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先生”分享健康三观念

2020-05-03余惕君

养生大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顺境免疫力观念

科技再发达、物质再充裕、生活再舒适,如果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岁月本无多,莫让烦恼占得。 余惕君

面对疫情,时下大家普遍關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那么免疫力是什么?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的能力。应该看到:免疫力的高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健康素质。健康的素质,是从健康的习惯而来;健康的习惯,是从健康的行为而来;健康的行为,是从健康的观念而来。因此,健康的关键还是要牢牢树立健康的正确观念。被媒体誉为“快乐先生”的我,给大家分享三个健康观念。

一、健康的真正主人是自己

什么叫“生活”?那就是“生”靠父母,“活”靠自己。健康需主动追求,而无法被动获得。医生只能医治疾病,但无法给你健康。人生病时,药物只能在短时间内杀死病菌,最重要的是日常提高身体素养,使之对病菌及外部环境变化有良好的防御能力。遗传对人的健康固然有关系,但有限,更重要的是在于自己这辈子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如果把遗传比喻为“命”,生活方式的选择就是“运”。命由天定,运在己手。凡人命转,智者转命。

二、果上随缘与因上努力

人人都想有健康的身体,都想长寿,但那只是果,并不由人的愿望而决定。人生的一切,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求是指望结果,修是培植因缘;重要的是因,我们应在因上努力。由于人们所处时代、文化、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将无疾病视为健康的标志,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这个单一维度的健康模式使人们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疾病的预防,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健康观。我们平时常说的祝愿之词,如:祝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等,实在值得商榷。健康和愉快都只是果,并非是因,更确切的应当表述为身体愉快,心情健康。因为,如果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很愉快,没有不舒适,他自然健康;如果心情健康,心态良好,自然就会愉快。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者,心之田;“想”者,心之相。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因此,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健康意识,并由此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此,才能使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使你延年益寿。

三、健康是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欲治其病,先治其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疾病虽然只有局部症状显现,但表示整个身体出现失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就指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生活的生,是生命的生,生活和生命连在一起,那就是生活要命,生命要活。生命活,关键是心活。心活的人,在自己的环境和关系里,能够很灵活地适应并提升转化。在顺境中知道顺境的原因和结果,让顺境更顺;在逆境中知道逆境的问题和原因,心能平静地处理问题,转化困境并提升生命。一个人唯有转变心态,树立正念,按照健康照顾的新概念,身体力行地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体型、运动养生法、压力管理、习气、情绪等有深入的了解和改进,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获得健康。

特别要强调的是,人的免疫力不仅是身体的,也是思想的。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包括你平时接触什么样的人,接收什么样的信息,对一个人心念的影响是很大的。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听、看或接触某一类事物,会使我们感到轻松和安宁;而听、看或接触另一类事物,会使我们感到焦虑、悲伤或压抑。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应该接触什么,应该避免什么。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嘴巴要多吃健康的食物,我们的思想也要让它多吃健康、营养的食物。

我们还应努力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人的健康之道。孔子提出“仁者寿”,修身养性,方能养生。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一书曾言:“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的确如此,长寿的秘诀在于心境平和。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心境需尽量保持平和。

猜你喜欢

顺境免疫力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顺与逆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做好一个人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培养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