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分析
——以花江示范区峡谷村为例

2020-05-06马国璇周忠发朱昌丽但雨生

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计石漠化峡谷

马国璇, 周忠发, 朱昌丽, 但雨生, 吴 跃

(1.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阳 550001;2.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阳 550001;3.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

可持续生计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Sen[1]、Chambers[2]等人的研究,是以人为发展中心[3],以“资产—可获得性—活动”为主线[4],综合贫困、脆弱性以及农户应对外界环境带来的压力的能力等内容的研究方法。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的生计资本指标体系[5]可以从多方面展示农户自然资源的占有情况、物质资本所有量、家庭收入种类及收入来源[6]和社会关系状况,并且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生计资本影响农户的生计策略的选择[7]及农户抗风险能力,因此了解生计资本的内涵,是提高农户生计能力的基础[8]。目前生计资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影响[9];生计资本的指标量化与指标权重确定[10-11],生计资本及生活满意度[12]等方面。生计稳定即农户生计在遭遇外部变化时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农户维系生活的基本保障[13],也是自然资源占有量和家庭收入系统的重要体现[14]。耦合协调模型表示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弱和相互影响的程度。目前已有学者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了农户生计各资本间耦合协调度的研究[15],建立农户生计资本与生态服务系统的耦合模型[16]、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的耦合模型[17]等。综上所述,目前关于我国西南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的可持续研究还不够全面,由于自然及经济数据的限制,学者多选择从县级及以上尺度进行分析,缺少村域层面上农户生计状况的空间分异研究。

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8],该地区农户生计脆弱且生态环境恶劣[19]。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相关项目的开展,石漠化地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石漠化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贫困相互交织[20],使得该地区农户在增加生计资本及提升生计稳定性等的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研究石漠化地区农户可持续生计,可为石漠化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贵州是石漠化的典型地区,在农民生计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构建农户生计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模型,以关岭县峡谷村为例,对研究区生计资本、生计多样性及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间的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进行研究[21]。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峡谷村各村民组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差异,以及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成果,为农户生计的长久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1 研究区概况

峡谷村位于贵州省关岭县花江镇(东经105°36′30″—105°46′30″、北纬25°39′13″—25°41′00″)[22]。峡谷村总面积1 700 hm2,居住有汉、布依、苗、彝等民族。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地形较为破碎,峡谷深切[23]。属于中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热量充足,雨热同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多暴雨,喀斯特作用强烈,缺乏地表水[24]。

全村共辖13个村民组,共556户,2018年总人口数2 838;贫困户134户,共计563人。全村共有耕地240 hm2,水田57 hm2,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花椒、火龙果、甘蔗、枇杷、椪柑等。全村公路通行里程18 km,交通便利。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团队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25],于2018年10月、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对研究区农户生计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32份,收回有效问卷125份,有效率为94.69%。

2.2 研究方法

2.2.1 生计资本的计算 根据国内目前的研究情况和贵州省关岭县峡谷村的实际情况,考虑多方面因素、参照前人研究成果[26-29],选取耕地面积、退耕还林地面积等4个指标作为自然资本的评价指标;选取房屋面积、能源消耗等6个指标作为物质资本的评价指标;选取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等5个指标作为金融资本的评价指标;选取劳动人数、非农劳动人数等8个指标作为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选取交通、通讯等5个指标作为社会资本的评价指标,用以搭建峡谷村农户生计资本的评估指标体系(表1)。

2.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熵权赋值法和AHP模型计算指标权重。熵权赋值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AHP法专家打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30],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可以有效中和二者的优缺点。熵技术对AHP法确定的权系数进行修正步骤为[31]。

表1 农户生计资本测度

(1)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以及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WHi。

(2) 采用极差标准化方式对本文选取的五大生计资本的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在有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对象的评估问题中,第i个指标的熵定义为:

(1)

最后,定义熵权。定义了第i个指标的熵之后,第i个指标的熵权定义为:

(2)

(3) 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模型计算评价指标的权系数修正公式为:

(3)

式中:Wi为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求出的指标权重;WHi为采用AHP法求出的指标权重;WEi为采用熵值赋权求出的指标权重。

2.2.3 生计稳定性的测算 本文通过采用极差标准化方式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熵权赋值法和AHP模型计算指标权重,获得农户各项资产产值Cj,计算公式为:

(4)

式中:m表示为所有农户家庭个数,本文中m为125;i为第i户农户家庭;j为第j项生计指标;Xij为经过极差标准化处理后,农户每一项指标的生计资本值;Wj为第j项生计资本指标的权重。

使用公式(4) 计算后,将数据整合汇总得到自然资本V1,物质资本V2,金融资本V3,人力资本V4和社会资本V5每一分项的资产值,得到峡谷村农户生计资本综合值f(t):

(5)

式中:VP为第P项生计资本的分项值;Z为分项生计资本的个数,在本文中Z为5。

(1) 多样性指数计算。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情况下,农户可采取土地扩张化及生态移民等策略以规避恶劣的自然环境所有可能带来的风险。农户生计多样性指数采用农户家庭从事的生计活动的种类来计算[32]。农户农业生计活动和农户非农业生计活动构成农户生计多样性。在农户生计策略中,生计多样性的丰富可以有效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活质量[33],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Kact=Yi/Y

(6)

式中:Kact为农户生计多样性;Yi为第i户农户拥有的生计活动种类的个数;Y为农户全部的生计活动种类的个数。其中农业生计活动包括耕地农作物种植、林地农作物种植以及牲畜养殖;非农业生计活动包括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家庭非常住人口带回或寄回、政府惠农补贴)、财产性收入(房屋租金、土地征用补偿金、土地流转金)和家庭借贷款。

收入多样性指数主要用于表示农户收入来源多样性的高低以及各种收入的均衡程度。本文选取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的多样性测算方法,用以计算农户收入多样性指数[34]。当收入多样性指数为0时,表明农户只有一种收入来源;当收入多样性指数数值增大,表明农户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并且各种收入来源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较为均衡,农户的生计稳定性提高,计算公式为:

(7)

式中:Kinc为农户收入多样性指数;Pn为第n种收入来源下的农户家庭收入与农户家庭总收入的比值;S为收入来源的种类。

(2) 依赖性指数计算。收入依赖性指数是农户收入对某一收入来源的依赖性的体现,若农户收入种的某一项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较大,我们就认为该农户对这一来源收入具有依赖性,占比越大,收入依赖性越高。收入依赖性高表明农户生计稳定性有待提高,需要拓宽收入来源或缩小各收入来源的收入差距[35],计算公式为:

(8)

式中:Dinc为收入依赖性指数;Xn为农户在第n种收入来源下的收入;X表示农户家庭的总收入。

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即自然资源依赖指数。在本文中用家庭经营收入表示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家庭经营收入包括耕地种植作物收入、林地种植作物收入、牲畜养殖收入。农户的收入依赖性、生计风险与农户自然资源依赖指数呈正相关,生计稳定性与自然资源依赖指数呈负相关[36],计算公式为:

Dsou=N/T

(9)

式中:Dsou为自然资源依赖指数;N为农户自然资源收入,即家庭经营收入;T为农户家庭总收入。

2.2.4 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是通过对系统关系的研究,揭示系统间或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现象,是系统内要素之间相互影响[37],相互作用的关系。耦合协调度是衡量系统内耦合情况及协调发展状况的依据,耦合协调模型表示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弱和相互影响程度[38]。在本文中,农户的生计可持续状况可以通过农户生计资本综合值和生计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的程度即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来计算。计算公式为:

(10)

(11)

式中:C为耦合度;f(t)为生计资本综合值;f(v)为生计稳定性综合值;D为耦合协调度;T为生计资本综合值和生计稳定性综合值两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在本文中认为,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在模型中同等重要,因此赋值β1=β2=0.5。

结合相关研究[39],将耦合协调度(取值在0~1)分为3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低级耦合(0~0.35)、中级耦合(0.35~0.7)和高级耦合(0.7~1)。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村民组生计资本及其对比

根据问卷统计的农户家庭基本资料数据显示,峡谷村各村民组家庭结构,即在男女比例、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构等研究指标上差异度不明显。

由表2可知,峡谷村各村民组生计资本综合值,马家湾组是下寨组的1.699倍。分项资本方面,困牛石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值较高,分别是窝子地组的2.26倍和谭家寨组的3.232倍,困牛石组家庭耐用消费品数量多,且人均住房面积大、牲畜资本丰富因而物质资本值较高;组内农户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流动频繁,与外间联系多,因此社会资本值较高。窝子地组劳动力资源丰富,技能劳动力人数较多,人力资本值是朱家坪组的1.992倍。根据表2得出,峡谷村各村民组生计资本发展均衡,可视差异较小,各村民组社会资本值最高,平均达到0.424,金融资本值最低,仅为0.216。全村农户教育接受程度不高,但劳动力性别比均衡且质量较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多选择外出打工。但是由于峡谷村所处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且地貌类型复杂,山地较多,平地较少,土地利用效率低,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农地破碎农田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等较为落后,无法使用大型农机,物质资本偏低。

峡谷村生计资本值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及东北部地区,低值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及东南部地区。峡谷村中部地区的自然资本值较高,东部地区自然资本值较低;东北部地区的金融资本值较高,东南部、西部及中部较低;人力资本总体发展均衡,东南部地区及中北部地区人力资本值较高,东部及西北部较低;在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发展较好,东南部还需进一步发展。

表2 峡谷村村民组生计资本值对比

3.2 各村民组生计稳定性及其对比

3.2.1 生计与收入多样性分析 生计稳定性的衡量标准和生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生计多样性。从表3可得,峡谷村村民生计多样性较为丰富,农户收入来源较多,各项收入来源占比较为平均。谭家寨组的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是窝子地组的1.447倍,谭家寨组土地利用效率较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树木及牲畜种类丰富;窝子地组的非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是谭家寨组的1.398倍,窝子地组农作物种植种类和牲畜养殖种类较少,但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为以零售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政府惠农补贴等,故非农业生计多样性值较高。峡谷村耕地破碎,人均耕地较少,难以使用农机进行机械化生产,农作物种类多但产量低,多用于自给自足。在政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政府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输出提供技能培训。在农户家庭经营方面,提供花椒种植培训以及牲畜养殖培训等,增加了农户生计以及收入的多样性,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户生计稳定性,为峡谷村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空间分异方面,峡谷村东北部村民组生计多样性较为丰富,西部、中部及东南部的村民组生计多样性不足。在农业生计多样性方面,西部及中部偏东的村民组较为丰富,中部、东北部及东南部村民组较低。非农业生计多样性与农业生计多样性在空间分异上呈现对立分布态势。

表3 峡谷村村民组生计多样性比较

3.2.2 务工收入与自然资源依赖性分析 由表4可得,峡谷村各村民组务工收入与自然资源依赖性可视差异明显,其中窝子地组和茅草坪组的务工收入依赖性较高,分别为困牛石组的2.559倍和2.145倍。谭家寨组和困牛石组的自然资源依赖性较高,分别为韩家寨组的2.919倍和2.505倍。窝子地组和茅草坪组农户较为依赖务工收入,外出务工可以带来丰厚的家庭收入,但不稳定因素较多,当家庭内部出现问题或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务工中断,则会导致家庭生计难以维持,严重影响农户生计稳定性。谭家寨组和困牛石组由于土地资源拥有量较多,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因而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高。由于峡谷村地处石漠化地区,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农户生计将面临较大挑战。

表4 峡谷村村民组生计稳定性对比

峡谷村务工收入依赖性较高的村民组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及东南部地区,自然资源依赖性较高的村民组主要集中于中部及中东部地区。

3.3 生计资本和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分析

峡谷村的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578 4属中级耦合,各村民组的生计耦合协调度均属中等以上水平,马家湾组和三家寨组生计耦合协调度达到0.729 0,0.704 4属高级耦合。各村民组中马家湾组的生计资本综合值、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最高,谭家寨组的生计资本综合值、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最低;窝子地组的生计稳定性最高,为黄家寨组的1.816倍(表5)。

峡谷村生计稳定性高的村民组主要集中于西南部、中北部及东南部地区,中部地区生计稳定性较差;中部及东北部地区的生计资本综合值较高,东南部及西部地区生计资本综合值偏低;耦合度较高的村民组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中部及东南部,西部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度较高的村民组位于中部,其余村民组发展均衡。

政府应加大扶植力度,继续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农技培训以及相关农业配套措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技术培训,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农户的谋生渠道;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增加第三产业收入,借助花江大峡谷的优质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改革,积极发展农家乐项目等,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农业品牌,示范区内现有“顶坛花椒”以及花江火龙果的特色农作物,借助网络资源以及电商平台等进行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发展绿色经济,降低人地矛盾,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

表5 生计资本和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对比

4 结 论

(1) 峡谷村各村民组生计资本发展均衡,可视差异较小,各村民组社会资本值最高,平均达到0.424,金融资本值最低,仅为0.216。峡谷村中部及东北部地区生计资本值较高,西北部及东南部地区生计资本值较低。峡谷村中部地区的自然资本值较高,东部地区较低;东北部地区的金融资本值较高,东南部、西部及中部较低;人力资本总体发展均衡,东南部地区及中北部地区人力资本值较高,东部及西北部较低;在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发展较好,东南部还需进一步发展。

(2) 峡谷村各村民组生计多样性较为丰富,农户收入来源较多,各项收入来源占比平均。在空间分异方面,峡谷村东北部村民组生计多样性较为丰富,西部、中部及东南部的村民组生计多样性不足。在农业生计多样性方面,西部及中部偏东的村民组较为丰富,中部、东北部及东南部村民组较低。非农业生计多样性与农业生计多样性在空间分异上呈现对立分布态势。

峡谷村各村民组务工收入与自然资源依赖性差异明显,窝子地组和茅草坪组的务工收入依赖性较高。峡谷村务工收入依赖性较高的村民组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及东南部地区,自然资源依赖性较高的村民组主要集中于中部及中东部地区

(3) 峡谷村的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578 4,属中级耦合,各村民组的生计耦合协调度均属中等以上水平,马家湾组和三家寨组属高级耦合。峡谷村生计稳定性高的村民组主要集中于西南部、中北部及东南部地区,中部地区生计稳定性较差;中部及东北部地区的生计资本综合值较高,东南部及西部地区生计资本综合值偏低;耦合度较高的村民组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中部及东南部,西部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度较高的村民组位于中部,其余村民组发展均衡。

本文以关岭县花江镇峡谷村为例,基于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视角,对峡谷村农户生计可持性及生计资本对生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农户生计资本评估体系,对峡谷村各村民组的生计现状进行对比,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石漠化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思路,但是农户生计资本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各生计资本指标权重的确定会对测算结果产生影响,由此产生的误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优化。通过对农户生计数据及其测算结果的空间分析,创建农户生计空间数据,可以更为清晰的展现组别差距,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石漠化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仍然是影响农户生计稳定的重要因素,限制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从整体来说,峡谷村的发展战略还应进一步完善,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逐步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增加农户资本积累,提高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

猜你喜欢

生计石漠化峡谷
BY THE SEA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太行峡谷之冠——八泉峡
峡谷里的悄悄话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峡谷阴谋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马岭河峡谷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