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全育人”破解高职育人新形势困局探究

2020-05-09冷书君葛媛媛

职业时空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冷书君 葛媛媛

摘要:“三全育人”的理念具有原创性,是完全植根于中国高校沃土而孕育出的有效的育人理念。以Z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教学单位——师范教育分院近三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为个案展开研究,在宏观分析新形势、新情况特点的背景下,通过座访谈的研究方法掌握该分院2017-2019年招生生源情况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呈现出的新特点、新问题,以“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为理念和方法支撑,归纳总结出刚柔并济,开启全员育人模式;精准施教,盘活一、二课堂优势互补;优化队伍,全方位选树榜样典型等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全员育人模式;多元化的学生结构

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给出明确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时代更呼唤新作为。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培育时代新人”已成为国家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共同期盼与嘱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1],在新时代中若想办出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务必在认清新形势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结合新形势下产生的新情况,在理清育人工作内容的同时,运用新理念、实践新变革才能有效完成国家和人民给予的时代重托,才能开创性地打开“育时代新人”的积极局面。

在高职高专的专业类别中师范类专业教育有其独特性与重要性。师范类专业是为践行教育报国的基础性专业,是培育“四有”好老师的前提保障,更是决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奠基工程。所以,抓好抓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高职师范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虽然稍好于同层次其他专业学生,但是该群体依然具有高职学生与身俱来的普遍特点,比如: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自由等问题。所以,在新形势下关注高职师范类专业学生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全面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可行对策以确保育人质量,对有效提高立德树人总体工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Z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Z职院)的二级教学单位——师范教育分院近三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为个案展开研究,在宏观分析新形势、新情況特点的背景下,通过调查(主要借助座访谈的研究方法)掌握该分院2017-2019年招生生源情况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呈现出的新特点、新问题,以“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为理念和方法支撑,归纳总结出刚柔并济,开启全员育人模式;精准施教,盘活一、二课堂优势互补;优化队伍,全方位选树榜样典型等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一、新形势“新”在哪儿

所谓“新形势”是对当下政策指引、招生生源多元化的准确定位及现状分析。Z职院自2017年实行单招制度以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更是实现3000人大关的历史性突破。2019年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今年扩招100万人的任务,……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人才资源保障。[2]Z职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扩招工作认真落实,该院的师范教育分院在此大势下也实现了一次性招生突破600人的良好局面:由2018年的招生人数422人增加为现在的682人。

事物发展都有两面性,招生喜人的局面也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自辽宁省示范高职院校探索单独自主招生以来,Z职院的单招生比例逐年增加。单招制度的实行,无异于注册入学,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招生的生源质量逐年走低,生源类型更加多元化。

从招生类型来看:有普高统招生,三校生统招,普高单招生,三校生单招,五年制转段及五年制招生。从招生区域来看,不再是局限于省内招生,Z职院的招生触角已面向全国,并且招生形式大好。从招生的民族构成来看,近三年来,少数民族类别占比持续增加,尤其是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增多。生源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学情的复杂。[3]这些新情况、新形式倒逼Z职院必须积极思考如何把住质量关,真正办出让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

二、Z职院师范教育分院近三年生源结构情况及特点分析

(一)近三年招生总体情况

2017年师范教育分院招生总人数为542人,2018年由于招生政策调整当年录取招生422人,2019年招生突破600人,共录取682人。其中,近三年的各专业(高职学前教育、高职小学教育及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录取人数详见图1。从柱形图1可知,师范教育分院招生情势大好:由于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社会幼教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需求较为迫切,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前景较为乐观;小学教育专业在2017、2018两年招生中,招生人数基本持平,从2018招生至今,实现招生人数翻倍地增长,高升的人数与提高外省计划数及较高报到率呈正相关。良好的招生局面一是对师范教育分院育人质量的充分肯定,也是对Z职院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把质量出口关、塑造育人优质口碑的极大认可,更是Z职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的生动体现。

(二)少数民族学生招生情况

由图2可见,师范教育分院招生的少数民族学生在2019年成6倍的激增,其中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成4倍的增长。2019年录取的188名少数民族学生占当年录取总人数的28%,共涉及18个少数民族类别。而2017年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当年录取总数仅为3%,2018年该比例为8%。少数民族学生的骤然增加为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带来积极作用,同时多民族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因文化价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异同引发的不和谐,也亟待学工人员去思考并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数量增多的同时,2019招生的47名新疆维吾尔族学生中有14人是民考民(少数民族学生在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时,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考生。民考民考生不同于民考汉考生,其汉语基础较为薄弱,这无形中给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多类型生源结构呈现出的问题

通过对2017、2018、2019年生源的日常教育管理及随机座访谈调查,发现生源总体质量有下滑趋势,新疆维吾尔族学生的增多也为育人工作带来一定挑战。尤其在2019年招生人数增多的情况下,将迫使学工人员倾注更多精力才能有效解决各类育人问题。总体来说,多类型生源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00、01后”鲜明的时代特点

2018-2019年入学的学生多为“00、01后”,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于“90后”。“00、01后”出生的时代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化、全球化及网络化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追求更快、更新、更好的时代背景下,他们衣食无忧,生活环境宽松自由,各类优质资源触手可得。在丰盈的物质基础和较高的精神追求熏陶下,“00、01后”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关注力的提高,“00、01后”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但个人主义倾向浓厚,合作意识淡薄;他们自信张扬,但心理问题凸显,抗挫折能力较弱;他们喜欢新、奇、特的事物,但辨别力不高。这些鲜明的带有时代烙印的个性特点,都需要学工人员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育人方法,才能对“00、01后”群体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培养。

(二)新疆维吾尔族学生人数增多

由前文的图2可知,2019年招生的新疆维吾尔族学生人数增多,并且首次出现民考民考生。这部分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基础薄弱,在与该群体的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座谈中了解到,日常的师生交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据任课教师反馈,多数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可以听懂教师的教学内容,但是当任课教师提问时,被提问的维吾尔族学生不能有效组织语言,不能十分准确地表达所思所想,需要任课教师帮助组织、复述被提问同学的答案,才能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想象,新疆维吾尔族学生不论是民考汉考生,还是民考民考生,“虽然和汉族同学一样面临新的环境,但维吾尔族同学需适应要转变的更多……这些问题都会引起一部分同学出现挫折、退缩、压力和忧虑。”[4]全汉语教学的环境,多民族的融合共存,这些复杂情况给维吾尔族学生带来的挑战可想而知。针对全程汉语教学的学习过程来说,维吾尔族学生有效学习教学内容,教师有效实现教学目标,都是一种挑战。座谈中有教师表示,民考民考生听课状态有时会出现一脸茫然的情况,不知教师所云何物。

(三)注册式入学增加育人工作难度

前文提到单招制度的实施无异于注册式入学:宽口径、低门槛的招生标准使学生质量无法保证。单招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具有共性:调查发现单招学生中充斥着大量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5]这部分学生经常是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下课则闲逛、不务正业。据座谈教师反映,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较难调动,“抬头率”“点头率”不尽如人意。在学习动机缺失,学习思考处于被动状态的状况下,教育目标如期实现有一定难度。

四、“三全育人”理念观照下的可行对策

针对近三年的生源构成情况和特点,想提高育人工作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宽口径的高入学率带来的是如何严把出口关的系统性思考。如何能使学生经过三年、五年的教育培养,顺利通过社会验收成为合格的毕业生、优质的就业者,这是Z学院顶层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更是二级分院系基层一线学工人员无法回避的考题。把住出口关,绝不是在临近毕业时突击式地紧抓紧管学生就会有成效,应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以“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统领整个育人过程,应有目的、有步骤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6](以下简称“三全育人”)。“三全育人”的理念具有原创性,是完全植根于中国高校沃土而孕育出的有效的育人理念。“‘三全育人理念中对于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和教育过程的统筹安排,实际上暗含了教育的四个基本问题,针对人、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等多个范畴进行了系统设计”。[7]面对扩招大势、生源结构多样化及特点复杂化,新疆维吾尔族考生入学人数倍增等现实情况,亟需通过“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来开展切实可行的育人工作。经过对理论的充分研读,对实践的探索总结,本研究提出如下操作性较强的对策,以便更好开展育人工作。

(一)刚柔并济,开启全员育人模式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应通过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开展具体工作。即通过刚性制度来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通过柔性制度来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8]良好的纪律是有效學习的前提,更是保障其他育人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所以,首先应通过建立具有可操作、可量化的管理制度去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借用制度的效力强化学生行为规范,使学生摒弃我行我素、个人优先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同时,学院的每位教职工,或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或学院后勤的清洁服务人员,都应自觉履行育人职责。

所谓“全员育人”即实现人人育人的大格局、大气候,高职院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作为“三全育人”的人员要素,都应自觉结合自身岗位工作,找准育人工作的结合点,通过情感关怀等柔性、显性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温和育人工作方式积极正向地引导学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最终形成学生养成教育和谐发展的积极局面。

(二)精准施教,盘活一、二课堂优势互补

学工人员一定要有高的站位和统领全局的思想,能够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开展有效的育人工作。明确统招生、单招生、三校生统招、三校生单招、五年制学生以及不同民族学生文化风俗及特点,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日常教育管理。这里要充分运用“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把握好精准施教的育人方法。要针对具有不同学情特点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让育人工作走深走实,产生积极效应,尤其针对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更要掌握恰当的育人方法。“由于历史、环境、文化传统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也有独特性。”[9]通过育人实践发现,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有的性格开朗随和,但也有的学生言行举止十分内敛谨慎,不擅表达,对师长的关心关怀有时不能完全地敞开心扉。面对这样的情况,学工人员应掌握恰当的沟通技巧,找准有效交流的切入点,做到以真情换真心。同时,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应尊重其民族习惯的同时学会换位思考,以强大的育人合力积极引导此群体的正向发展。

针对多元化的学生结构特点,如何将这些曾经的“差生”,通过教育培养使他们实现扬眉吐气的“人生逆袭”,这是高职院校始终要思考的问题。第一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需要融入课堂思政的育人理念,通过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标配”给学生浓郁的家国情怀,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一个国家培养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德”。[10]只有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而不是狭隘短视的利己主义者,才能正确回答“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时代提问。所谓“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则要求学工队伍人员高效利用好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将那些课余时间充分整合利用。自2016年由团中央率先试点实施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精准施教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育人工作不是简单的生产制作,如果以生产要求的目标实现流水线式的标准化人才培养,那我们的育人工作无异于是糟糕且失败的。应树立“人人皆不同,人人可成才”的育人理念。其中,以素质教育提升为核心目的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能有效盘活与第一课堂的融通链接,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价值目标。所以,在实际育人工作中应将第一、第二课堂有效衔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平台,使学生与外界即社会、世界连接起来,使学生与社会、世界融为一体,实现一、二课堂的优势互补。

(三)优化队伍,全方位选树榜样典型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主抓该群体的建设培养将对育人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为此,应严格遴选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并定期对其开展专题培训工作,以帮助学生干部更好地成长进步。学工人员应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让学生干部明确自身职责,明确作为学生干部进行日常管理检查的目的何在,和自己作为学生干部的权限与使命担当,使学生干部明确不能滥用权力,甚至在无知中泛化权力最终形成一定的官僚主义作风的危害性。学工人员应通过党性活动、主题培训(学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教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载体,有针对性地塑造培养学生干部品格与风貌,使其明确要想进行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自己要先有威信和风范,并时刻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院训,这样普通同学才知道向谁看齐、跟谁对标。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双重标准开展工作势必造成同辈群体的恶性抵制。

同时,要进行选树榜样教育。榜样就是旗帜,就是风尚,其力量也是无穷的。尤其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榜样效应往往可以产生催人奋进的育人效果。在选树榜样对象时也应遵循“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不光要选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也要遴选出毕业生中的卓越分子,更要通过“学生画像”[11](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学生成为学霸、学渣的可能趋势,分析学生群体及个人的特点)将学习、表现进步大的普通同学也列为学习的榜样。通过选树榜样活动,让学生浸润在向上向善的清风正气中,从而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新形势需要新变革,新形势需要新方法,新形势更需要新理念,“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已成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有效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工作模式。时代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越需要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当下,在宏观分析新形势、新情况的背景下,要不断革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交出令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答卷和培养“四有”好教师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冷书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12):109-112.

[2] 人民网.李克强:加快培育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让更多有志青年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EB/OL].[2019-11-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404/c1024-31014911.html

[3] 周美川.高職院校多类型生源学情分析与对策[J].甘肃科技,2017(03):30-32,39.

[4] 胡菲菲.新疆高职维吾尔族学生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12-13.

[5] 蒋寒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学习需求与学情分析[J].才智,2019(05):206.

[6]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 [C],2016.12.

[7] 蒋广学.“全环境育人”理念的阐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4):29-31.

[8] 姜洋.以学情为本,刚柔并济[J].当代职业教育,2013(12):27-29.

[9] 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5.

[10] 牛晓靖.浅析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河北职业教育,2019(04):106-108.

[11] 网易新闻.大数据研发“学生画像”谁会成为“学霸”“学渣”可预测 [EB/OL].[2019-11-22].http://news.163.com/15/0827/05/B20K46LH00014AED_mobile.html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