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则教育中幼儿主体性的缺失与对策

2020-05-11王飞云

教育·综合视线 2020年5期
关键词:玩具规则幼儿园

王飞云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幼儿规则教育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在规则教育中,幼儿主体性缺失现象严重。本文对幼儿园规则教育中幼儿主体性缺失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求唤起幼儿主体性教育回归。

幼儿主体性缺失原因分析

规则教育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育,是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教育,其教育效能毋庸置疑。但不少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落实不够。

忽视师生和谐关系,限制创新导致幼儿的主体性缺失 一般情况下的常规教育,基本上都是以预防为主,许多教师往往担心幼儿做“错”什么而千叮万嘱,甚至在幼儿面前不苟言笑,并采取严格规则高压控制,以求得表面的井然有序。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幼儿和老师之间产生距离,渐渐地,常规教育变味了,乃至偏离了教育的正常轨道。有些教师往往要求幼儿严守規矩,以“乖”和“听话”作为“好孩子”的标准,使得许多幼儿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自我管理意识与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结果导致“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成为空喊的口号。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小朋友张雨涵在认真画画,笔者看她画得已经很不错了,可她还在不断修改着,就问她:“你觉得画成什么样子才不再修改呢?”她认真地回答:“听老师的话,要画得和老师的画一样好。”笔者当时心中一喜,可仔细一想却又黯然了:自己对幼儿的要求是不是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是造成幼儿主体性缺失的重要原因 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宜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而过多强调所有幼儿遵守相同的常规,不宜使用过多的“不行”“不要”“不许”“不能”等指令性言语,从而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举步维艰,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全面理解规则的作用,探讨规则意识的形成和主体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使规则教育真正内化为幼儿的行为意识。

改进策略的建议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交流让规则助力幼儿习惯养成 离开了管理者的科学引领和行动支持,规则教育中幼儿主体性的培养,特别是和谐师幼关系的构建与维护,必然是“纸上谈兵”。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和谐师幼关系构建的基础。教师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提高教学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角色承担能力,真正做到由简单的管理者和知识传授者向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由单纯的教学者,向研究者转变。

同时,教师要蹲下身子和幼儿做朋友,和幼儿一起做游戏,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谈话、交流,倾听幼儿的心声,想办法了解幼儿想做什么、想要什么,并告诉他们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会伤害别人等,这时教师的身份就是幼儿的朋友,幼儿或许会更愿意听老师的话而遵照执行。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幼儿自我产生规则需求 一是采用激励、肯定、树立榜样,或惩罚、否定、体验不良后果等方式,从外部来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例如,有的幼儿不爱护玩具,任意敲打摔砸,造成玩具的损坏,这时教师可以只留下破损的玩具,且不修补更新,同时取走其他玩具,使该幼儿体验到自然惩罚的滋味,从而强化正确使用玩具的意识;也可以通过一些表情或体态语,如摇头叹息、威严的目光、难过的神情,使幼儿产生羞愧感,从而抑制幼儿的行为;还可以通过表扬正确使用玩具的幼儿,使违反规则的幼儿受到警醒,从而间接促其改正错误行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幼儿的道德认知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幼儿中前期以他律为主,进入大班后随着道德认知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开始出现自律。这时,幼儿开始用已有的规则认知来判断和监督自己的行为,但这种调控往往需要具体的动作或语言来辅助强化。比如,教师可以让爱插嘴的幼儿,在着急要插嘴时,用捂嘴的动作进行自我调节;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可以让他时时告诉自己“小手小手要听话”,抑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等。

引导幼儿制定规则,创设情境让幼儿自愿遵守维护规则 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性,变教师所想为幼儿所想,通过组织讨论、进行情境表演、观看录像等活动,引导幼儿回忆和运用自身经验,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述,并提出具体的行为规则,使幼儿更加理解和认同规则,在执行时更自觉主动。例如,给幼儿看两段手工活动的录像。第一段录像中,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每个幼儿都在认真专注地进行剪贴画创作,没有人大声喧哗,桌上地上干净整洁;第二段录像中,同样是剪贴画创作活动,但有许多幼儿在互相吵闹,甚至把剪下来的纸团到处乱扔,桌上地上一片狼藉。看完两段录像后,组织幼儿结合自己在体验阶段的经历,谈谈对这两段录像的观后感,讲讲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为什么;然后启发他们想一想,要为手工活动确定哪些规则。对幼儿提出的具体建议,教师要帮助幼儿组织归纳,将具体的行为内容以规则的形式确定下来,还要对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纠正和解释。幼儿通过直观的对比,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一般都能提出比较合理的建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制定出教学活动规则并自觉遵守。

当然,规则教育中幼儿主体性缺失的原因还有很多,今后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发现,不断研究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法,使幼儿的主体性教育得以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1]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黄葳.主体性教育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玩具规则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规则不规则
平衡玩具
不如吃茶去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