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广南县老寨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0-05-03高李阳吴小梅

云南地质 2020年1期
关键词:辉绿岩硅化金矿

高李阳,顾 雄,吴小梅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99)

云南省广南县老寨湾金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重要成矿区带上,属于滇黔桂裂谷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接合部位,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产成矿区。

1 矿区地质

1.1 矿区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和泥盆系,各地层单元由新到老叙述如下:

(1)泥盆系东岗岭组(Ddg):岩性为灰色中至厚层状粉晶层孔虫灰岩,含层孔虫泥晶灰岩及生物碎屑礁灰岩,厚度403m。

(2)下泥盆统古木组(D1g):上部岩性为灰色厚层—块状粉晶层孔虫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下部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状泥粉晶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夹厚层粉细晶白云岩,厚度463m。

(3)下泥盆统坡脚组(D1p):主要为灰、绿灰及灰黑色薄层状泥岩,局部夹灰色、褐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厚度366m。

(4)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第二段(D1ps2):为灰色、浅黄色及浅褐黄色薄-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上部偶夹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厚度190m;

(5)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为褐黄色、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岩石普遍硅化、不均匀褐铁矿化,是金矿(化)体主要产出层位,厚度129m。

(6)下奥陶统老寨组(O1l):灰、褐黄色细-中粒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少量灰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厚度471m。

(7)下奥陶统闪片山组(O1s):为灰色中厚层状亮晶含内砂砾屑海白合灰岩及粉、亮晶生物碎屑内砂屑灰岩,局部夹细晶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状中细晶白云岩,厚度345m。

(8)下奥陶统独树棵组(O1d):为浅灰色、褐黄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局部见硅化、黄铁矿化,厚度163m。

(9)上寒武统博菜田组(∈3b):上部为灰色薄-中厚层状粉晶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下部为灰色厚层状、块状粉晶白云岩,厚度219m。

(10)上寒武统唐家坝组(∈3t):岩性为一套碳酸盐岩。

1.2 矿区构造

矿区内褶皱、断层(裂)构造比较发育(图1)。

图1 矿区地质简图

1.2.1 褶皱构造

(1)椿树湾向斜:位于F3断层以北,由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构成向斜核部,两翼为下奥陶统闪片山组(O1s2),两翼倾向相向,倾角20°~35°。受F1断层、F8断层夹持,同时受F1断层切割。F8断层的F3断层控制,底部受加里东不整合面影响。V3金矿体产于单斜底部加里东不整合面古窿起之上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

(2)袁家坪向斜:位于F6断层以北及F3断层以南,向斜核部为泥盆系下统坡松冲组(D1ps),两翼地层为奥陶系下统闪片山组(O1s2)、两翼倾角25°~40°。受F1断层、F8断层夹持,同时受切割F1、F8断层的F3断层控制,底部受加里东不整合面影响。V1金矿体产于加里东不整合面古窿起之上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中。

1.2.2 断层构造

矿区内断层比较发育,主要发育近SN、EW、NW向断层。

(1)F8断层:为逆断层,近SN向展布,呈弧形。位于矿区东部,向北部延出。倾向西,倾角较陡。在断层南段箐山附近岩石硅化、褐铁矿化强烈,形成崖口、满家地金矿体。

(2)F2断层:为逆断层,近EW向展布。位于矿区北部,倾向南,倾角60°。南盘上升,北盘下降,被后期的F7断层错断。深部切断了V3矿体,V3-2(2)矿体产于该断层破碎带硅化砂岩中,说明该断层既是导矿构造同时也是容矿构造,断距较小。

(3)F3断层:为逆断层。位于矿区中部,总体走向为EW向,呈舒缓波状的压扭性特征,倾向南,倾角不清。在该断层中加里东不整合面附近岩石较破碎,硅化强烈。袁家坪矿段产于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破碎硅化砂石中,说明F3断层具有控矿作用。

(4)F7断层:为逆断层。断层走向NW向,倾向SW,倾角80°。该断层在地貌上形成高度达20m的线状陡坎,沿断裂两侧有一辉绿岩脉侵入,与辉绿岩脉接触的岩石硅化强烈,局部见黄铁矿化、辉锑矿化,具金矿化。该断层形成时,对前期形成的金矿(化)体起破矿作用,后期基性岩脉侵入时又起到通道作用,使后期含矿热液与前期形成的金矿(化)体再次叠加富集,故V3矿体北段金品位相对较富,矿体厚度较大,说明该断层既是容矿构造又是导矿构造。

1.3 岩浆岩

岩浆岩在矿区仅沿F7断层出露一条辉绿岩脉,侵入于坡松组(D1ps1)硅化砂岩中,辉绿岩经后期蚀变,具残余、变余辉绿结构,均已蚀变高粘土化。蚀变辉绿岩中局部见黄铁矿化、辉锑矿化,接触蚀变带砂岩具强硅化、褐铁矿化。蚀变辉绿岩脉含金0~13.5g/t,表现出基性岩脉顺着F7断层侵入时带来的后期含矿热液与前期形成的矿(化)体叠加,而使该段金矿体中的含金量比其它地段相对较高,矿体也相对厚大。

1.4 地球化学特征。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Ti、Li、Th、Be、Bi、Ba、Zn、As、Ag、B、Hg、Cd、F、Zr、Pb 等中、低温热液活动元素含量呈带状、球状分布,与该区的构造特征一致。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弯腰树异常,面积12平方公里,异常元素有Au、Ag、Sb、Cd、Hg、P、Zn、As、W 等。其中Au元素含量最高21.1PPb,并且与Sb元素的分布关系密切,但异常中心有所偏离。

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将 1:20 万区域化探异常分解为老寨湾和袁家坪两个异常。老寨湾异常仍然突出,峰值815×10-9,袁家坪异常峰值达 110×10-9,与金矿体产出部位吻合。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将区域化探异常分解为老寨湾、弯腰树异常。老寨湾异常峰值高,规模大,整个异常形成两个高值浓集中心,其中老鹰山矿段发现矿体部位Au达180×10-9;椿树湾矿段矿体出露较好,厚度、品位相对较好的地段 Au达140×10-9,异常与矿体产出部位相吻合,经后续勘查弯腰树化探金异常,与矿体产出部位基本吻合。

2 矿体特征

2.1 矿段划分及总体特征

老寨湾金矿划分为椿树湾-老鹰山和袁家坪两个矿段(图1)。

(1)椿树湾-老鹰山矿段:分布于矿区中部及北部。赋矿层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矿体倾向312°,倾角20°~55°。金矿体产于加里东不整合构造面古窿起之上泥盆系坡松冲组(D1ps)地层中。受F7断层控制,矿石具硅化、褐(黄)铁矿化、辉锑矿化,与辉绿岩脉接触带附近金品位相对较高,矿体相对厚大。

(2)袁家坪矿段:袁家坪矿段位于F3断层附近,泥盆系下统坡松冲组(D1ps1)为袁家坪矿段赋矿层,矿体倾向北西,倾角30°,受F8断层影响,被分为东西两段,中间受加里东不整合面古窿起而分开,其中东段矿体向南东方向展布;西段被F3断层切割分成三个小矿体。

2.2 矿体特征

V3矿体:矿体呈似层状产于F7断层旁侧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第一段硅化、褐铁矿化石英砂岩中(图2),局部出现膨大及尖灭再现现象。矿体走向长665m,最大倾斜延深1517m,矿体倾向245°~340°,倾角55°,总体倾向北西320°,平均倾角25°。控制标高1862m~1518m。单工程矿体厚度1.0m~59.14m,平均厚度12.56m,变化系数98%,厚度较稳定;金品位0.50~4.74克/吨,平均品位1.27克/吨,品位变化系数85%,金分布均匀。矿区从东至西金品位变化规律不明显。

2.3 矿石质量

(1)矿石类型:根据矿区物相测试数据,分为氧化矿和硫化矿,按矿物共生组合分为原生矿石、硅质矿石、黄铁矿化矿石和炭质矿石。

图2 椿树湾矿段257号勘探线剖面图

1-坡松冲组上段;2-闪片山组;3-灰岩;4-泥岩;5-粉砂质泥岩;6-石英砂岩;7-辉绿岩;8-硅化;

9-褐铁矿化;10-地质界线;11-不整合界线;12-断层;13-金矿体及编号;14-钻孔及编号;15-浅井及编号

(2)矿石结构及构造

矿石结构:细粒结构,粒状镶嵌变晶结构,隐晶质结构,变余辉绿结构。

矿石构造:细粒浸染状构造,碎裂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脉状构造。

2.4 围岩蚀变特征

受近EW向、SN向、NW向断层及岩浆活动影响,围岩发生较强的蚀变,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组合为特征,沿构造破碎带及辉绿岩脉两侧发育。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辉锑矿化、褐铁矿化、炭化、碳酸岩化。

硅化:坡松冲组石英砂岩普遍硅化,局部地段使石英砂岩硅化变成石英岩,金矿体主要产于硅化带内,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黄铁矿化:呈浸染状、细脉状、浸染状、星点状产出,常与毒砂伴生,粒度在0.50mm~1mm,多呈立方体,含量一般<5%。黄铁矿化常与硅化相伴产出,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辉锑矿化:呈自形-半自形、小透镜状、团块状产出,但多呈细粒稀疏浸染状产出,粒度一般在0.006mm-1mm之间。

褐铁矿化:由黄铁矿氧化形成的,绝大多数分布于地表浅部,在赋矿层位坡松冲组(D1ps1)地层中常见。硅化与褐铁矿化叠加蚀变地段,与金矿化成正比例关系。

炭化:黑色炭质物呈细分散状、斑块状或脉状分布于蚀变岩石中。

碳酸盐化:晚期热液蚀变作用阶段的产物,方解石呈脉状分布于岩石中。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 矿床成因

根据矿区地质特征、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物质组分、矿石结构构造、矿化蚀变规律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如下:

(1)广南老寨湾金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重要成矿区带上,赋矿地层为加里东不整合面古窿起之上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第一段。

(2)加里东运动造成地壳的隆升和下降,含金物质伴随在不整合面之上的陆源碎屑物中沉积,形成初始矿源层;

(3)华力西-印支期辉绿岩浆活动提供热源,使初始矿源层中的金活化,金得到初步富集;

(4)岩浆期后热液伴随断裂构造活动,萃取含金物质沿不整合面、断裂碎裂岩-角砾岩带及孔隙度发育的石英砂岩层进一步迁移,在存在地球化学障地段(隔挡层、岩性不同界面)沉淀、富集成矿。

从矿区地质及矿床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老寨湾金矿成因为与构造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

3.2 找矿标志

本矿区具有以下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区域背斜两翼或转折端,加里东不整合面和断层叠加部位。

(2)地层层位: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底部。

(3)岩性标志:石英砂岩、杂砂岩为主,次为蚀变辉绿岩。

(4)蚀变标志:硅化、褐(黄)铁矿化、辉锑矿化及粘土化。

(5)化探异常标志:大于20×10-9的金异常,Au、Sb、As、Hg套合较好的异常。

(6)一般硅化强度中等并形成正地形,沿山脊可找到金矿化露头。

猜你喜欢

辉绿岩硅化金矿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SN 地区辉绿岩下弱信号宽方位采集与成像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辉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顺北区块辉绿岩侵入体钻井液技术探讨