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要杜绝“舌尖上的野味”?

2020-05-0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野味饮食习惯野生动物

2020年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披露,新型冠状病毒溯源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华南海鲜市场被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这也意味着,在科学上,可以确认此次疫情与该市场非法销售的野味存在关联。

1月底,美国传染病学专家、被誉为“病毒猎手”的利普金教授,赴华帮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利普金教授强调,食用野生动物不仅对中国,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威胁。70%的新兴传染病,从艾滋到寨卡,都從野生动物而来,野生动物市场必须彻底关闭。关于新冠肺炎,目前所有的证据都将病毒来源指向野生动物。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对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要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加重处罚。?

思考角度一

疫情对每个滥食野味的食客敲响了警钟

17年前的“非典”和眼下的新冠肺炎疫情,用深刻的教训告诉人们,吃什么真不是一件私事。在人传人的病毒面前,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整个社会。管住自己的嘴,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从更深层面上讲,这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维护。然而,长期以来,少数人形成了滥食野味的陋习,认为野味更营养,更有甚者,把吃野味当作身份、地位、财力的象征。此次疫情对每个滥食野味的食客敲响了警钟,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应有追求。切不可图一时新“鲜”给公众招来风险,因个人口腹之“欢”为社会埋下隐患。

但现行法律中对野生动物的定义并未涵盖绝大多数传播疫病的高风险物种,纳入禁食范围的野生动物种类有限。此外,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检疫检验不到位,客观上也为野味泛滥提供了温床。针对这些,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相关决定,确立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也开始启动,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进程也会相应加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开展了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各种举措将进一步从源头上完善法制,有力打击非法交易和滥食野味的行为。我们相信,经此一“疫”,全社会必将凝聚起更大共识并行动起来,养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

思考角度二

吃“家味”是人、生物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人类虽然驯化了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动物,但也不得不承认,对于自然我们依然知之甚少。如今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野味都被纳入人类的食谱当中,这不仅是人类中心主义的集中体现,也破坏着地球的生态平衡。没有哪种野生动物是天生的食材,它们处在各自的食物链中,共同维持着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一旦食物链断掉,将面临不可预知的后果。另一方面,即便从人类自身利益来考量,野味带给人们的也是风险。它们是传播疾病的重要源泉,因为野味身上携带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对人而言是致病微生物。一只蝙蝠身上就有上百种微生物,其中很多我们都没有深入地了解,再加上其在各种中间宿主身上发生的变异,对人类的攻击可谓“刀刀见血”。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艾滋病、埃博拉、SARS等都是吃野味引起的。其他一些野生动物,如蛙和蛇是人们常吃的野味,但它们身上的寄生虫和微生物也非常多。而人工养殖动物则可以大量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也减少疾病的发生。“家味”比野味更营养,还比野味更安全,吃“家味”既是文明素养高的体现,也是人、生物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野味饮食习惯野生动物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保护野生动物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保护野生动物
野味千万不要再吃了
禁食野味 从我做起
戒除糖瘾先改饮食习惯
那些年,野味带来的病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