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的路径探讨

2020-05-11刘毅

科技资讯 2020年6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关怀人文

刘毅

摘  要:早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这一命题时学术界还很少有人关注这一话题。然而,近20年来,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加强充满人文关怀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赋予教育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然而,如何将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于、渗透于现实的德育实践活动中,是大家更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更加重要的任务。因为德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只有在德育实践中很好地落实了人文关怀,才能使其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建设人本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尽管这些年来德育人文关怀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我们还是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缺少人文关怀精神甚至背离人文关怀精神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反而损害了德育的声誉。离开了人文关怀,德育难以真正深入人心。

关键词:人文关怀  贯穿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始终  路径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236-02

1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理论产物,也不是用于理论家和学者之间交流的文字工具,而是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观察的基础上写给每一位产业工人阅读的理论作品,也是一部深沉关切人的价值和命运的手稿。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是解开民众的疑点、唤醒人民的觉悟、鼓舞人们的斗志、追求人类的解放。不等于“人类解放”,这些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有不少相关论述,也有不少闪光的思想。这些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第一,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具体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或者是人们的对这种本性的“意识”,即他们的“理性”,而是由全部这些关系的整体决定的。因此,人的本质不是单纯自然的,也不是单纯社会的;不是单纯理性的,也不是单纯感性的。第二,人不仅具有共性,单纯强调人类共性,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义。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表现、改变和完善的。这种现实性和主体性鲜明表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认识到德国哲学具有不关心人民大众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的思辨特征,细枝末节的理论问题,尽可能使抽象晦涩的哲学理论通俗易懂。研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可以清楚地看到,关切人类命运是他们全部研究的根本着眼点和最终归宿。

2  大学生人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践途径关怀大学生人格健全

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协调德育价值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划分标准不同,德育价值亦不同。德育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采取符合受教育者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为德育价值理性的实现提供现实支撑和根本保障。在学校开展德育离不开两类主体。

受教育者积极配合,完成受教育者德性知识外化过程。在这一阶段,受教育者把内化的道德知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的德性行为,并逐步形成道德习惯,此即外化的过程。教育者开展类型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受教育者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提供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使学生在了解与服务社会的同时强化自己的道德认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合作、双向交流,共同评估由道德知识外化的道德行为给社会带来的道德效应,并在此基礎上进一步对德育的内容、方法、载体进行调整,以更契合的方式引导价值主体,价值主体也更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身的德性行为,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社会的和谐发展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天地,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保障每位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德育价值理性的实现与工具理性的发展息息相关,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现实支撑。

3  大学生人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践途径之思想政治素质提高

德育人文关怀超越了传统德育的局限,第一,德育视角全面化。德育人文关怀与传统德育的视角和立场不同,其由单纯的社会本位立场而转向了“社会-个人”本位立场。德育人文关怀所倡导的“社会-个人”本位立场正是德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结果。这种立场的转变既肯定了德育对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肯定了德育对于人的发展所拥有的功能和价值。第二,德育范式生活化。传统德育往往与生活脱离,德育人文关怀则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强调德育即生活。德育人文关怀摒弃传统德育范式的强制性、灌输性,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从生活细节入手,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理解人、关心人,在生活实践中育人、育心、育情、育德,事事德育、时时德育,从人的真实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真实需要,促进人的真实发展。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德育内容系统化。德育人文关怀相对于传统德育发生了根本转变。人既有无限的潜能和多层次的需求,又有深切的追求幸福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这些构成了丰满的人性。德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注与回归,其挖掘人的种种生命潜能,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而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大大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力和潜能,形成公平正义的政治氛围,保障公民权益的充分实现;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思维能够赋予人正能量,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丰富的德育人文关怀意蕴。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辅导能够充分发挥挖掘功能、转换功能和引领功能,培养人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超越旧有思维的束缚,重建积极的思维方式,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激发自身积极向上的成长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生活、生命状态,关照人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与价值。而积极思维影响个体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拥有积极思维的人能够正面看待生命中的境遇,有效地将身边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同时能够有效调节自我,衍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激发自身潜能,创造新的奇迹,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境界,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积极思维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关怀价值,德育不能忽视积极思维的培养。

5  结语

思想政治从内容目标的角度,表现为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的不同取向。德育人文关怀的现实价值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对德育对象进行价值设定时所表现出来的在实际生活中可实现的价值要求;德育的理想价值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对德育对象进行价值设定时所表现出来的预期的、所期望达到的价值要求。德育的现实价值是一种“实然”状态,指向人的现实生活;德育的理想价值是一种“应然”状态,指向人的意义世界。德育人文关怀的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既是一对矛盾体,同时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现实价值是理想价值的基石,理想价值是现实价值的灯塔,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益。

参考文献

[1] 茅临生.在全省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Z].2010-09-19.

[2]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128号)[Z].2010-11-10.

[3]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教工委[2010]8号)[Z].2010.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关怀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
何为“纯粹的知识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