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者服务在提升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上的有效性探析

2020-05-11李小倩

青年与社会 2020年8期
关键词:基层党建高校学生有效性

李小倩

摘 要: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深化和延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活动的开展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省级医科院校学生支部活动应结合学生特点和职业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找好切入点,加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分工和领带,增强志愿者活动的专业性,完善志愿者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形成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机制和反馈机制,才能切实提升基层学生组织活力,真正达到志愿服务育人效果。鉴于此,立足志愿者服务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展调研,做深入研究,切实打造好志愿服务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平台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效果建设,才能对高校党建工作可以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必要的完善。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高校学生;基层党建;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樣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个有益尝试。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基层党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其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形式及机制,并且提供了有效的活动载体,增添了一个教育、培养、考验、评价的平台。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志愿者服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整体发展不均衡,志愿服务的精准度和工作成效及水平有待提高;其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学生党建工作结合的运行模式、保障机制、考核办法有待探索。

根据《志愿者服务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探索和实践》的问卷调查,答卷人数共计254人,全面覆盖了从大一到研究生等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其中中共党员占15.75%,预备党员占10.24%,积极分子占33.07%,共青团员占40.94%。几乎涵盖了学生从共青团员身份到党员身份的各个阶段的转变。问卷涉及个人身份,志愿者精神认知,高校志愿者活动局限与突破,医学生志愿者活动特色要求,党建带团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可能性探索等方面的内容,调研结果较为充分和完善。

经调查统计表明,约90%以上的学生在小学以前便听说“志愿者”这一概念,但大学之前参加志愿活动的同学仅占60%,且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类型主要是环境保护与美化,志愿服务类型主要是与结合专业学习的帮扶活动。这也说明在大学阶段细化和完善志愿者服务活动十分必要。

当今高校基层党建组织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与实际学习工作生活脱节;学生党员入党后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难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实际中;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影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若需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青年志愿者活动入手。

为实现高校志愿精神的普及以及志愿服务的长效化,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基层党建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制定完整的志愿者选拔、管理与保障制度;二大力拓展在校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及内容,推荐项目建设;三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环境,开设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相关培训课程;四校内形成完善可行的志愿服务奖励。

对于医学生而言,参加志愿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奉献爱心,追求医学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信念,以及锻炼自己、提高沟通能力认识社会。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立足自己的专业,在社会大环境中找寻获得感和带有激励性质的获得学分等优势。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尽管做志愿活动有着诸多的益处,但许多医学生却没有参与到志愿服务的群体中来,这其中有各方面的因素,最为主要的就是时间因素,众所周知,医学生课业紧张,闲暇时间较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比较少,因此志愿活动会与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相冲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选择去做志愿活动。

对于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中,缺少针对大学生志愿者优秀表现的发现、评判以及奖励标准,激励方式存在缺陷,功利化现象略微严重且社会环境支撑有限,物质激励不足,缺乏吸引力。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高校应建立健全有关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政策。7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综合测评中设立社会实践学分,给予加分鼓励或“入党推优”中给予优先考虑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对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毕业生就业优先考虑和奖金补贴等政策也可一定程度的激励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

医学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应当结合专业,贴近人民群众实际需求,注重服务的长效机制传承。大力促进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利于医学生建立起成功接触与体验社会的通道,可以更早熟悉职业环境,其次,还可以提早锻炼一学生的真实服务水平,提升职业自豪感;再者,志愿服务有利于促使医学生补充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提升个人能力,明晰知晓专业价值,提升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树立必要的职业道德,为职场沟通提前打基础。

医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和教育引导活动,有利于班级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形成,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有利于发挥党员以及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利于拓展党员志愿活动的新领域,创新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有利于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责任意识的担当,奉献精神的塑造,无形中强化了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人文情怀;以党建带团建,有助于共青团建设及团员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开展;客观上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和事,给予了别人爱和温暖;

医学院校学生支部活动应结合学生特点和职业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找好切入点,加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分工和领带,增强志愿者活动的专业性,完善志愿者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形成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机制和反馈机制,是才能切实提升基层学生组织活力,真正达到志愿服务育人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给出我们很多启示,河北医科大学也进行了很多实践:

一、完善平台建设,树立全局意识

站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职业发展的角度,由学校党委联合团委等部门统一规划志愿者服务的时间、时长、内容,并形成一定的反馈体系和机制,确保志愿者服务组织领导机架完整,平台明确,组织有力,服务到位。近年来学校推行的“第二课堂”活动就在广大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临床学院的党员工作室、爱心小屋互助站、大学生健康快乐指导中心的设立,更是在实际层面解决了很多学生适应、职业规划、心理帮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 打造专业队伍,形成品牌效应

根据学生志愿者的本专科、研究生层次,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专业基础,临床技能不同阶段的积累和锻炼,最为重要的是在开展支医志愿者活动时,执业医资格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本专科和研究生志愿者队伍,专人专管,统筹协调,配合开展党中央、团中央的相关支医支教等相关“下乡”活动。保证“博士团”支医活动等老品牌的继续发扬光大,也增加特色建设,比如建华校区志愿者服务协会,同时形成专业的小方向,例如“微爱”党小组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组织等。

三、 丰富服务内容,增加特色建设

开展本专科和研究生阶段不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本专科侧重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感知和辅助实践,例如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相献、器官捐献、艾滋病疾控预防、医院导医导诊、康复中心实践等志愿者服务,从而形成不同于一般高校的志愿者活动,引导医学生人文情怀的养成: 研究生团队则充分利用其专业基础牢固,临床技能熟练,开展相应的支教支医等活动,重在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问题和乡医的培训工作。

四、 建設长效机制,完善反馈渠道

充分考虑到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党员培养和基层党建中的促进作用,制定形成细致有效的反馈和考核机制,不但有利于全面培养考察党员,同时增强了基层党建的活力。根据医学生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职业发展等方面,在现有基础上整合和系统化志愿者服务的范围、内容、时段,充分发挥本科生、研究生不同阶段学生专业基底,引导学生在自己专业领域提前接触、观摩、实践与自身专业和职业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努力立足社会实际热点需求,诸如“养老”“康复”等领域的问题,运用自身所学和技术,不断拓展和丰富党员志愿者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志远.志愿者服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总497)

[2] 陈金星.试论党员志愿者服务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功能和意义[J].精神文明建设,2012.

[3] 张静,刘启昌,段锦龙,等.以党建带团建促进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J].高校管理,2013(29).

[4] 伍廉松.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构建[J].青年事务与政策,2017(01).

[5] 李欢,李先耀.医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作用与志愿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3(12).

[6] 罗琳,刘丽萍,赵庆华,等.医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及态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14).

猜你喜欢

基层党建高校学生有效性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