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职院校如何践行文化自信

2020-05-06温云兰

锦绣·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摘 要:文化自信是精神支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根基,作为教育者,需用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去捍卫。贯彻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就是捍卫,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高职院校应建立正确的育人理念,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践行文化自信就是要学习、传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要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文化自信,就应贯彻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高职院校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现状

教育部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措施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但这一精神并未贯彻落地,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院校在贯彻落实中较为突出。 一是办学理念不清晰、造就传统文化缺位。有些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理念缺失,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让其学会一门技能、靠技术吃饭就行了,没必要学文化课程,主张技能立人,而不是文化育人,认为《论语》《诗经》《红楼梦》,京剧、书法、国画等花架子。有的高职院校没有传统文化总体实施计划,没有对传统文化学科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也没有给传统文化安排一定的课时,更注重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建设,造就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缺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难以推进。二是引进师资不重视、影响传统文化育人效果。师资建设主要是以技能型、专业型、“双师型”教师为主,对于传统文化教师招聘较少,培养不多,造就传统文化师资数量不足、教师整体素养不高,对传统文化典籍的阅读宽度与深度都有所欠缺,对思想的理解体会也不够深入。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大多传统文化教师都很难背诵,大多校园文化活动由团委、学生会及辅导教师在组织进行,他们传统文化素养的不足大大影响着传统文化活动的效果。三是招生生源不系统,致使传统文化无积累。高职院校生源来源于中职升高职、高考招生、分类招生等形式,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相对较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中职主要集中于专业技能的学习,甚至文化、专业都未能好好学习,读高职的目的是得一门技能求生存就,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其视野之外,致使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是极其匮乏的。

二、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

一是树立立德树人与文化育人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传统文化中“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齊家治国平天下”、“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张良拜师”等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成,新时期党的教育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虽然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但不能与这个根本任务相背离,更应注重高职学生德育的培养,将立德树人一以贯之,使学生的道德与其知识技能成正比,学生德的养成一定会促其技能的养成。高职院校应确立文化育人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的,文化育人为手段。倡导文化是灵魂、是信仰、是家園,引导学生传承和发展。二是使用经典原著与自编教材相结合的资源库。在教材选用上,应主要以原著为主,如《三字经》《论语》《宋词》等,通过读原著、悟原著、懂原著、用原著,对经典原著的阅读、理解、注解、践行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文而化之、德润其身。同时,也应考虑到经典原著存在简单、枯燥、抽象、晦涩等特点,对于高职学院学生而言,有较大的理解困难,故要结合学生实际(专业特点)、时代特性、当地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等组织教师编写生动有趣、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自编教材。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三是搭建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传统文化是以各种具体的行为、技艺为载体的。书法、国画、京剧、武术等传统文化需要学生去亲自实践,才能感受其魅力所在。对学生而言,对各类实践活动更感兴趣,如“开笔礼”、“成人礼”、“书画展”、“茶艺表演”等活动。但从另一层面来讲,保持对传统文化持久的、有效的、整体的兴趣,以至实现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仅仅开展实践活动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持久而深入的理论学习。通过对传统文化理论的系统学习,才能理解本质的层面,才能践行其理论。搭建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结合平台,让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学生持久的追求。四是创新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精华,其历史性、抽象性、高度的概括性让高职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为克服其为难学习情绪,需从高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从他们生活的场景入手,从他们生活的地方历史、地方文化、风土人情等入手,即传统文化要与学生的所在地域文化结合。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学科建设时,应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调研学习,了解当地代表性的文化,将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夜郎文化、红军文化、军屯文化、酒文化等融入到传统文化教学中,如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研讨式教学,将传统文化中关于茶的理论、案例等进行探讨学习。可以习茶艺、研《茶经》、悟茶道,并以此拓展到茶与道德、茶与人生等探讨中来。这样,从点到面,从古到今,从他到我,从熟悉的事物进入传统文化学习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五是建立传统教学与网络媒体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谁拥有网络,谁就拥有了未来。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增强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的同时,应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通过QQ、微信、微信公众号、论坛、微博、抖音等各种网络平台不,建立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库,制作生动有趣、短小精悍、有感染力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使其成为高职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载体,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了解、学习、模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大学生要坚持“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根本,高职院校应建立文化育人理念。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地方、网络、学生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成为有用之人,成为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单行本[M].人民出版社,2017.10

[2]王和主编.中国传统文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陈三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瓶颈”和破解之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95-96.

作者简介:

温云兰,1973年8月生,女、汉族,重庆万州人,大学本科,任职于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