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方法探讨

2020-05-06张威

锦绣·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大豆

张威

摘 要:为了减少大豆落花落荚的数量,保证大豆的产量,就要从大豆习性出发,科学合理地耕作大豆,既要避免密度过大影响叶片的透光性,还要调整土壤中的水分,避免过旱影响大豆养分的吸收,也要避免过涝而导致大豆根部霉烂。同时还要做好施肥、防病虫害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因素对大豆产品的影响。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落花落荚

大豆落花落荚防控主要通过优化选种、轮作种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控等方式进行,结合植株生长阶段合理选取防控方式,降低落花落荚率,促进大豆高产。

一、大豆落花落荚机理分析

引发大豆落花落荚的因素非常复杂,如花的分布结构、植株营养状况、植株生长环境等。有研究证明,导致落花落荚的重要因素为同化物,若植株获取的同化物无法满足其生长阶段所需,会引发落花落荚现象,其根源为大豆植株生殖体与营养体之前发生同化物竞争。例如,在植株开花初期适当摘除上部嫩叶,可促使花数大量增加。在大豆生殖生长初期,引发落花落荚的主要原因为光源限制,加强植株光合作用可显著提高坐荚率,增加同化物供应量也可降低落花落荚率。生殖生长初期是落花落荚现象高发阶段,该阶段以控制植株生长的方式对落花落荚率进行控制,可对增产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大豆种植技术要点

1選种及播种

优化选种能够确保大豆产量,保证植株本身的开花结荚率。结合种植当地土壤情况,可将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轮作种植,调整土壤肥力,使其更适宜大豆生长。大豆种子应挑选籽粒饱满、纯度高、不携带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并进行晒种、拌种处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大豆落花落荚率与病虫害高度相关,优化选种可提高植株健康程度,预防落花落荚。大豆播种可将机械种植与人工种植相结合,清除种子内杂物并保证种子均匀饱满,保证较高的发芽率。种植方式可选择三垄种植或条播,控制种子播种深度。

2.2轮作种植

大豆种植非常忌讳重茬,重茬种植也是引发大豆落花落荚率高、大面积减产的一大原因。可将其与非豆科农作物,如玉米、小麦等进行轮作,降低重茬面积,防控落花落荚。大豆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的形式可避免土壤中某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被过度消耗,种植其他作物待地力恢复2—3年后再进行大豆种植,可提供更优的土壤环境,同时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发挥病虫害防范作用。在轮作过程中,选用深耕细作的方式,翻松土壤,促进大豆扎根及根部营养吸收,促使植株主干粗壮生长,提高大豆抗病害能力。

2合理调整大豆的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既能够保证大豆从土壤中汲取影响,又能够保证光能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大豆的种植密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要根据种植的品种、时间、土壤的肥力来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在1.5—2万株/亩。例如长势较强的大豆品种的植株要稀松,为大豆留足成长空间;瘦地宜密,肥地宜稀。

3增施肥料

植物在生长中需要大量的养分,而土地中现有的养分无法满足大豆整个生长周期的需求,需要按时增施肥料,既减少豆荚因营养供应不足而脱落,也让豆粒更加饱满。1)在大豆种植之前要施足基肥;2)按照每亩500kg火土灰、25—30kg钙镁磷肥的比例,将其搅拌均匀并覆盖在已经播种好大豆的土地上,进而增加土壤肥力,让植株更健壮,多开花,多结荚;3)在大豆开花之后,为了满足花荚其对营养的需求,要每亩增施5—6kg尿素,7—10kg氯化钾。同时在开花期也要喷洒叶面肥,例如喷洒浓度为3%g/kg的磷酸二氢钾。

4补水与排水

大豆开花结荚期对土壤含水量非常敏感,若开花结荚期间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土壤湿度过高会抑制植株根部活性,导致植株无法顺利从土壤中获取生长养分而造成大量落花落荚。相反,若干旱天气补水作业不及时,土壤湿度过低,也会因营养及水分供应不足而导致落花落荚问题。因此大豆种植过程应注意补水、排涝的同时进行。开花结荚期内,最佳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70%—80%。

5适时打顶

打顶主要是针对无限结颊的大豆品种,有限结颊的品种则禁止打顶。打顶,顾名思义就是摘去大豆主颈顶端部分,大约为2—3cm,主要是让植株更加粗壮,避免植株向高生长而影响豆荚的生长。打顶主要是在大豆开花时期,宜在晴天露水退去后进行。

6做好防旱排涝工作

大豆在整个生长周期离不开水,不同时期对水量的需求也不同。例如在开花结荚时期,大豆植株快速生长,所以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如果在时期土壤中的水量较少,就会导致花荚大量脱落,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天气要做好抗旱工作,适当地补充水分。

7防治病虫害

7.1立枯病防治

立枯病为大豆常见的病害之一,其防治主要依靠前期预防。在大豆种植之前,尽可能选择地势高、排水效果好的地块,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科学施加磷、钾肥。杂草是传播立枯病病菌的主要渠道,要求将田间杂草全部清除,切断立枯病传播途径。田间管理过程中若发现立枯病植株,应及时将带病植株拔除,并使用防治药剂对植株周围土壤进行处理,防止立枯病大面积扩散。

7.2菌核病防治

菌核病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也非常常见,建议选择3年以上轮作地块进行大豆种植,雨后及时开展排水作业,确保土壤湿度适中,对菌核病进行预防。大豆收获后,将带病植株统一清理,防止感染大豆籽粒。

7.3灰斑病防治

夏季是大豆灰斑病的高发期,该阶段豆荚正值生长关键时期。若发生灰斑病,会导致大面积落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减产率高达30%。在播种之前,每100kg大豆种子可使用50%的多菌灵0.3kg进行拌制,预防灰斑病。在灰斑病发病初期,大豆可使用50%的多菌灵1.5kg/km2进行喷施,每7d喷施1次,共进行3次,避免灰斑病进一步扩张,保证大豆结荚率。

7.4蚜虫防治

蚜虫会导致大豆结荚率降低、植株生长迟缓,最终造成严重减产。蚜虫的防治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在种植区域引入食蚜蝇、寄生蜂等蚜虫天敌。在蚜虫病害发生初期,也可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3%的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7.5红蜘蛛防治

红蜘蛛聚集在叶片背面,吸取豆汁导致植株光杆。红蜘蛛防治手段主要包括清理田间杂草切断传染源、进行水田或旱田轮作、喷施灭螨净或二氯杀螨醇等。

结语

大豆落花落荚率与大豆产量直接相关,科学运用大豆种植技术,并通过合理密植、科学追肥、防旱排涝、适时打顶、化学防控等手段,可有效提高大豆开花结荚率,促使豆荚饱满生长,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提升大豆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尹淑敏。谈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J].农家参谋,2019(22):79.

[2]张东辉。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方法[J].南方农机,2019,50(21):71.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大豆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收大豆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