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2020-05-07赵娜范炜王黎明

魅力中国 2020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育人

赵娜 范炜 王黎明

(1.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学院;2.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绪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高职院校以“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为指导,就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专业课教学中不能没有“德”育,不能没有思想政治的内容。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传达“真”、求“美”的价值观,才是真正的育人。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沿阵地,十分有必要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一、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做法

(一)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投资额大、消耗资源多,关系国计民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招投标阶段往往是工程贪污腐败的重灾区。本课程是大土木类专业学生均需修读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应具备进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基本业务能力,同时具备进行相关工作的职业素养。针对当前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侧重对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这就需要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内容。

(二)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条件

1.本课程中本身就具有思政教育的内容,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天然土壤

本课程内容中的《合同法》与《招投标法》法律基础知识,系统介绍了我国法制体系下建设工程的市场交易过程,其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使学生能够“公平、公正”做事、“诚实信用”做人。这些与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高度吻合的。这些内容的教学本身就是思政教育开展的天然土壤。

2.本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使得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内容涉及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行业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国际工程承包管理的基本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工程招投标阶段往往是工程腐败的重灾区,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一直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需求。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要使从业人员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明确自身的职业责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而,价值观与职业精神的形成需要一个较为长期和稳定的过程,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再进行教育其收效甚微。因此,在本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由其内在基因决定的。

另外,在学习国际工程承包过程中,需要介绍我国对外国际工程承包情况,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内容具有天然的相关性,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的关注国家发展,从而弘扬爱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3.本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可适应建筑行业飞速发展需要,“育人”效益将大幅度提高

当前我国建筑业进入到新的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体量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这些项目大部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均需进行工程的招投标。未来的招投标从业人员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求有职业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精神,这些均需要在专业教育阶段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本课程中导入“爱国”、“敬业”等内容不仅可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工程与社会”中的培养要求,未来也将辐射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使建筑行业的行业文化和生态得到扭转,实现育人效益的几何级增长。

总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都具有良好的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条件,实施课程思政后将直接作用于行业一线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

(三)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

首先,从优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入手,将课程思政内容与知识目标有机融合。本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是为培养学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明确自身职业使命,成为适应行业和社会需求的新一代建设者。

其次,在教学中,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再次,教学内容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工程认证要求,并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渗透其中。

实施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四)本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法

1.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寻找合适的课程思政融入点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进行拆分整合,寻找思政融入点,达到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自然过渡和有机融合。

针对合同法基本原理,结合合同法基本原则引入公平、法治等思政概念。在工程招投标相关法律基础部分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勘察监理合同、施工合同等的相关合同引入契约精神、公平公正的价值观。通过对合同争议解决的讲解渗透公正、文明、和谐、友善的价值观。通过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使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的有机统一。

2.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讨论、课堂测验、撰写活动报告、课堂民意测验、案例反思报告、学习汇报等形式,丰富课内外教学方式,利用视频讲解、参观、调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悟,从而深刻领会思政教学目的。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广泛讨论、交流,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反面警示案例分析报告及调研走访由学生自主完成,经过广泛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对相关问题有深刻认识。同时利用课程教学平台,开辟课程思政专题讨论,使学生在线上进行广泛交流,能够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学习工程招投标典型案,引用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行业发展,从而从情感上与老师产生共鸣,真正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二、小结

课程思政如何开展是值得专业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将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美德、职业文化、工匠精神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课程思政不仅不会冲淡专业教育,反而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承担社会责任,关心行业发展,锤炼职业素养等方面起到核心作业。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是大学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职责,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