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

2020-05-11魏厚钱魏莉莉朱佳琳李柯王淯霄

青年与社会 2020年8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高校大学生

魏厚钱 魏莉莉 朱佳琳 李柯 王淯霄

摘 要:调研发现,当代高校大学生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整体呈现积极正面的趋势,同时也存在理想信念淡薄、对宗教内涵认识不足、受民族家族影响深刻等问题,充分显示了当前高校宗教渗透问题的现实性和严峻性。需要充分联动社会、高校、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力量,有针对性地做好宗教渗透防范工作。要不断优化课程思政与管理育人,搭建宣传教育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宗教事务管理,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

一、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重要性(问题的提出)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信仰以感知为基础,具有普遍性、导向性和阶级性。“信”是理性中的认同,“仰”是情感中的追随。根据《汉语大词典》中对信仰的定义,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以此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作为一种肯定性思维,给人的意识以可靠、安全和归属的感觉。总的来讲,信仰对于激励人类行为、提高道德水平和集体凝聚力具有促进作用。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高校学生的信仰状况尤其是宗教信仰状況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塑成的青年阶段,这一阶段其思维易情绪化、走极端,对宗教内涵认识模糊并有一定好奇心,如果在缺乏正确宗教观的引导下,相对于具有一定社会阅历的成年人更容易出现对宗教错误认识和歪曲理解,甚至形成各类迷信的观点或错误的观念,这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因此,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是目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二、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分析--以杭州高校为例

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高校众多,因此杭州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应该有较高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高校为浙江理工大学等在杭高校,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 130份。调查分为是否信仰宗教两类调查对象,无宗教信仰者侧重了解他们对宗教的看法和对宗教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宗教信仰者侧重了解信仰宗教的原因和接触宗教的途径。

(一)杭州高校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基本信息

从调查对象性别比例上来看,男性占60%,女性占40%。从调查对象的民族分布来看,汉族占绝对多数,占总人数的93.08%。从调查对象的成长环境来看,成长于农村占比68.46%,成长于城市的占比31.54%。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占比24.62%,共青团员占比68.46%,群众比例6.92%。调查对象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占比93.85%。

(二)杭州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分析

关于是否有明确的宗教信仰,6.15%有明确宗教信仰,18.46%没有宗教信仰,75.38%信仰科学和共产主义。为了避免部分调查对象掩饰自己真实的宗教信仰,在调查问卷中增加了关于对身边同学朋友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其中40.77%没有宗教信仰,9.23%信仰佛教,23.08%信仰基督教,2.31%信仰基督教。关于调查对象的家庭成员的宗教信仰状况,其中55.38%的家庭成员没有宗教信仰,30%信仰佛教,10.77%信仰基督教,信仰道教、伊斯兰教各1人,占比0.77%。关于调查对象的信仰状况,6.15%信仰佛教;1.54%信仰基督教,82.31%不信教,9.23%信仰其他。

(三)高校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状况

关于信仰宗教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82.31%的学生不信仰宗教,其他认为信仰宗教的原因主要是精神慰藉、心灵寄托以及祈福保佑家人平安。关于接触宗教的途径,朋友家人介绍、网络电视和书籍是集中主要的传播途径。从未参加过相关宗教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0%,偶尔参加宗教活动的占比17.69%。关于宗教本质的认识,61.54%的学生认为宗教是一种古老的历史文化,5.38%的学生认为宗教属于封建愚昧和迷信,20.77%认为属于唯心主义产物。38.46%认为大学生不应信仰宗教,56.92%认为无所谓。关于宗教与科学是否对立的问题,56.92%认为宗教与科学对立可协调,9.23%认为对立不可协调,20.77%认为两者关系不对立,13.08%认为两者关系说不清。关于高校内是否应当进行宗教活动,其中39.23%认为应当坚决制止,59.23%认为不提倡不制止。83.08%的学生表示未在校园内遇到传教行为,16.15%的学生表示偶尔会遇到传教或邀请参加宗教活动的行为。关于如何应对校园内传教活动的问题,20.77%选择制止并向学校反映或报警,63.85%选择果断拒绝,13.85%认为无所谓。

三、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与和平演变。当代大学生成长阶段正处于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替、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社会变化快速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加深,西方社会价值取向不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对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引导和自身心智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大学生宗教信仰同民族、家族、家庭宗教信仰的联系在加强。在调查中,关于调查对象家庭成员的宗教信仰状况,其中家庭成员没有宗教信仰的占比55.38%,信仰佛教的占比30%,信仰基督教占比10.77%,信仰道教、伊斯兰教各占比0.77%。少数民族信仰宗教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因素,来着少数民族和信教家庭的学生比其他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更高。在中国社会家庭宗教信仰不断发展的态势下,家族、家庭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的心理—情感—意识—信念的影响,相较于在学校收到的教育影响更为深刻具体。

第二,个别大学生自身理想信念淡薄,对宗教及相关政策缺乏正确认识。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个别学生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辨别不清、缺乏警惕。调查中,认为高校大学生不应该信仰宗教的有50人,占比38.46%,认为无所谓的74人,占比56.92%,60%的被调查者认为党员或者团员不能信仰宗教。充分说明当前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对宗教缺乏正确认识,意识形态观念淡薄。调查中关于高校内是否应当进行宗教活动,其中39.23%的学生认为应坚决制止;59.23%的学生认为不提倡不制止。

第三,宗教信仰迎合了高校学生对人际交往与解决心理问题的迫切需求。在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的环境下,高校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的诱惑较多,毕业时面临的个体生存差距、就业严峻等问题集中呈现,生命价值追求、终极关切问题也是大学生在塑造三观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项重大问题。精神世界往往容易出现空虚寂寥的状态,内心更需要一个平和宁静的精神状态。在精神需求强烈的状况下,宗教文化神秘丰富的内涵特性是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在其他文化和信仰无法给予及时准确的答案时,宗教文化的核心問题即人的终极关切问题便符合了高校学生的内心需求。

四、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的策略

在调查中发现,关于对宗教的了解程度,60.77%的人表示不太了解,19.23%的人表示大致了解,只有1.54%人表示非常了解。关于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73.85%人认为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利有弊;2人认为只有利,1人认为只有弊,31人认为说不清。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对宗教缺乏正确充分的理解认识,对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还不够充分。高校要加强宗教知识的教育宣讲,帮助高校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内涵本质。高校要利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重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工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观点和方法,开展对宗教文化知识宣传的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一)优化课程思政与管理育人,搭建宣传教育平台。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核心问题在理想信念方面。高校要密切关注大学生有没有理想信仰以及理想信仰是什么。人的意识形态只有用另一种更具说服力、影响力、感染力的信仰力量才能有效制衡和导引。通过相关管理部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其他课程教师等,将课程思政、管理育人相结合,搭建宣传教育平台,让大学生有科学多样的渠道去了解宗教,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宗教,用正当的行为去抵制不法宗教。同时,丰富和创新教育形式,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的教育,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确保将马克思主义内涵充分阐述并内化于心,外化与形。

(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精神文化世界的空虚贫瘠是高校学生主动接触宗教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要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依托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消除各类消极社会思潮对部分大学生的影响,消除历史、道德、价值虚无主义的不断渗透,从而防止消极懈怠、厌世厌学、奢靡享乐等负面状态在大学生身上的滋生蔓延。一方面,通过丰富校园文化,去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现实生活和学习工作,努力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达到目标,实现梦想。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思考、处理和解决事情的能力,来增强自信,强大内心,引导学生将着眼点放到自身未来发展上来。

(三)加强校园宗教事务管理,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高校各部门要充分调研分析高校学生的信仰状况,以问题为导向,依法加强校园宗教事务管理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当前的高校防控网络以公安派出所机构 -学校相关部门-学院学工系统-班级联系人等为主要线路,然而该信息传输系统效率有待提高。各线路之间要形成联动,在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严厉打击和杜绝一切校园内违法违纪的宗教行为。当前西方文化渗透的方式和手段呈现多样化、隐蔽化的趋势,通过拉拢教师,争夺社会主义讲台,以捐资助学、赞助学生活动、学术交流与公益讲座等形式为掩护来传播西方价值理念。这要求各级党委、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校内各有关部门加强课堂教学、学生社团等重点领域的管控,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73.

[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6-04.

[3] 郑亚楠,常春英.浅谈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3(27):38-39.

[4] 王永智.新时期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4):78-82.

[5] 赵煜丹,贾磊.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19(24):149-150.

[6] 胡林梅.互联网格局下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与应对机制[J].管理观察,2019(07):155-157+162.

[7] 周莲,陈琦.高校大学生的宗教观及其教育引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2):33-34.

[8] 于翔,包迪鸿,刘永杰,蔡文舢.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04):29-34.

基金项目:文章为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统战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Z201903Y;文章为2019年度浙江理工大学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yb201902。

作者简介:魏厚钱(1992- ),男,汉族,山东济南人,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思政辅导员。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