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0-05-11万春燕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外教学活动历史

万春燕

历史故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产物,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事件或人物的讲述,描述了某个社会的文化形态。讲述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历史进程及事件发生背景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實际的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讲故事、如何讲好故事,以及何时讲故事呢?笔者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新课有效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对整节课堂教学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历史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用一个有悬念的小故事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真相的欲望,从而把学生有效带入新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选择导入新课所用的悬念故事内容时,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故事内容与新课内容高度相关。如果教师选择的故事内容与新课内容关联度不高,在从讲故事环节转入新课教学活动时,极易出现两者衔接生硬的现象,让学生产生教师在强行转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感觉,无法在不知不觉间有效导入新课内容。其二,故事内容要合情合理。如果教师为制造悬念而故意选用一些如哗众取宠、夸大其词、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故事,看似课堂气氛热闹,其在实质上却违背了历史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无法达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寓育人于教学中”的目的,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及提升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将适得其反。

二、课中穿插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随着课程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改革进度的不断深入,以往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效改变。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处于绝对主体地位,而是以引导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协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当家作主”,调动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历史认知结构方面的不足之处,确定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激发学生实现有效突破,而历史故事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穿插应用,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师在统编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为什么西方国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无法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出发:中国社会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到工业化时代,大量工业产品需要市场来消化。结合相应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理解西方国家为什么再次发动鸦片战争,实现教学重点及难点的有效突破。

三、课末拓展历史故事,实现课外有效延伸

在每个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都有很多与事件相关的小故事,教师可以在课堂快结束时,用两到三分钟时间讲述这一类历史故事(事先经过拓展改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内知识向课外的有效延伸。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并要求学生在课余开展课外历史故事阅读,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统编历史七下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关于《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小故事,同时要求学生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能基于教学内容得出自己的理解及感受,并提出问题:文天祥是民族英雄还是爱国英雄?两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实现课本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运用唯物主义辩证观点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精神。

总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有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的需要,灵活选择并在恰当时机讲述或穿插一些幽默、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提升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及优化。

猜你喜欢

课外教学活动历史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新历史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