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腔静脉冷冻消融致膈神经麻痹及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再射频消融一例

2020-05-09张保俭秦奋白帆马应旭刘娜李标孙超涂涛周胜华刘启明

关键词:肺静脉消融术心房

张保俭 秦奋 白帆 马应旭 刘娜 李标 孙超 涂涛 周胜华 刘启明

作者单位: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长沙410011)

2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CCU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患者男性,64岁,因“反复心悸、头晕、黑矇7年余”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7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悸、头晕、黑矇,发作时伴有胸闷、胸痛,无晕厥,症状每次持续1~2 h后可自行缓解.症状发作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先后服用美托洛尔、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上述症状仍反复发作.18个月前第一次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入院时ECG显示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左房内径(LAD)35 mm,右房内径(RAD)35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7 mm,左室射血分数(LVEF)0.62,排除心房血栓及其他相关禁忌证后,经术前讨论后决定行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

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单.1%利多卡因局麻下成功穿刺右侧颈内静脉1处、右侧股静脉2处.导丝指引下在右侧颈内静脉和右侧股静脉分别置入6F静脉血管鞘,并沿鞘分别送标准10极和4极标测电极至冠状静脉窦(CS)和右室心尖部.长导丝指引下在右侧股静脉置入8.5F L1 Swartz长鞘,退出导丝后沿Swartz长鞘送房间隔穿刺针至卵圆窝部位后成功行房间隔穿刺,退出房间隔穿刺针后长导丝指引下送Swartz长鞘至左心房.沿Swartz长鞘行左右肺静脉逆行造影,明确肺静脉前庭.术中房颤发作,沿Swartz长鞘将直径为28 mm冷冻球囊(Arctic Front Advance)及20 mm 8极环形标测电极(Archieve)导管送至肺静脉前庭,依次进行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冷冻消融,双侧肺静脉心房电隔离成功后房颤仍未终止,给予电复律,房颤短暂转复后不能维持窦律.遂将冷冻球囊和Archieve电极回撤至右房并送至上腔静脉(SVC)入口,记录到SVC内高频紊乱电位(图1).行SVC造影确定冷冻球囊封堵情况后(图2),在4极标测电极持续膈神经起搏下(输出电压10 V,脉宽2 ms,频率50次/分)进行SVC冷冻消融.在以-41℃和-40℃两次冷冻40 s后(图2A),冠状静脉窦(CS)电极示房颤终止恢复窦律,但Archieve电极显示SVC内仍存在高频紊乱电位(图3),表明SVC传出阻滞.第三次冷冻消融SVC至-41℃/60 s(图2B)时,Archieve电极显示SVC内电位消失(图4),表明SVC传入阻滞,证实SVC心房电隔离.继续巩固冷冻至-41℃/76 s时X线透视下见右侧膈肌运动幅度减弱,立即停止冷冻,术毕.

图1 冷冻消融术中冷冻SVC前房颤发作时电生理图

图2 冷冻消融SVC术中SVC造影确定冷冻球囊封堵情况的X线影像

图3 冷冻消融SVC术中第一和第二次冷冻SVC后电生理图

图4 冷冻消融SVC术中第三次冷冻SVC后电生理图

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轻微气促,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侧膈肌较术前明显上抬(图5A),较左侧膈肌也明显抬高(图5B),证实患者出现右侧膈神经麻痹(PNP),对症处理后患者出院.冷冻消融术后10天患者出现右侧腹股沟区肿块,约拇指大小,站立位脱出并可进入阴囊,平卧或用手可回纳,不伴发热、腹痛、腹胀,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腹股沟疝”,遂行保守治疗.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诉气促,症状稍微减轻,房颤未再发作.术后70天患者至本院随访,诉气促症状减轻,X线胸片显示右侧膈肌位置较左侧明显上抬(图5C);且患者窦律不能维持,房颤反复发作.术后100天患者至本院随访,诉气促症状明显减轻,但X线胸片依然显示右侧膈肌位置较左侧明显上抬(图5D).患者术后6个月至本院行“腹腔镜下右侧腹股沟疝网片修补术”,诉气促症状完全消失,复查X线胸片显示右侧膈肌位置未较左侧膈肌上抬,已完全恢复正常(图5E),表明右侧PNP恢复.

图5 X线影像

3个月前患者因在家中反复发作房颤,不能忍受心悸等症状,再次来本院寻求手术治疗,入院诊断为“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入院ECG显示窦律,复查TEE结果示:LAD 35 mm,RAD 35 mm,LVEDD 45 mm,LVEF0.64,排除心房血栓及其他相关禁忌证后,经讨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术中在X线影像和Carto C3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下行左上、右上肺静脉补点射频消融(左下、右下肺静脉无电位),达到肺静脉心房电隔离.标测消融导管显示SVC内高频紊乱电位,SVC造影显示SVC无狭窄(图5F),遂行SVC射频消融达到SVC心房电隔离.观察30 min后,SVC内无电位,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并行心房高频刺激,未诱发房颤.术毕,退出所有导管并拔除鞘管,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止血.术中、术后无心包压塞、迷走神经反应、无膈神经损伤(PNI)和窦性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无心悸、无房颤再发,亦无气促不适等表现.

讨论 房颤消融过程中行右肺静脉或者SVC电隔离时最易损伤右侧膈神经,这是由于右肺静脉/SVC与右侧膈神经在解剖学上的密切毗邻所致[1].各种消融能量包括射频和冷冻消融等均可能导致PNI的发生,但研究显示冷冻消融发生PNI的比例明显高于射频消融[2],其中射频消融导致的一过性PNI的发生率为0~1%,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导致PNI的发生率达到2.7%~3.5%[3-4].据报道,房颤消融术引起的PNI中绝大多数为一过性PNI[5],包括早期PNI和PNI,前者指任何可检测到的PNI但尚未表现出膈肌移动减弱,后者指出现任意一种膈肌移动减弱表现,但在手术结束前即可解决或恢复.然而仍有0.3%的患者在术后遗留有膈神经功能障碍即出现PNP[6],这是指经X线影像上膈肌抬高表现证实的膈肌麻痹.

目前关于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后出现PNI/PNP并发症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肺静脉电隔离术式的,关于射频和冷冻消融SVC的文献报道较少.Tsai等[7]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射频消融可有效治疗SVC起源的阵发性房颤,8例患者均无PNI等并发症.马长生等[8]在国内最早报道射频消融有效治疗SVC内局灶起源的阵发性房颤一例,未见PNI等并发症.而近期张林忠等[9]对22例射频消融SVC起源房颤和5例SVC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总结,发现术中、术后无PNI等并发症,且研究显示SVC射频消融电隔离后的长期随访效果较好.而关于冷冻消融SVC的报道和病例则更为少见.一项梅奥诊所的回顾性研究[10]纳入了7例已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进行SVC冷冻消融治疗,消融过程中持续起搏膈神经,其中6例患者在消融术后恢复窦律,无PNI等主要并发症,而1例患者冷冻时出现PNI,立即停止冷冻.Canpolat等[11]对1例年轻女性患者进行冷冻消融肺静脉后,将球囊移至SVCG右房连接处进行冷冻消融,术后患者恢复窦律,未见PNI,随访过程中亦未见房颤复发.而张浩等[12]在国内首次报道应用冷冻球囊进行SVC电隔离治疗,研究者对4例房颤(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各2例)患者行第二代冷冻球囊冷冻消融术,在肺静脉电隔离后进行SVC冷冻消融,均完成了SVC电隔离,且术中、术后无PNP等主要并发症.

对本报道中的病例手术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冷冻消融SVC术中影像显示第三次冷冻时的球囊位置过深;且在SVC内电位消失后未及时停止冷冻.这些情况会导致冷冻能量在局部累积,可能是导致PNP发生的原因.

该患者在冷冻消融术后10天出现右侧腹股沟区肿块,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腹股沟疝”,后行手术治疗.结合患者冷冻消融SVC导致PNP,考虑PNP可能为出现右侧腹股沟疝表现的主要诱因,推测为膈肌反常运动引起腹压增高所致.

猜你喜欢

肺静脉消融术心房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经左下肺静脉房间隔膨胀瘤并PFO封堵一例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单中心球囊冷冻消融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标测和再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心脏康复护理对阵发性室上速消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