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题析错”找思路求方法一道高考旅游地理题引发的思考

2020-05-08>>>

考试与招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景观

>>> 李 莉

一、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Ⅰ卷文综地理旅游选做题以“安仁古镇”为情境主体。分析试题:“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信息概述不仅为试题接下来的问题设置做好了铺垫,更考查了考生基本的区域认知能力。“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在全国同类小镇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通过简单介绍安仁古镇现有资源状况,为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做好了铺垫,并通过“旅游的产业区位因素分析和旅游资源的评价”的问题设置予以呈现。

分析安仁旅游的现状:旅游资源的质量较好;地理区位优势与限制共存;毗邻县城和大城市(成都市、大邑县城);地处成都平原西部,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单一,留宿空间较小、服务水平受限制。

分析试题设问: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问题的设置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接下来让考生提出“吸引留宿”的建议(空间拓展、馆内挖潜),注重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考生答题分析

旅游选做题入题和得分难度较小,但得高分相对较难。从失分情况分析,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比较典型。

(一)字迹潦草、书写不认真

考生对书写的重视不够,须加强书写训练,让学生认识到规范书写对高考的重要性,减少不必要的非知识性失分。

(二)答题不规范

考生答题语言组织不够严谨,要点逻辑不清晰,没有因果、主次之分,盲目罗列知识点,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缺少对材料的针对性,言之无物。平时复习中要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术语的应用意识,避免口语化。

(三)审题失误

对试题设问理解不清,错把“少留宿”看作“少游客”,甚至有考生写“景点吸引不到游客”等有悖于题意的答案。在对旅游景区规划提出建议时,只注重“空间拓展”如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关产业的发展,却忘记了对于作为旅游资源重要承载物的博物馆馆内资源的挖潜,因而造成失分,也反映了考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欠缺。可以尝试以小论文的形式来进行研讨,注意地理思维的运用,保持观点的完整性、广泛性。

三、方法点拨

近年来旅游地理试题不再拘泥于知识点的背诵、罗列,越来越突出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新情境下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考生结合有限的材料和旅游景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推理、统筹,对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更是突出了从教材走向生活的要求。

在新高考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结合历年高考旅游试题的考查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题型。

(一)旅游价值和旅游资源独特类

该类试题的综合性较强,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为主要考查方向。面对此类试题,需要明确基础概念“旅游价值”和“旅游资源独特性”,才能找到答题方向。

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中自然景观具有美学和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具有文化价值,所有旅游景观均具有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独特性,即区别于其他旅游资源的特点。如华山以险著称,而黄山则号称天下第一奇山,以“四绝”名冠于世。只有那些超凡脱俗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才能吸引旅游者。需要注意“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不同,要避免因为审题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二)旅游景观特点描述类

此类试题考查范围广泛,包括景点分布特点、景观季节变化特点、游客数量变化特点、游客来源特点、旅游目的地分布特点、旅游业发展特点等,突出考查“综合思维”。

景点分布特点和旅游目的地分布特点属于点状地理事物,描述其特点的方法为结合分布图看景点和旅游目的地理位置,看分布是否均匀,如果不均匀,要注意哪里分布密集,哪里分布稀疏。

景观季节变化特点的描述方法为通过阅读图文材料,看不同季节的景观特色和景观的季节变化对旅游的影响。

游客数量变化特点和旅游业发展特点可结合图文呈现的数据,看不同时期游客和旅游业产值的增减状况,看哪个时期增减快,哪个时期增减慢,哪个时期是最值等。

游客来源特点可从游客主要来源地、距旅游地距离、来源地是否为经济发达地区等方面进行描述。

(三)旅游开发评价类

该类试题的综合性很强,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需要对旅游资源本身及其他因素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可从旅游资源的价值(资源质量、资源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资源的独特性)、客源市场(客源地、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即市场距离)、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能力)等方面作答。

(四)旅游规划设计类

此类试题着重突出“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考查旅游活动设计。旅游活动设计的内容广泛、角度灵活,综合历年高考试题和基础知识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同时要求考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做出恰当的规划建议。

1.选择并了解旅游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况;了解旅游景观的主要特点;收集自然地理、历史人文以及风土民情方面的资料。

2.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符合自身特点;选择最佳路径;景观丰富多样;注意劳逸结合;追求最佳效果。

3.准备旅游物品。食品、水、衣物、生活用品、常用药品、经费、证件等这些是出游的必需品。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两点:一要根据此行的主题准备装备。二要根据当地当季的自然环境选择相适应的装备和用品,如需防寒,要带羽绒服等御寒衣物;如需防高温,要带风油精等防暑物品等。

4.明确注意事项。一是注意安全,自然灾害、野生动物、传染病、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当地治安等;二是注意保护当地环境。

5.选择出游方案。可以选择自驾或参团旅游等方式。

(五)旅游景观欣赏类

这类试题一般通过题干呈现某种景观,主要考查“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问题一般以如何观赏该类景观为主要切入点。主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要把握观赏时机,地利要选择观赏位置,人和要抓住景观特色,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

观赏要把握景观特点,即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体验景观的意境,以情观景,情景交融。同时也要注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的差异。

不同的自然景观造型各异,欣赏时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变化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欣赏景观,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随气象和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特定日期举行的传统民族节日,观赏时要把握好时机。

(六)旅游意义评价类

该类试题主要包括“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和“区域环境某要素及其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考查方向为“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1)拉动经济发展(包括发展国际旅游,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包括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文化交流、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就业机会等)。

(3)影响区域环境(包括保护旅游资源;修复文物古迹;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立法和规划等)。

2.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主要切入点为“环境问题”,结合材料呈现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组织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对生物的危害、对地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2)旅游资源的破坏(对视觉效果的破坏、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3)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如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七)旅游资源保护类

此类试题注重情境,以考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为主,结合材料找到该区域在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可从制订合理旅游规模、合理规划、加强动态监控、修复和保护景观、丰富旅游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分散游客(控制游客数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设置垃圾回收箱、加大景区旅游管理执法力度等方面进行作答。

(八)旅游安全防范类

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一般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增强安全意识。

2.消除不安全因素。

3.控制不安全行为。限定游客活动范围,设置安全警告标志;加强巡视;关注天气预报,预防自然灾害;加强游客安全教育。

4.加强救援。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强调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以及“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全国卷的命题从“大而全”转化为“主题化”,愈发凸显了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回归学科本质,发挥地理学科育人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旅游选做题更加突出了以上特点,从2017年“灾害”选做题被删除之后,“旅游”和“环保”类试题融入了有关灾害的内容,知识的关联、能力的拓展、素养的提升对教与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师生创造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景观
景观别墅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