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金县嘉绒藏族居民对自身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及认知度调查

2020-05-07格桑卓玛张蕾魏茜茜袁芳媛周艳吴迪

魅力中国 2020年3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藏族居民

格桑卓玛 张蕾 魏茜茜 袁芳媛 周艳 吴迪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视野不断拓展,研究力度不断加强,逐渐走向了学术观点细分,成果质量不断提高的新阶段[1]目前国内对民族文化保护、创新、传承也有了一定研究需要有社会工作者的调和,并且考虑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与风俗习惯,因地制宜,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2]。国内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方面都是针对特色性文化传承的调查,嘉绒藏族作为藏文化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也有一定的关于特定文化特色的调查,但关于其特有的嘉绒文化传承情况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关文献调查。

嘉绒藏族是藏民族一个古老支系,小金县是嘉绒藏族聚居地,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3]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嘉绒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当地藏族居民尤其是90后青少年受时代潮流的影响,汉化程度严重,本项目拟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就小金县嘉绒藏族居民对自身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及认知度等方面做相关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嘉绒藏族非物质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小金县嘉绒藏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6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当地藏族居民进行调查。以自行设计的《小金县嘉绒藏族居民对自身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及认知度调查问卷》作为辅助工具,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总共发放450份问卷,206名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在网上独立填写问卷,200名调查对象通过入户走访和现场发放的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对象分别有务农者51名(12.56%)、个体商户16名(3.94%)、自由职业者27名(6.65%)、工人8名(1.97%)、学生258名(63.55%)、其他职业46名(11.33%)。总计回收406份,有效回收率达90.22%,符合统计学意义。采用问卷星并结合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并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男性占36.95%,女性占63.05%。有185名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比45.57%。196名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占比48.28%。超过一半的调查群体为学生,占比63.55%。

(二)小金县嘉绒藏族居民对自身文化了解情况

据调查结果见,有40.39%的居民表示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并且经常参加民俗活动,47.29%的居民表示很少了解且仅限于民间习俗常识,仍有4.19%的居民表示基本不了解,而仅有8.13%的居民表示精通本民族文化,并且有专门学习传承。在调查中,通过针对性提出是否会说藏语,且水平如何这一问题。如图一分析可知不到三分之一的藏族居民表示日常生活使用藏语,但大部分人表示已经完全听不懂也不会说藏语,还有少部分人表示能听懂会说一点或者能听懂但不会说,由此可知当地居民针对语言方面已经反映出其比汉化程度较严重。

(三)当地居民对民族文化现实意义的看法

在当前推进乡村振兴中,大部分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当下乡村振兴有一定作用。少数居民认为没有好的途径,仍有一些居民认为没有必要,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推进乡村振兴有消极作用,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关于开发文化旅游方面,大部分(67.42%)的居民比较支持,认为能很好带动经济发展,仍有部分(14.78%)居民认为开发文化旅游会带来污染,破坏原生态环境。另外一部分(17.98%)人则表示没什么影响或不清楚。就嘉绒文化本身而言,当地居民认为保护嘉绒文化是坚守传统,不忘本的一种表现,能增强嘉绒藏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嘉绒文化传承情况及当地居民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调查

在被问及自己所在的乡村民族特色保持是否完好时,不到一半(43.1%)的居民认为自己所在的乡村大部分家庭能较好地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习俗,部分(35.47%)居民认为只有小部分家庭仍较好地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习俗,仍然有居民认为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不关心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可见嘉绒民族文化在小金县嘉绒藏族聚居地并未得到完整的保护和传承。据图二,184名被调查居民表示保留大部分习俗,另外一部分人只参与少数重大民族节日活动,被调查居民中有29名表示被完全汉化,因此可见小金县嘉绒民族聚居地大部分居民都有不同程度的汉化,只有小部分人能较好地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习俗。

针对民族文化失传的现象,占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居民表示感到非常忧心,但仍有部分居民表示民族文化的失传是一件好事,这样有利于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融合和团结,少数居民表示无所谓,只要生活过得好其他不重要。调查中,针对民族语言调查了当地居民对下一代学习语言态度,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居民表示自己的下一代在学习语言中会优先学习嘉绒藏语,百分之四十点三九的居民表示会优先学习普通话,百分之四十三点一的居民表示三种语言同步,另有少部分人则表示方言优先,数据显示不到一半的居民愿意自己的后代优先学习民族语言,当地居民对关于自身民族语言的传承并未足够重视。但就针对民族文化而言,调查结果却显示一半以上的居民表示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还有一部分人在秉承着保留态度外认为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代表,应完整保留。少部分人认为无所谓,任其发展,自生自灭。

(五)嘉绒藏族居民对民族文化流失问题的看法和期望

据调查显示,当地居民认为当前嘉绒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受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严重冲击,当地居民保护意识不够,也有认为是缺乏专门的整理和研究,传承人老龄化的原因,也有部分居民认为是政府缺乏有效措施。根据调查了解到当地居民了解自身民族文化的途径88.42%的人是通过长辈讲述,并未有专门的学习和了解经历。这也显示小金县嘉绒藏族居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未足够重视。

据图三知,当地居民期待相关部门多采取措施,保护嘉绒文化,确保其较完整的传承下去。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金县嘉绒藏族居民大部分对自身文化并不是很精通

通过调查数据可见,很少有居民表示精通自己民族文化,原因一是有关部门缺乏相关政策,让当地嘉绒居民有一定的途径能深入了解和学习自身传统文化,加强培养自己的民族信念;二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很多年轻一代的嘉绒藏族开始走向各地,民族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少。通过调查也了解到,居民了解自己的文化基本是通过长辈讲述,而自身了解经历很少,了解的也并不全面。

(二)嘉绒文化在当地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小金县是嘉绒藏族聚居地之一,就其历史及地理位置原因,有大部分汉族人也居住在小金县,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进步,婚姻观的转变等,存在很多藏汉通婚的情况,嘉绒传统文化和汉文化渐渐融合,而有关部门也缺乏相关政策来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发展下去。

(三)当地嘉绒藏族居民关于自身文化传承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因嘉绒文化相对较古老和原始,不能适应当地发展需求,渐渐被汉化,以民族语言为例,嘉绒语言为例调查结果可知,很多居民并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首先以嘉绒藏语作为母语,而是更愿意学习普通话,以便能更好融入到当今社会,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来讲,随着潮流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赶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而渐渐遗忘自己的传统文化本身。当地有关部门也缺乏相关政策,让新一代的年轻人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可行性建议

(一)成立相关机构组织,设立传承人

通过成立相关机构和组织,设立传承人的方式,定期开展各项民俗活动,使当地居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在重大民族节日开展相关特色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让小金县当地民众能受到更多的民族文化的渲染。

(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1.从教育抓起,培养民族情怀

小金当地的学校都是汉文化的宣讲和教育,而缺乏关于民族文化的教育,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积极鼓励学校开设特色民族课程,让嘉绒藏族居民的后代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培养爱国情怀的同时也能培养浓厚的民族情怀。

2.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从民族文化现实意义来讲,当地应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以嘉绒藏族居民居住的乡村振兴,使旅游业成为连接传统文化和时代的桥梁,发展特色民俗活动,打破传统文化与向前发展的时代之间的矛盾,既能更好的保护到传统文化,也能带动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收入。而带动的经济也能为开展更多的民俗活动带来资金支持,形成良性循环,使传统文化有更大影响力,让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藏族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演变》《藏族少女》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