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头沟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

2020-05-03宋铁峥赵晓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门头沟区信息化资源

宋铁峥 赵晓

北京市门头沟区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很多学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完成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并部署了部分信息化应用系统,这些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学校取得了许多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但是,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不断开发和投入应用,建设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造成了各平台相互独立、数据不能共享的现象。基于此,门头沟区结合中高考改革、大数据精细化管理,整合各方需求,建立了高效的区域管理平台以及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大力提升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完成了区级信息系统整合和数字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其在各校的应用。

教育治理

门头沟区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建设集整体规划、整合协调、信息共享于一体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门头沟区山区学校较多,空间距离远,各校水平参差不齐,为实现教委和各学校间的统筹管理与同步发展,进一步推进教育系统精细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提升办公效率和确保电子数据传输安全,我们利用“教育+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搭建OA协同办公平台以及区内视频会议系统。

OA协同办公平台实现了公文管理、会议管理、考勤管理、工资管理等功能。通过办公平台的建设,全面推动了各学校办公平台的定制化搭建,使学校办公管理的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内容更加丰富、过程更加便捷。实现了全区教育教学及行政工作的全面、实时、零距离沟通,全面加强了管理及工作效率。

区内视频会议系统打破传统会议空间上的局限性,提供高效便捷的会议沟通。山区教师无须驱车,在学校会场即可参会,节省路途时间,不再因为会议影响正常的教学服务。

2.智慧办公

在中高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传统的行政班制度逐渐弱化,导致学校的排课及管理难度加大,为了满足学校的需求,避免学校重复建设。门头沟区建立了全区统一的排选课系统。

该平台提供了学生自主选课功能,学生登录选课平台选课,选课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教学安排及排课方案。通过系统的资源整合过程,将涉及排课的课时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教室资源、学生资源等进行统一整合,并根据教学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以支撑排课流程的高效执行。为适应学校全新的教学计划安排,系统提供三种排课模式,包括传统的行政班排课、先排后选的套餐式排课以及先选后排的走班制排课。目前,大部分的中学及部分小学都通过该平台进行排课,解决了选课排课、走班管理等问题,实现大数据聚集,打造教育教学改革下的全新校园信息生态。

教育教学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学方式发生了多方面的变革,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工作更应该致力于建设开放共享的体系,满足个性化的教育,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1.构建数字资源共享体系

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部署了“数字教育资源拓展行动”。为响应市教委号召,我区建设了中小学数字德育资源网。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更新上传微视频等资源,不断丰富拓展德育资源库。目前有精品德育资源2631个,纪录片资源325个。购买中国知网——中国基础教育资源总库资源用于全区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为了整合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我区目前正在建设区级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目的是为了规范区级已有资源,初步形成各部门资源的集约、整合与共享,提供一站式的资源检索服务。同时计划对接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将市级资源嵌入至本区资源应用系统中。

2.构建学业数据分析体系

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效学习,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实现基于数据的精确化教学,帮助管理者通过可视化报表与数据呈现实现科学管理。我区建设了学习诊断系统。该系统包括题卡设计、扫描、阅卷、数据处理分析、试卷质量分析报告、区级学科教学诊断报告、学校学科诊断报告、学业诊断管理等功能。

全区学习诊断系统的搭建與成绩数据的分析、汇总、挖掘,将教师从繁重的批阅、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引导教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教学目标设计及命题、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策略改变方面,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能。家长们依据每次测评后即时生成的反馈报告可以定向地督促孩子学习,方便了家校沟通。学习诊断系统在区域教研、教学层面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助于监测和评价区域教育运行情况,调整课程政策,改进区域与学校的教育,诊断问题,助推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

3.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实现规模教育上的个性化培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实现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龙泉小学开展基于互动技术的疑探教学模式,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可以随时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状况,激发学生思维,通过交互白板和平板电脑进行学习与阐述,物化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疑探教学的高效互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处于全区、全市乃至全国前沿。学校承担国家、市级课题5个,项目2个,近四年在全国获得一、二等奖90余个,实现了“创全国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知名学校”的目标。

教育决策

对于教育管理者,其教育决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教育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决策过分地依赖经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正在成为优化教育决策的一个新视角,并逐步被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学校管理者所接受[1]。基于此,门头沟区构建了学区统计及大数据分析系统。

1.构建学区统计管理系统

为了科学预判门头沟区人口分布结构特点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准确把握不同街镇基础教育各学段学位需求动态,分阶段、分区域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规模,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及其服务半径社区的整体管理,我们建设了学区管理服务平台,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该平台通过无线网络和数据存储系统实现学校半径划分的数据信息化和网络化,并且形成高效的调查和管理体系。通过地理位置标注技术进行具有即时性和复杂性的数据分析,有利于提高规划信息建设的总体效率和最终效果。该系统可以直观地展现入学入园的相关信息,如覆盖范围、学校情况等,也可以通过范围和卫星地图数据,深入了解到每一个住宅楼的覆盖情况、到学校的距离等细节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深入、细化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入学政策的情况。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综合地、模块化地对相关数据进行联合展示,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原来不注意的细节,比如不同层级学校的教师情况,如年龄、学历、教学时间等;也可以了解到学校建设的变化情况,如体育场地变化、图书馆场地变化等;这些细节的分析和对比模块可以帮助我们在决策中更好地掌握现有情况,并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展望。让教育资源的供给,区域教育空间的布局更加合理、科学,为未来宏观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2.构建区域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着基础教育库的建立,北京市建立了北京市中小学学籍管理云平台和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门头沟区建立了区级教育大数据平台,获取市级平台的学生教师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实现数据统计及分析。包括对学生数量、教师信息、走班选课情况、课时信息等多种维度的统计以及教师职称占比、年龄段分布、人数分布、教师退休情况等的统计。该平台可以动态监测教师换岗、转岗以及学生转学、升学等轨迹。管理者通过掌握数据分析信息,及时调整教育决策,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与教育决策全过程中的深入应用,使管理更加精细化、教学更加个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决策更加科学化,能有效提升教育系统的内在品质,从而达成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现民,王榴卉,唐斯斯. 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模式与政策建议[J]. 电化教育研究,2015(9):54-61.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门头沟区信息化资源
门头沟区总工会机关党支部开展机关进社区共建活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成果展示
北京市门头沟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