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年级几何微课的开发流程研究

2020-05-09梁耀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几何教学微课策略

梁耀坤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现代教育是以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随着个性化学习对教育资源的要求逐渐提升,“微课”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微课的很多优点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式变革。基于此,本文对四年级几何微课的开发流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几何教学 微课 策略

一、微课的概念

和以往的45分钟为一课时的传统课堂不同,微课的时长大概在5~15分钟左右,是一种概括化的整合视频,使漫长的传统课堂略缩为了精致的小视频。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讲解了系统、科学的知识。最早发明微课的国家是美国,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整合,微课逐渐走进了世界各个国家,并收获了良好的应用反馈,微课由于具有时间短的特征,因此无法把所有内容都录制到视频中去,教师的讲解主要以重难点为主,这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效率[1]

二、小学阶段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几何图形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大部分教师都能够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几何教学的基本性质,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猜想、验证得到正确的结论。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图形的认识有时比较片面,对很多概念都会产生混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具体描述。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由于种种条件原因无法给学生更直观的表象进行观察,只注重对结果的探索,因此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2]

2.忽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分类思维的养成。对图形进行分类是学好几何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际的几何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注重对几何概念的解读,却忽视了对概念间关系的解读,其实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对类属图形的概念进行区分和联系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将概念间的关系割裂,就会造成知识结构模型的分裂,对图形的区分概念模糊,不明确合理的分类标准,不利于分类思维的养成.

3.忽视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不利于学生转化思想的形成。在小学的几何教学中,图形与图形的关系十分密切,两种图形间总有着相同的元素[3]。对图形进行量的计算一般要用已有的知识来进行解答,学生如果对转化方法掌握的较为扎实的话,就对提升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只是对概念进行讲解,就让学生对公式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没有进行探索就得到了结论,这不利于学生转化思想的培养。

4.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数”和“形”是两个重要的成分,两者紧密结合[4]。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公式进行计算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只对公式进行机械性记忆,教师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四年级几何微课的开发流程设计策略

微课具有时间短的特点,它的教学重难点凸出,内容精简,非常符合学生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同时,传统的课前预习使学生无从下手,预习起来十分吃力,书本知识的枯燥和抽象使学生厌倦了预习,但是微课却能够通过动画、图片等有趣的媒介巧妙地辅助学生进行预习。

1.创建故事情境,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发展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知识,教师不应该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是在帮助和引导的作用下,使儿童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微课时对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完美展现,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出必要的资源,使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自主形成知識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学应该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微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把情景的创设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情境创设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更有利于学生对情景的理解,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现实生活中购买桌布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设计对话式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明确几何知识的内涵。微课使几何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查缺补漏的作用,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学生愿意在微课的学习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独学而无友”,没有合作伙伴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孤独,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可以将教师的讲解融入一些情节、人物、画面,引入伙伴的概念,让学生在模拟的对话中进行学习,这样的设计会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师生互动,在双边活动中总结结合规律。教学是师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能够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师生交互的环节,互动的“动”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动手,还体现在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使用微课资源,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四年级数学的几何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但是其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只有利用好了微课这一优质的资源,才能实现几何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志明.利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49.

[2]祝琳.见微知著:将微课引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6(28):22.

[3]黄彩霰.让课堂“微”起来——《“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阶段性总结[J].小学教学参考,2016(17):50-51.

[4]刘素.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5(12):62-65.

猜你喜欢

几何教学微课策略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高初中学生几何推理能力的方法略谈
注重立体教学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探微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几何现状调查研究
数形结合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