家乡味

家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人们的精神血脉,最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基于此,教师在素材选取上,可以寻找乡土素材,品味家乡味,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将知识的价值意义传递到学生内心,达成教学目标。

1.寻找家乡原味,捕捉特色素材。

乡土素材内容繁多,教师在挑选时需结合教与学需要捕捉具有地域特色的素材,师生共同品味,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时,笔者运用濯水古镇宣传视频的其中一段——原生态的山歌,结合文字描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穿插西兰卡普视频,一幅孕育独特土家文化的古镇风貌呈现眼前,独具一格的家乡色彩吸引了学生眼球,课堂探究的氛围自然生成。

2.挖掘文化内涵,引发情感共鸣。

课堂教学需要华丽的外表,更需要文化的内核。因此,只有特色素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挖掘乡土素材的文化内核,在文化探究中引发情感共鸣。笔者在教学《传统文化面面观》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濯水古镇呈现的各种文化元素。如土家吊脚楼群、风雨桥、土家摸秋节、后河古戏、道德碑“天理良心”等,完美呈现了传统节日、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不同类别的文化元素,让学生深层次地领略乡土文化的风貌,对家乡充满自豪感。

二、活用乡土素材

运用乡土素材,预设冲突情境,设计追问环节,以此达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预设冲突情境,引发思维碰撞。

冲突情境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容冲突。让学生以利益主角置身情境中,牵涉切身利益,陷入利益和道德两难困境。例如,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教学中,笔者第一次设计的环节是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二次笔者创设的情境是假如你是濯水河边一个造纸厂的老板,面临的选择是:购置一套污水处理设备需要花费50万元资金,但不会污染水源;目前就算不处理污水也没有相关部门做出处置,但你已经知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你会如何抉择?前者探究流于形式,后者让学生扮演利益主体。学生的讨论不再轻松,显得沉重而激烈。抉择结果也有两种,虽有正误之分,但都是价值冲突后的价值选择。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价值引领,生成正确的价值观,渗透核心素养。第二种是形式冲突,例如,分小组讨论,各组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评析,或是直观的辩论式教学活动等。

2.设计追问环节,引導学生思考。

利用乡土素材时,设计追问环节有利于消除学生知识障碍,使学生在辩证否定中不断完善思维过程。例如,针对《传统文化面面观》中传统思想的教学,笔者运用濯水古镇的道德碑“天理良心”设计了4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天理良心”内涵的?今天的濯水古镇是否还应传承这种思想?请说明理由。濯水古镇流传的所有思想是否都应继承?如果不是,应如何继承?请举例说明。通过层层追问让学生理解传统思想的内涵、传统文化双重影响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层层深入,让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等角度深入思考,既有教学的连贯性、整体性,也让学生在追问中培养思辨能力且增强理性。

三、用好乡土素材

高中政治课以德育为先,注重政治引领。因此,利用乡土素材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需立足本学科德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展现学科味道,提升核心素养。

培养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教学中,笔者开篇就以“习近平瞩望绿水青山”的视频引入,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接着围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让学生自我构筑2030年的濯水蓝图。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乡土素材的选择可多样化,但无论如何选择,都不能为了选材而选材。例如,在《传统文化面面观》的教学中,笔者运用濯水古镇的吊脚楼群来探究传统建筑,主要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探究吊脚楼群的文化内涵。

总之,笔者以乡土素材濯水古镇为例,从探寻乡土素材、活用乡土素材和用好乡土素材三个角度,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落实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农村教师运用“互联网+教研”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7-02-21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三味古镇乡土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芬芳乡土行
鲁迅的“三味”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