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图景

2020-05-03杨睿智郑文慧孙兴昊张融存

青年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变迁改革开放

杨睿智 郑文慧 孙兴昊 张融存

摘 要:改革开放使中国呈现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重塑、价值调适的历史特征,驱动中国政治文化变迁呈现出独特图景:“一元主导、要素多样”的总体景观成型,政治认知性成分、情感性成分、价值性成分、理想性成分等政治文化内部要件结构性嬗变。通过考察这一变迁图景全貌,明确政治文化变迁的中轴主线和未来方位的选择。

关键词:改革开放;政治文化;变迁

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布设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重塑、价值调适的新场景,政治文化也随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社会成员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价值的综合体,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文化在新的历史场景中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独特图景,驱动着政治体系的成员在政治过程中产生不同以往的取向、行为与作用,影响着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过程与方向。

一、政治文化变迁的时代幕布:社会转型与文化重塑

从系统论的视角观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 每一个大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每一个子系统又由它自己的子系统构成,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征。文化系统是社会这一复杂的大系统的子系统,政治文化系统又是文化系统的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并与环境不断互动。

从社会系统的视角宏观来看,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从僵化半僵化、封闭半封闭走向社会转型发展、体制重塑革新,社会系统的剧烈变革为政治文化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生成机制的变化提供了基本动因:首先,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整个社会转型发展,极大程度上冲击着社会成员原有的政治认知和制度观念;其次,社会经济发展使整个社会处于高速流动、趋于多元的发展态势,驱动着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再次,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推进内部组织及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不断建构同时保障党、国家和社会三者活力的关系结构,既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政治问题的新思考,也为社会文化发展释放了广阔空间;第四,对外开放的活力使民主、法治、权利、自由等政治语汇具有了新的意涵,并通过各种信息媒介改造着人的认知结构和话语体系。与此同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民主化浪潮迅猛铺展,全球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推行,对于中国既有秩序构成了种种挑战,也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和影响。

从文化系统的视角深入考察,作为文化系统子系统的政治文化系统,与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文化系统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改革开放对社会文化系统的巨大影响构成了政治文化系统动态变化的具体场域:首先,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重构意识形态,通过话语与意义的创造性转换创新主流政治文化吸纳社会认同、引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走向;其次,改革开放使文化系统不断输入新的思想文化资源,形塑了政治文化系统内部结构的多样性,定型了以主流政治文化为统领的政治文化格局,拓展了政治文化新的价值范畴。与此同时,各种思潮在文化系统的涌动使社会价值趋于离散、原有共识出现消解、主流文化遭致淡化。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政治文化系统涉身文化重塑之中,产生前所未有的交杂变动和丰富样态。

总体来说,一方面,没有社会系统的转型巨变为政治文化系统变动提供宏观背景,没有文化系统更新重塑为政治文化系统产生直接影响,政治文化就不会发生重大变迁。另一方面,政治文化也为社会发展提供着新养分,“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二、政治文化变迁的资源依托:历史供给与时代养料

政治文化首先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的”。政治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形成某一种样态、处于某一种趋势并非一蹴而就,“一种政治文化既是一个政治系统的集体史, 又是这个系统中的个体成员的生活史的产物”。我们不能不追溯政治文化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先是时代因素,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深植于具体时代并接受时代作用力的深刻影响,研究政治文化不能跳脱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其次历史资源之于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这首先得益于中国文明的悠久性、连续性和成熟性,以及中国在没有断代的文明接续中形成了发达的政治文化。改革开放后政治文化的变迁究其根本不是颠覆性骤变,而是延续性革新。基于此,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文化变迁需要从历史维度与时代视角加以把握。

从历史维度来看,丰富的历史景观为改革开放后政治文化变迁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需要我们加以观察:

一是古代传统政治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以君主权力为核心呈现出辐射状,围绕君主权力形成官本位、家长本位的观念,形成了“融国家于社会人伦之中,纳政治于礼俗教化之中,而以道德统括文化,或至少是在全部文化中道德氣氛特重”,倡导忠孝仁义礼智信,强调伦理心性、道德修养,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身修养心性作为调节机制。

二是近代社会政治文化,即鸦片战争、国门洞开伊始,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颠覆性批判和反叛性重建的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这一时期,西方社会产生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法治思想、宪政思想、三权分立等观念强力冲刷传统政治文化,对其加以颠覆性动摇。然而受历史局限、地理差异又加之混乱的时局和动荡的社会环境,近代政治文化追求的目标在近代社会并未实现,但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资源。

三是改革开放前的政治文化,即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改革开放前中国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通过政党组织、国家宣传进行全面社会动员,灌输社会主义政治理念、阶级斗争、群众运动等政治文化信息,在极短的时期塑造了一种与以往大不同的政治文化。但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在“文革”时期渐趋“畸形”:由国家依靠政治权力自上而下强力形塑的政治文化最终脱离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仅与政治保持高度“互动”,导致政治实践走向极端、政治文化面临危机。对这一时期政治文化进行的客观理性反思和选择性继承成为日后政治文化变迁的重要方面。

从时代视角观之,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依托现时代时空背景,是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社会结构、群体心理等因素互动演进的结果。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中国社会呈现出经济转轨、全面改革、体制重塑、价值重建的现实特征,为政治文化变迁提供了时代养料。此处在文章第一部分已有分析,此不再赘述。

三、政治文化变迁的全景概览:总体景观与结构嬗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革为政治文化变迁提供了强大动能,政治文化总体景观呈现出“一元主导、要素多样”的特征、政治文化内部要件发生结构性嬗变,这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丰富的政治文化变迁图景。

从政治文化性质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处于主导地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与其复合并存;从政治文化样态来看,主流政治文化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并给予农村、农民和农民工的政治文化、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的政治文化、“中产阶层”的政治文化与政治态度、公务员群体的行政文化、青年学生的政治态度与政治价值观、网络政治文化等其它政治亚文化以引导。总的来说,政治文化变迁呈现出“一元主导、要素多样”,即主流政治文化积极统领、其它符合改革开放需要的政治文化健康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总体景观。

在总体景观的宏观架构之下,政治文化内部结构要件发生着深刻变动。一般而言,可以从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政治价值性成分、政治理想性成分四个变量入手分析政治文化,把握政治文化内部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促进中国政治文化内部要件发生了结构性嬗变:

一是政治认识性成分趋于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不断重塑、政治过程趋于开放、个人活动的极大拓展,以及文化教育的铺开、网络文化的扩张,推动了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参与和思考。在此过程中,人们依靠全新的认知结构、思维方法、判断能力对政治信息进行不断接收、编码、存储、提取和利用,对政治体制、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手段、政治关系等认识不断深化、走向现代。但与此同时,传统政治思想的熏染与现代政治通识的不足、主体意识与依附惯性的粘连、个人精神和集体主义的张力、权利本位和权力本位的交杂仍然阻碍着人们政治认识性成分的更新与调适。

二是政治情感性成分趋于理性。市场经济是理性经济,经济主体被赋予理性人假定,经济活动被加之理性化算计,经济制度被施以科学理性建构,这些特征重新形塑了政治情感性成分,形成了从情绪化到理性化、从盲从狂热到敦厚温和的转变,厚植了宽容、妥协、合作精神和理性、和谐的国民心态。但与此同时,现代化进程中新利益群体的崛起与旧利益集团的凋落、变革进度与固有认同的进度不一、民众需求积聚与制度供给能力的落差、理想设计与实际操作的落差等因素所衍生的被剥夺感,导致一些民众缺乏对政治体系和现实生活的必要的基本满意度和满足感,产生了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或冷漠排斥或厌恶愤懑或力图付诸极端的感情倾向。

三是政治价值性成分趋于多样。主流政治文化趋于大众化、时代化,促使新的政治价值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冷静的省察和持续的挖掘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适宜当代的价值成分不再被片面否定,开放交流和互联互通使西方社会中适宜中国的价值成分不再被拒于门外。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政治价值平反脱敏,和谐社会、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本土政治语汇相继涌流,这些均推动着政治文化新的价值范畴产生,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更加多样的政治价值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己和政治体系的政治动机、政治意向和政治行为。与此同时,正如《人民论坛》经过问卷调查测定的以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生态主义、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激进左派、文化保守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为内容的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图谱,当今人们政治价值的状况斑驳陆离、鱼龙混杂,产生了对政治价值的消极解构效应。

四是政治理想性成分趋于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政治领导层将政治理想从偏離实际推向务实中和,政治理想性成分的转变使政治文化更具务实化和现世性,制约了极端的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带来的负面效应,人们不再背负超负荷的政治承诺,平和、稳定的健康心态,积极、温和的理想追求成为主流。但与此同时,利用西方话语体系诟病中国发展、消解中国价值,利用隐蔽性渗透方式、集中性靶向灌输和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的新媒介对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过程进行立体化包围、全要素挤占,导致一些社会成员政治理想蜕化、脱轨。

四、政治文化变迁的态势定向:中轴主线与未来方位

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文化随着社会巨变不断处于更新交替之中,新质与旧质之间更替速度快、间隔时间短,不断涌入的新政治文化信息使政治文化表层受到冲击影响却不曾充分渗透,深层受到有力冲刷却未曾系统反思。改革开放既驱动政治文化像以往一样又一次迎来巨大变革,也使我们在实现现代化这一确定前提下超越以往而基本把握政治文化变迁的未来方向,从而可以在变动不居的转型发展与相对稳态的未来方位中明确推动中国政治文化转变的战略选择:

一是明确以参与型政治文化蓬勃兴起为中轴主线。首先,通过推行促进政治参与、发展协商民主、创新社会治理、厚植公民精神、培育公民社会等举措形成利于政治文化发展的社会生长机制。通过在思想观念上对参与型政治文化广施化育、制度安排上不断瓦解消除臣属型政治文化的存活空间,彻底清除阻碍参与型政治文化充分生长的沉疴痼疾;

二是发挥主流政治文化引领作用,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有力统领、政治亚文化健康发展为未来方位。政治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其时代性、辐射性和统领性。多元态势的政治亚文化是转型社会的必然逻辑,对于政治亚文化,应该引导其异质而不冲突、共存而不离心,形成“一体多元”的积极性、健康态的政治文化共生格局;

三是挖掘激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适时性因子,以实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未来方位。现时代下,我们应该理性审视、合理利用在中国历史中孕育形成的发达政治文化这一历史资源,关键在于继承适时合理部分、改造不合时宜之处、剔除落后糟粕色彩。以传统政治文化作为现时补充,弥补当代政治文化根基脆弱之弊;

四是充分包容吸收西方政治文化适地性因子,以和合理念吸纳各国优秀政治文化为未来方位。“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通过交流、比较、鉴别,对各种政治文化进行因地制宜式改造、顺时应势化融通,促进中国政治文化内化优质政治文化资源、实现包容性发展;

五是全方位引导政治社会化过程,以培育公民文化、培养现代公民为未来方位。重点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时代化融创化以更好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学校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形成符合现代公民要求的政治观,促进大众媒体守正创新以引导公民政治倾向、政治情感,传播公民精神、培育现代公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使政治文化呈现“一元主导、要素多样”的宏大景观,促使政治文化内部要件发生结构性嬗变,推进形成以参与型政治文化为中轴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关键在于形成宏观认识、统筹战略选择、对标未来方位,与经济的跃动、政治的发展聚成合力,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6.

[2]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26.

[3] Lucian W.Pye.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M].New York, MaCmillan Co. and the Free Press,1961,12:218

[4]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7.

[5] 费海汀.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领域、议题与总体趋势[J].天津社会科学,2019(02):67-73.

[6] 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59-161

[7] 杨睿智,金鑫昊,康子昂,杨沁媛.现代化进程中民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9(20):48-50.

[8]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国内社会思潮——基于2017及当前的分析研判[J].人民论坛,2018(06):10-11.

[9] 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6-11(03).

作者简介:杨睿智(1999.02- ),男,汉族,河北邯郸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比較政治。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变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清潩河的变迁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