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鲁迅作品教学策略

2020-05-06刘京胤

锦绣·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鲁迅新课标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实行(以下简称新课标),语文课程的课堂更新教学也随之一并到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一线教师既带来了多元化方向,又带来了诸多挑战与要求。与此同时,无数一线教师在紧锣密鼓的更新教法,改良课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中,鲁迅作品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作品几乎贯穿了整个基础教育。鲁迅作品作为近代文学中的一座高峰,在新課标的指导下,教师通过什么方式将它完整的呈现给学生?要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又如何在教学中将作品的特质与相应的教育目标相结合呢?面对此类新问题,我们要有新答案,新观点,新做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方面,我们可以注意到鲁迅作品的语言是很有特点的,“鲁迅将汉语抒情表意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前提下,深入发掘鲁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鲁迅作品教学必不可少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化为己用,在学习鲁迅作品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积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更多鲁迅的文字风格,提供积累的平台。学生有了丰富的作品鉴赏作为基础后,才能厚积薄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归纳鲁迅写作的艺术特色和手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模仿鲁迅写作的风格和手法进行创作。这样的二度创作不仅明晰了之前的鉴赏内容,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这样的梳理和整合,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而且加深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掌握程度。

思维发展和提升方面,鲁迅作品其独特性在于其文章风格始终处于一种不着痕迹的平整性,往往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喊与极尽华丽的过度描述。学生往往读过一遍却不能有深刻的思想认识。所以,在鲁迅的作品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首先可以用启示法来进行开展教学活动。即:提问--启示--明确--再提问--再明确--启示?先对重点部分进行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答案。接下来,在明确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更深层次的提问,然后再次明确。最后启示学生还有没有类似的现象?让学生独立寻找,或小组探究,或互问互答,互助思考。在进行这样的思维路径之中,教师其实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真正的主体还是学生,学生自主的完成了思考的整个行为。这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其次,我们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比如,“我”这个主角的切入点,“我”是我本人,还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我”是鲁迅还是不是鲁迅?“我”是什么身份?是旁观者还是多余的人?选择好切入点后,自然而然就会有更丰富的解读,就会有更多的探索指示和思维导向。学生能够从横向或者纵向的途径去思考,去发展思维,提升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鲁迅作品教学中学生如何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呢?学生主要是通过审美体验和评价活动的过程来获得。很多教师认为审美的传递一定要通过上升到情感态度教学来贯彻。其实不然,只要有好的思路,审美体验教学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完成。比如,可以对鲁迅作品进行色彩探究。比如《药》中对药的描写,就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映像:‘碧绿的包‘红红白白的灯笼‘乌黑的药丸。这些颜色的选用不光只是用来做外在形容,更符合所要描写的事物情境,做氛围的烘托。还可以对鲁迅作品进行嗅觉体验的思索。如《社戏》中对江南水乡的描写:“两岸的立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央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味来;月色便赚脱在这水气里。…“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完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两小段描写本身就极富形象色彩,展现了一幅充满江南水乡情韵的月夜图景,豆麦和水草的清新之气是水乡独有的气息,表现出夏季水乡的丰茂与活力。学生在进行这种审美体验的同时,自然就能领悟鲁迅所要表达的对故乡温柔的爱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自发的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提升自我的鉴赏品味,在此基础上,表现美,创造美就不再是难题。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鲁迅作品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鲁迅先生作为民族斗士,他所呼喊的,他所表达的都是需要教师准确而深刻的传达给学生的。教师一定要把握方法,切勿直接把教学目标定的过高过深,以免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寻找契合点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鲁迅先生作品的精神内涵很多都在批判国民性上。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热议的时事来进行讲述,效果会非常好。大多数学生的触角都非常敏感,教师一提时事新闻,学生地兴趣会大大激发,会情不自禁的参与到课堂思考活动中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总结启发。这样一来,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也会惊讶地发现鲁迅先生的文化精神是不过时的经典,是批判精神闪光的传承。学生自觉就会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这种“先理解,再接受”的教学模式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另外,教师可以选择大胆披露“作家的精神内涵”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中,作者三次写到“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解读这句话时,学生理解不够,教师大可以将《阿Q正传》的作品内涵引进来告诉学生:正因为国民的容易麻木,作者要把它写下来警醒国民。这样学生就会融会贯通,对当时的国民的精神画像有全面的认知。经过这样的探索,学生更加能理解当时的革命者的勇敢与赤诚,更能加强热爱祖国,学习革命文化的自觉。

语文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17版新课标的横空出世更对语文教育有新的完善。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去更新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是所有一线高中语文教师迎接挑战的必经之路。只有打开思路,用新颖的教学观念带动课堂,用精致的教学活动影响学生,语文课堂才能越来越好,语文教学才能越来越成功,学生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刘京胤(199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全日制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方向).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鲁迅新课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孔乙己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阿迅一族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