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墩梁式桥桥墩偏位检测及分析

2020-05-08

江西建材 2020年4期
关键词:偏位墩顶墩柱

招商局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重庆 400067

近年来,桥梁墩柱发生偏位现象屡见不鲜,一则会造成梁体发生相对移位,造成落梁等重大事故;二则在上部结构重力和车辆荷载作用下,偏位桥墩弯矩大大增加,易造成墩柱环向开裂,甚至断裂、垮塌[1]。

造成桥墩偏位的原因复杂,例如:施工偏差、弃土或者滑坡造成偏压、不合理的梁端构造造成梁体滑移带动桥墩位移、基础发生沉降等[2]。

1 工程概况

某大桥上部结构为3×40m+3×40m+3×40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 梁,全桥超高3%。平面位于R=748,A=335 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上,纵坡2.64%。

桥台为重力式,1#(高22m)、2#(高36m)、6#(高40m)、7#(高32m)、8#(高14m)墩采用双圆柱墩,3#(高51.5m)、4#(高60.5m)、5#(高57.5m)墩采用空心薄壁墩。

2 检测内容

由于巡查发现该桥存在墩柱倾斜、伸缩缝拉开等病害,为查明病害并分析其病因,除常规外观检查外,还做了如下检测:

①所有墩柱偏位测量;

②支座位移测量、支座倾角测量;

③伸缩缝间距测量。

3 桥墩偏位检测结果

对1#~8#墩的纵、横向垂直度进行了测量,以墩柱地面线为参考点,纵向以向大里程方向、横向向左侧为正,主要测量结果见表1。

表1 墩顶偏位检测结果 cm

图1 6#墩纵横向偏位图

4 支座检测结果

支座纵向位移发生在双向盆式橡胶支座位置,其中0#台支座位移7.0~8.5cm;3#墩小桩号侧支座位移11.0~18.0cm、大桩号侧10.0~12.0cm;6#墩小桩号侧支座位移9.7~10.5cm、大桩号侧16.0~18.0cm;9#台支座位移较小。

全桥支座上调平钢板均有不同程度的倾斜,角度范围为-2.45°~+7.15°,其中6#墩大桩号侧支座倾斜最为明显。6#墩大桩号侧1#~4#支座上调平钢板有22~30cm接长。主梁有明显的后浇混凝土段。

5 伸缩缝间距检测结果

全桥4 条伸缩缝,其中D80 型2 条、D160 型2 条,

(1)14℃气温下,D80 型伸缩缝(0#台、9#台)间距平均值分别为9.8cm,6.5cm;D160 型伸缩缝(3#墩、6#墩)间距平均值分别为8.5cm,5.6cm。

(2)21℃气温下,D80 型伸缩缝(0#台、9#台)间距平均值分别为9.4cm,5.8cm;D160 型伸缩缝(3#墩、6#墩)间距平均值分别为8.2cm,5.6cm。

6 桥墩偏位理论计算分析

依据上述检查结果以及理论计算合理判定桥墩偏位的具体原因,推断可能的强制偏位。

6.1 1#墩偏位计算分析

支座、伸缩缝及墩柱偏位测量结果如前所述,假定0#台伸缩缝初始间距为4.0cm,则依据实测间距推测其拉开距离为5.4~5.8cm。

2-1#与2-2#墩柱实际测量高度不到20m,导致实测偏位值偏小。

综合检测结果,推测第一联主梁向大桩号侧移动5.0cm 左右,即1#墩柱强制位移取5.0cm,荷载组合取上部结构恒载+墩柱自重+墩柱强制位移5.0cm[3]。通过计算,墩底最大拉应力为2.7MPa >ftk=2.01MPa 时,此时理论上墩柱底部截面已经开裂,与现场检查墩底未见裂缝不符。

现假设1#墩柱墩底拉应力等于设计标准值,此时,墩顶的最大强制偏位为4.5cm,墩底最大拉应力为2.0MPa。故1#墩最大强制位移应不超过4.5cm,其余偏位值应为施工误差造成。

6.2 3#墩偏位计算分析

3#墩柱设有四氟滑板支座,如果以墩底拉应力等于设计标准值进行墩柱偏位控制,则反算的墩顶偏位值远大于实测偏位值,故以墩顶所能产生的最大水平推力进行控制[3],即最大静摩擦力431 kN。

计算采用荷载组合如下:1.2×恒载+1.4×汽车荷载+支座摩阻力431 kN,计算此时3#墩柱墩顶的偏位值为6.7cm,故推定3#墩顶最大强制偏位为6.7cm。

6.3 6#墩偏位分析

现场观测到6#墩大桩号侧1#~4#支座上调平钢板有22~30cm 接长,遗留有钢管支撑且未发现有错动痕迹,其地面位置未发现开裂痕迹,故推测6#墩偏位大部分由于施工导致。依据与1#墩相同的方法试算,推测出墩顶最大强制偏位为70mm。

7 桥墩偏位及支座位移成因分析

第一联:主梁向大桩号纵向滑移不超过4.5cm,1#墩柱、2#墩柱及0#台支座相对滑移均不应超过4.5cm,其余应为施工偏差。

第二联:(1)4#墩、5#墩纵向偏位方向相反,两端伸缩缝间距无明显变化,推断第二联主梁并未发生移动,4#、5#墩柱偏位主要由施工误差导致;(2)3#墩顶最大强制偏位6.7cm,其余应为施工偏差造成;(3)6-1#、6-2#墩柱横向偏位数值差别较大,由于其横向有盖梁和系梁连接,故推断横向偏位为施工偏差导致;6#墩纵向偏位也大部分由施工导致,1#、2#墩柱垂直度最小施工偏差为7.76cm、12.84cm。

主要原因:(1)墩柱施工过程中垂直度及支座安装位置有较大偏差;(2)桥梁纵坡较大且为弯桥,施工时支座上调平钢板未调平,向大桩号侧不同程度倾斜,导致支座反力面发生变化,向小桩号侧有水平分力,引起墩柱偏位;(3)固定支座墩1#墩为双圆柱高墩,纵向水平制动能力相对薄弱。

8 结论

(1)桥墩偏位检测和原因分析、量值计算比较复杂,应综合外观检查、桥墩偏位测量、支座位移测量、伸缩缝间距测量等结果,结合检算进行分析和判断。

(2)对于弯坡斜高墩梁桥,应合理设置制动墩并保证其足够的刚度。

(3)对于纵坡较大梁桥,设计和施工时均应注意梁端细部构造,保证支座调平钢板与支座支撑面垂直。

猜你喜欢

偏位墩顶墩柱
矩形墩顶部横向内力分析
传力杆偏位对机场道面水泥混凝土应力的影响
装配式墩柱施工技术
步履式顶推分体宽幅钢箱梁横向偏位局部应力分析
装配式预制小箱梁下部结构墩柱计算
桥梁40m以上墩柱混凝土施工新工艺探讨
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柔性墩加固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超高墩柱翻模施工工艺及其安全措施分析
浅论高层建筑竖向钢筋偏位的防治对策
大型立交墩柱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